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同其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本文在论述智慧图书馆概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其服务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方法
引言:
传感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慧”的概念,新加坡于2006年提出了“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旨在实现智慧国家的愿景;2009年,IBM提出了智能地球的概念,旨在将感应器嵌入到地球各类物体中且普遍连接,构建物联网,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整合,实现人类社会与地球物理系统的有机整合。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概念不断被提及,作为社会重要文化和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也不甘落后,利用与“智慧”相关的技术和理念推动服务的不断深入,“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2010年,严栋在《图书馆学刊》上发表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一文,由此掀开了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大幕。2011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王世伟教授撰写了“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一文,对智慧图书馆的提出背景、主要特征、核心要素和本质进行深入探讨,被后续研究者普遍认同。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正在成为图书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和新实践。本文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全面感知的图书馆、立体互联的图书馆、共享协同的图书馆,是知识共享、知识发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分享的平台,是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的图书馆,是融入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能随时随地的提供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既有联系又有自己的特性,是新形势下因IT技术发展而推动的图书馆的新形态。智慧图书馆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及数字图书馆等概念密切联系。智慧图书馆具有云计算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身份,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则是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核心组成。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外在特征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图书馆服务,而其内在特征是具备自适应的服务功能,能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增长与不断变化的知识需求。
目前在我国通过物联网、无线射频技术、为图书馆提供智慧化服务的智慧图书馆还处在低水平,上海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手机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运用智慧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效果,只需要通过感应用户的身份信息就可以实现自助借阅退换。实现了资源的自由流动。不仅如此,智慧图书馆还建立了人和知识的有效联合的体系,为我们的用户创造了一个优异的知识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高层次的智慧化的服务。国内的图书馆智慧化的发展上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深层次的优化和改进。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然而物联网和云计算只是在技术的角度来研究智慧图书馆,事实上智慧图书馆更应该在信息的提供和搜集上下工夫,在高新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做到泛在的、便利的甚至跨时空的信息搜集和支持,这也就为图书馆在未来的服务能力提供了保证。
2、智慧图书馆的架构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即:智慧图书馆=云图书馆+智能管理+智慧服务。其中,云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之上的图书馆基础信息平台;智能管理包括智能图书管理、智能读者管理、智能终端管理、智能个性化服务、智能语音搜索等;智慧服务是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卫星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物与物相联、物与人相联、人与人相联,为个人或企事业单位提供无处不在的智慧知识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最能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则是智慧服务。目前,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已经尝试了部分智慧服务。例如,我国台北市图书馆在2010年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建设了一个无人值守的图书馆,图书馆通过智慧感应装置实现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自助借书还书机器完成无人值守的借书还书操作。
智慧化图书馆主要是有以下一些要素构成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设备、智慧化服务。在构建智慧化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注意3个层面的效果,一个是技术层面,要通过过硬的技术,打破智慧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瓶颈;一个是物质层面,包括一些基础设备的采购和设计,这也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时候最基础最基本的一些条件;最后一个是服务层面,服务的实现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享受,这个层次最直接的影响着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以及服务水平。4个层次的要素之间相互支撑,为构建一个称人心意的数字化图书馆、智慧化图书馆发挥着作用。
2.1感知層
通过遍布各处的智能终端设备,包括读者手机、读卡器、RFID、摄像头、自助借书还书装置等,对图书馆运行数据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获取,使所有涉及到图书馆运行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够被有效地感知和监测起来;通过网络及图书馆内各种先进的感知设备的连接,形成由互联网与物联网组成的,具有泛在特征的网络系统,与智慧图书馆相关的各种设备、各种图书可以随时接入、随时无障碍传输;
2.2平台层
智慧图书馆信息平台汇聚智慧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并在高性能计算资源、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支持下,对图书馆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处理,是智慧图书馆的大脑。信息平台实现了基础信息的复用,减少了重复建设与重复计算的成本,降低了构建上层智慧服务的难度;
2.3图书馆智慧服务层
在智慧图书馆信息平台支撑下,创建图书馆面向各个读者和行业用户的智慧服务,实现图书馆的智慧运行,并为智慧图书馆的自适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4核心技术的实现
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的进程之中,对于元数据的访问支持就是元数据的目录,它是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的关键的技术支持。我们所需要的元数据目录是依据于命名技术、发布和访问等一系列的流程实现的。运用的是一致的构造的元数据目录,完成了数据的命名,资源的位置的记录,协议的提供和做到时间的表达的透明,很方便于管理。同时也便于数据和数据之间互通,方便了数据的提取。对于地理位置的记录,可以为资源的信息的多重性进行完善的记录,能够让知识网格更加贴心的完成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我们所说的资源的存贮和代理是不同于我们在泛在化图书馆中所提到的Internet/Web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的贮存和代理指的是对于全体数据的管理和对于知识以及信息的发现,能够实现对于异构信息的统一的有效的监管和访问。能够应用这种智能主体的基本的技术手段,设计出对应的主体来完成对于资源存储的以及代理上的分配和处置。数据的移动主体基本上重点管理的是不同的贮存仪器中的资源的迁移,同时根据数据的主体决定这个数据的具体的地理位置,借助于访问主体再实现访问数据信息的可能。访问的主体和具体有形的存储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互通互联,完成对于所需资源的了解。定位的本体借助于元数据目录收集相关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之上完成对于数据的位置的确定。
2.5应用智能技术实现
建筑智慧化图书馆建筑智慧化是指在图书馆实体建筑物和内部设备上嵌入相应的传感器装置,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与采集,并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物与物之间的广泛互联,形成一个智慧化的图书馆建筑系统。图书馆建筑智慧化系统能够对室内的温度、湿度、烟雾、光线、噪声、给排水等进行实时监控,若数据值超出预先设定的合理范围,系统可以进行智能调节。如系统监测到阅览室没有读者,则自动将灯光调暗或关闭;若系统监测到阅览室噪声过大,则会自动提醒相关工作人员查看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若系统监测到室内烟雾浓度异常,则会自动进行提醒相关人员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总之,智慧图书馆能够通过建筑内环境及设施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构建一个集设备监控、能耗管理、故障分析与一体的智慧化建筑系统,从而有效节省运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3、结语
智慧图书馆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希望,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尽管现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仅仅处于初始阶段,一些尝试也属于试验性的,但随着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一定十分远大。
参考文献:
[1]刘乾.智慧图书馆及服务模式的构建方法[J].才智,2014,23:334+336.
[2]陀向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9:123-124+126.
[3]王婷婷.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者[J].科技视界,2013,28:164+167.
[4]王玉娇.基于服务模式的智慧家庭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方法
引言:
传感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慧”的概念,新加坡于2006年提出了“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旨在实现智慧国家的愿景;2009年,IBM提出了智能地球的概念,旨在将感应器嵌入到地球各类物体中且普遍连接,构建物联网,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整合,实现人类社会与地球物理系统的有机整合。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概念不断被提及,作为社会重要文化和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也不甘落后,利用与“智慧”相关的技术和理念推动服务的不断深入,“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2010年,严栋在《图书馆学刊》上发表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一文,由此掀开了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大幕。2011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王世伟教授撰写了“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一文,对智慧图书馆的提出背景、主要特征、核心要素和本质进行深入探讨,被后续研究者普遍认同。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正在成为图书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和新实践。本文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全面感知的图书馆、立体互联的图书馆、共享协同的图书馆,是知识共享、知识发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分享的平台,是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的图书馆,是融入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能随时随地的提供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既有联系又有自己的特性,是新形势下因IT技术发展而推动的图书馆的新形态。智慧图书馆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及数字图书馆等概念密切联系。智慧图书馆具有云计算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身份,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则是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核心组成。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外在特征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图书馆服务,而其内在特征是具备自适应的服务功能,能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增长与不断变化的知识需求。
目前在我国通过物联网、无线射频技术、为图书馆提供智慧化服务的智慧图书馆还处在低水平,上海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手机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运用智慧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效果,只需要通过感应用户的身份信息就可以实现自助借阅退换。实现了资源的自由流动。不仅如此,智慧图书馆还建立了人和知识的有效联合的体系,为我们的用户创造了一个优异的知识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高层次的智慧化的服务。国内的图书馆智慧化的发展上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深层次的优化和改进。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然而物联网和云计算只是在技术的角度来研究智慧图书馆,事实上智慧图书馆更应该在信息的提供和搜集上下工夫,在高新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做到泛在的、便利的甚至跨时空的信息搜集和支持,这也就为图书馆在未来的服务能力提供了保证。
2、智慧图书馆的架构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即:智慧图书馆=云图书馆+智能管理+智慧服务。其中,云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之上的图书馆基础信息平台;智能管理包括智能图书管理、智能读者管理、智能终端管理、智能个性化服务、智能语音搜索等;智慧服务是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卫星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物与物相联、物与人相联、人与人相联,为个人或企事业单位提供无处不在的智慧知识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最能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则是智慧服务。目前,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已经尝试了部分智慧服务。例如,我国台北市图书馆在2010年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建设了一个无人值守的图书馆,图书馆通过智慧感应装置实现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自助借书还书机器完成无人值守的借书还书操作。
智慧化图书馆主要是有以下一些要素构成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设备、智慧化服务。在构建智慧化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注意3个层面的效果,一个是技术层面,要通过过硬的技术,打破智慧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瓶颈;一个是物质层面,包括一些基础设备的采购和设计,这也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时候最基础最基本的一些条件;最后一个是服务层面,服务的实现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享受,这个层次最直接的影响着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以及服务水平。4个层次的要素之间相互支撑,为构建一个称人心意的数字化图书馆、智慧化图书馆发挥着作用。
2.1感知層
通过遍布各处的智能终端设备,包括读者手机、读卡器、RFID、摄像头、自助借书还书装置等,对图书馆运行数据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获取,使所有涉及到图书馆运行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够被有效地感知和监测起来;通过网络及图书馆内各种先进的感知设备的连接,形成由互联网与物联网组成的,具有泛在特征的网络系统,与智慧图书馆相关的各种设备、各种图书可以随时接入、随时无障碍传输;
2.2平台层
智慧图书馆信息平台汇聚智慧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并在高性能计算资源、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支持下,对图书馆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处理,是智慧图书馆的大脑。信息平台实现了基础信息的复用,减少了重复建设与重复计算的成本,降低了构建上层智慧服务的难度;
2.3图书馆智慧服务层
在智慧图书馆信息平台支撑下,创建图书馆面向各个读者和行业用户的智慧服务,实现图书馆的智慧运行,并为智慧图书馆的自适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4核心技术的实现
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的进程之中,对于元数据的访问支持就是元数据的目录,它是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的关键的技术支持。我们所需要的元数据目录是依据于命名技术、发布和访问等一系列的流程实现的。运用的是一致的构造的元数据目录,完成了数据的命名,资源的位置的记录,协议的提供和做到时间的表达的透明,很方便于管理。同时也便于数据和数据之间互通,方便了数据的提取。对于地理位置的记录,可以为资源的信息的多重性进行完善的记录,能够让知识网格更加贴心的完成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我们所说的资源的存贮和代理是不同于我们在泛在化图书馆中所提到的Internet/Web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的贮存和代理指的是对于全体数据的管理和对于知识以及信息的发现,能够实现对于异构信息的统一的有效的监管和访问。能够应用这种智能主体的基本的技术手段,设计出对应的主体来完成对于资源存储的以及代理上的分配和处置。数据的移动主体基本上重点管理的是不同的贮存仪器中的资源的迁移,同时根据数据的主体决定这个数据的具体的地理位置,借助于访问主体再实现访问数据信息的可能。访问的主体和具体有形的存储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互通互联,完成对于所需资源的了解。定位的本体借助于元数据目录收集相关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之上完成对于数据的位置的确定。
2.5应用智能技术实现
建筑智慧化图书馆建筑智慧化是指在图书馆实体建筑物和内部设备上嵌入相应的传感器装置,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与采集,并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物与物之间的广泛互联,形成一个智慧化的图书馆建筑系统。图书馆建筑智慧化系统能够对室内的温度、湿度、烟雾、光线、噪声、给排水等进行实时监控,若数据值超出预先设定的合理范围,系统可以进行智能调节。如系统监测到阅览室没有读者,则自动将灯光调暗或关闭;若系统监测到阅览室噪声过大,则会自动提醒相关工作人员查看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若系统监测到室内烟雾浓度异常,则会自动进行提醒相关人员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总之,智慧图书馆能够通过建筑内环境及设施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构建一个集设备监控、能耗管理、故障分析与一体的智慧化建筑系统,从而有效节省运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3、结语
智慧图书馆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希望,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尽管现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仅仅处于初始阶段,一些尝试也属于试验性的,但随着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一定十分远大。
参考文献:
[1]刘乾.智慧图书馆及服务模式的构建方法[J].才智,2014,23:334+336.
[2]陀向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9:123-124+126.
[3]王婷婷.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者[J].科技视界,2013,28:164+167.
[4]王玉娇.基于服务模式的智慧家庭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