关注学生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课程性质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从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依据和教学尝试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社会热点、自身经历和体验等问题反思中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强烈愿望。通过探究活动以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去观察生活、再现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达到知行统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开放课堂;回归生活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解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思想品德课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社会现实,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和自我成长。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话题,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感悟、体验和参与的探究活动中逐渐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生活化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回归生活,开放课堂,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自觉意识,将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更深刻、更真实地认识、理解社会,并通过生活体验验证思想品德课程中所学的理论、观点和思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敢于担当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
  二、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依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标明确说明了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学习中不断增强生活能力。
  2.现实需要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构建的基础,然而由于受社会竞争和传统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不少家长过于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书本知识的掌握、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学生主要的追求目标。由于缺少对生活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学生虽然掌握了书本知识,但是独立生活甚至是自理能力却普遍不足,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存在较大的困难。而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生活能力也不是在书本中、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完全体验到的,学生应该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在学习实践中学会生活。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学的生活道理,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1.引导启发,观察生活
  每个人都是在各自具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个性、具化的成长环境对于生活化教学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探究欲,启发学生想象、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如,在教学“师生情谊”一课时,我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会喜欢他(她)?”“你和老师之间有过矛盾吗?你是怎么处理和老师之间的矛盾的?”由四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并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简要地板书出来。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很自然地切入了主题,学生有话可讲、有感可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综合各学习小组的回答,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教材中的“老师的作用”“怎样化解师生矛盾”“文明交往的艺术”等知识得以理解和升华。
  2.挖掘资源,再现生活
  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德育资源,把握时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如,在教学“融入新集体”时,我播放了一段运动会班级学生入场式表演的录像,并让学生回忆一下入场式表演学生自主排练的情境(当时我担任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当我组织入场式排练的时候,我故意“放任不管”,急得学生自发地找到我,要求利用周末时间到校排练,并自行编排了歌舞和道具,每个人都认真排练,最终以良好的入场表演赢得了掌声)。因为这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在观看完这段录像后能畅所欲言,对良好的集体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集体对于个人荣誉感的增强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学生亲身体验过或者发生在身边、学校的教学情境,一定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容易将所学知识升华,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这类资源其实很多,比如校园艺术节、春游秋游等社会实践、学校常规评比、各类竞赛等。
  3.联系热点,感悟生活
  “小课堂、大社会”,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常常超出教师的想象。因此,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捕捉时下发生的社会热点新闻,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地添加、删减、更换社会生活内容,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是鲜活的,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如,教学“维护人身权”时,我结合“2011年5月1日起施行酒驾新规定”以及厦门近一年来报纸、网络新闻报道土方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和图片设置问题:“酒后驾车可能产生什么危害?”“土方车司机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新近的、鲜活的社会热点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片的直观性也给学生强大的震撼,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选取学生听得到、看得见的、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社会现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真实思考,使教学摆脱说教和灌输,变得真实、生动和丰富。
  4.参与活动,体验生活
  在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探究,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将社会规范真正内化。
  如,在教学“维护消费权”时,我让学生通过预习,结合自身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创作小品片段,其他学生在看小品表演时思考消费者的什么权益受到了侵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小品中的情境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通过讨论,学生对于消费者的权益,怎样维护消费权,怎样学会理性消费,同时自觉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自然而然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现了知识的内化。由于这些问题来自生活,学生对于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5.课外拓展,回归生活
  现实社会中,城市学生由于缺少生活实践和生活体验,往往对生活缺乏兴趣和热情,却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生活化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教学也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养料,从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结合教育局德育处开展的“快乐暑假,阳光生活”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一是尽量争取名额让学生去参加其他学校的夏令营活动,二则经过探讨研究、认真筹备,我校承办了“厦门市中小学人际沟通探索夏令营”,我和心理组教师经过认真思考,安排了“心灵午餐”“人际沟通技巧讲座培训”“驿站传书”“内务评比”“野战拓展游戏”“心理剧表演”“野外烧烤”等项目,从而让学生在开放的大课堂中,既对初一、初二的思想品德教材知识有了更加切合生活实际的理解,又让学生在自理能力、自我塑造、人际关系、意志品质、道德品格等方面得到了现实的体验,提升了知识运用于指导生活的能力。类似的课外拓展有很多,如组织校园环保志愿者一日行动、参加校园督导队、走进农民工家庭等。
  总之,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立足于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思维和体验的教学;是立足于课堂内外,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是立足于学生个性体验的实践性思想的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需要,培养提高学生现实生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需要整合教材知识,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所涉及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又要符合课标的要求,提升学生情境体验和生活实践,达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源头就是生活。小课堂,大社会,思想品德教学只有真正立足学生实践体验和现实生活,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品位,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过积极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摘 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阅读兴趣;书籍;愉悦心情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读书  雨果说过:“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爱读书的人都知道,爱看书的人都是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所吸引。喜书中人物之喜,泣书中人物之所泣,想书中人物之所想,急书
摘 要:为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造就自主发展的人,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主要科目和高考的必考科目,各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也在积极改革,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被应用到高中数学中。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从而为数学教学带来生机,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学生;创
摘 要: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科综合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音乐教学与音乐性存在较大的偏差;对于民主气氛的理解存在偏离,而且音乐课堂的纪律性也不是很严格;“赏识教育”理解片面,对于教学的评估不能够从整体上进行。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健全小学音乐教师队伍,音乐类课程的安排要合理,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
摘 要:要构建高效课堂,开发学生身上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十分重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完成全面细致的调查、收集学生各种信息,建立学情档案;确定班级整体教学的基准、目标和思路;加工利用好个体资源;改革创新教学各个环节。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教改、课改,最终目标就在于构建高效课堂,而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要求。因此,开发学生身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师生互动成为研究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师生互动”的进入、促进及反思这三个步骤展开讨论。对探求师生互动的切入点——把握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教师在互动中要创设和谐民主且富有人文气息的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不断反思使师生互动趋于完善。  关键词:生态课堂;师生互动;新课标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会更加凸显人才战略的作用,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与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能渗透到管理实践的全过程,使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使管理工作有了划时代的进步。  关键词:平等对待;宽松和谐;以身作则;激励创造;探索提高  一、平等对待,走进心声  幼儿园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女性群体中,金字塔等级制的管理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简化笔算,加强心算,重视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估算能力;教学情境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只需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或不可能知道精确的结果。然而,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不多
摘 要:首先阐述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职高专双证书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谈了高职高专双证书教育的方法,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双证书教育;计算机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社会对于学生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和双证书教育也为高职高专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现状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型和专业化、职业化人
摘 要: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能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以情启智  情感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感情的作用,积极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情育情,以情启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因为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能的主要途径。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摘 要:有人曾表示:更多国学内容落实在教材里、课堂上、考试中时,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日。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问题,不在怎么教,而在决定教什么?如果想要真正解决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最要紧的是重新编写《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下面简称《大纲》)和配套的高中语文教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语法;写作  当得知教育部表示要提高母语考试分数时,我欣喜万分。多少年了,人们只是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