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由传统的理论化教学逐渐转变为生活化教学。本文以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为例具体分析了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关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 力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一门较为复杂、晦涩难懂的课程,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也因此成为高中课程教学中的一大重难点。新课程改革提倡应将生活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让课堂回归现实生活,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物理教学效果。力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高中物理力学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基础,生动丰富的生活案例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其更好地学习高中物理这门复杂的课程。
一、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受传统的应试化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題海战术的方法来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然而在这种机械化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把握知识要点,并且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完成习题,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在充分把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将教材中生硬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既为学生创造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力学的兴趣,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力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其他章节内容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学好力学知识体系非常重要。高中生具有好奇心旺盛、动手实践能力强等特点,高中物理教师在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时,不妨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积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的欲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对高中物理力学进行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理论引导转变为生活实际。物理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物理教师在讲解理论部分的知识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事例,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真正做到对所学物理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在摩擦力这一章节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影响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以用生活中学生们经常见到并使用的自行车为举例,让学生自行想象,甚至实地观察自行车构造中哪些部分的设计运用了与摩擦力相关的知识。选用自行车的好处在于,学生对自行车较为了解,在联想的时候也会更加全面细致,进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讲解这类理论知识时,可以尝试着多进行举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进而达到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2.创造生活化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关键。一直以来,应试教育模式都将学生置于为老师、为家长而学的学习思维怪圈当中,很多学生本身对物理学习并没有太大兴趣,纯粹只是应付性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还存在着厌恶心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彻底改善当前物理教学的情况,首先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生活化课堂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传统看法,使其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深刻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即便是学习理论知识,也能够具体地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巩固加深印象,同时也掌握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当学生体会到这种成就感之后,其学习物理的兴趣便会越来越浓烈,这是教师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讲解力学知识时,不妨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来具体引入教学主题,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然后再提出具体教学内容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重点,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相关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解有关电导热性这类抽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无处不在的电器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具体地,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电饭锅在煮饭时,露在外面的金属外壳会很烫,为什么安全教育中一直强调不能湿手摸电器等等。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方便学生借助于实物思考,很容易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现象的探索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3.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体现生活元素相对其他几门学科的教学来说,物理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显得稍微枯燥一些,学生常常会觉得晦涩难懂,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生活元素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教师请同学到讲台上“讲课”,自己则扮演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点有更深刻的把握。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之一,高中物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多引用生活实例,设置一些研究性的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电磁感应这节内容中,熟练掌握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是教学的一大重难点,教师在讲解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先自行探讨原因,然后再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学生猜想,进而得出结论,这种方式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力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更是现代物理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积累丰富的物理知识并应用于实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化旺.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力学的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2]张惠爱.试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徐翔.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 [4]陈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
[5]黎智强.浅谈高中物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8).
作者简介:张丹(1981—),女,陕西商州市,工作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二级。
关键词:高中物理 力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一门较为复杂、晦涩难懂的课程,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也因此成为高中课程教学中的一大重难点。新课程改革提倡应将生活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让课堂回归现实生活,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物理教学效果。力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高中物理力学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基础,生动丰富的生活案例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其更好地学习高中物理这门复杂的课程。
一、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受传统的应试化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題海战术的方法来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然而在这种机械化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把握知识要点,并且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完成习题,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在充分把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将教材中生硬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既为学生创造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力学的兴趣,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力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其他章节内容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学好力学知识体系非常重要。高中生具有好奇心旺盛、动手实践能力强等特点,高中物理教师在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时,不妨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积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的欲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对高中物理力学进行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理论引导转变为生活实际。物理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物理教师在讲解理论部分的知识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事例,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真正做到对所学物理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在摩擦力这一章节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影响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以用生活中学生们经常见到并使用的自行车为举例,让学生自行想象,甚至实地观察自行车构造中哪些部分的设计运用了与摩擦力相关的知识。选用自行车的好处在于,学生对自行车较为了解,在联想的时候也会更加全面细致,进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讲解这类理论知识时,可以尝试着多进行举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进而达到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2.创造生活化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关键。一直以来,应试教育模式都将学生置于为老师、为家长而学的学习思维怪圈当中,很多学生本身对物理学习并没有太大兴趣,纯粹只是应付性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还存在着厌恶心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彻底改善当前物理教学的情况,首先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生活化课堂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传统看法,使其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深刻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即便是学习理论知识,也能够具体地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巩固加深印象,同时也掌握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当学生体会到这种成就感之后,其学习物理的兴趣便会越来越浓烈,这是教师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讲解力学知识时,不妨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来具体引入教学主题,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然后再提出具体教学内容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重点,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相关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解有关电导热性这类抽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无处不在的电器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具体地,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电饭锅在煮饭时,露在外面的金属外壳会很烫,为什么安全教育中一直强调不能湿手摸电器等等。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方便学生借助于实物思考,很容易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现象的探索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3.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体现生活元素相对其他几门学科的教学来说,物理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显得稍微枯燥一些,学生常常会觉得晦涩难懂,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生活元素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教师请同学到讲台上“讲课”,自己则扮演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点有更深刻的把握。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之一,高中物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多引用生活实例,设置一些研究性的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电磁感应这节内容中,熟练掌握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是教学的一大重难点,教师在讲解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先自行探讨原因,然后再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学生猜想,进而得出结论,这种方式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力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更是现代物理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积累丰富的物理知识并应用于实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化旺.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力学的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2]张惠爱.试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徐翔.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 [4]陈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
[5]黎智强.浅谈高中物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8).
作者简介:张丹(1981—),女,陕西商州市,工作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