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石,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正确领会概念,抓住概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物理知识。
【关键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探讨
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牢固的掌握概念而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質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要正确地理解概念,就必须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正确地掌握概念,切不可只进行文字说明,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多种,只有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概念。
例如,“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通常用公式ρ =m/v 来定义,倘若不讲清楚其本质意义,学生会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认为ρ与m成正比,从而形成错误观念教师只有抓住“密度”概念的本质特征,讲清其只与自身的性质有关,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密度”这一概念。
二、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由概念的定义来表示。例如,速度 v=s/t, 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的还有 ρ =m/v 、 p =F/S 等这些定义是从质和量两方面反映了物理量的内涵。
物理概念的外延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运用条件和范围。例如,库仑定律确定的力,只适用于静电场,对迅变电场、涡旋电场不适用;电势的概念只适用于静电场,不能用于交变电磁场;在惯性系 F=a ,适用于宏观低速关于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都属于力这个概念的外延通过对物理概念外延的学习,能使学生逐步深化和扩展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物理概念的外延就能理解概念的适用条件,定义式的应用范围和式中各个物理符号的具体物理意义。
三、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学生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与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四、注重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
概念作为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新课教学中,其引入方法是否恰当,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由问题讨论引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五、做好形成概念的演示实验
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依靠直观的现象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密度”这类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教师过多的讲解上,不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成因此,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对本节最初的构想,都是从实验教学来引入,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质量、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直观的数据更能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
教学开始,让几个学生伸出双手,将准备好的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一一放在学生双手上,让他们说出感受实验过的学生无不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声:“哇,怎么这么重啊”,“水好轻,水银好重哟”……接下来再利用天平演示“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的质量”的实验并将数据公布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它们质量数据差异的巨大而感到惊奇、新鲜、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获得与概念有联系的感性认识,又因不能解释其原因,使得学生急于了解原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骤然提高在学生有了一个这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上节所测量的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的数据,引入“不同物质,相同体积时质量一般不同”的结论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并印象深刻了。
【关键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探讨
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牢固的掌握概念而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質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要正确地理解概念,就必须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正确地掌握概念,切不可只进行文字说明,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多种,只有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概念。
例如,“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通常用公式ρ =m/v 来定义,倘若不讲清楚其本质意义,学生会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认为ρ与m成正比,从而形成错误观念教师只有抓住“密度”概念的本质特征,讲清其只与自身的性质有关,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密度”这一概念。
二、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由概念的定义来表示。例如,速度 v=s/t, 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的还有 ρ =m/v 、 p =F/S 等这些定义是从质和量两方面反映了物理量的内涵。
物理概念的外延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运用条件和范围。例如,库仑定律确定的力,只适用于静电场,对迅变电场、涡旋电场不适用;电势的概念只适用于静电场,不能用于交变电磁场;在惯性系 F=a ,适用于宏观低速关于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都属于力这个概念的外延通过对物理概念外延的学习,能使学生逐步深化和扩展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物理概念的外延就能理解概念的适用条件,定义式的应用范围和式中各个物理符号的具体物理意义。
三、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学生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与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四、注重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
概念作为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新课教学中,其引入方法是否恰当,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由问题讨论引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五、做好形成概念的演示实验
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依靠直观的现象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密度”这类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教师过多的讲解上,不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成因此,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对本节最初的构想,都是从实验教学来引入,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质量、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直观的数据更能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
教学开始,让几个学生伸出双手,将准备好的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一一放在学生双手上,让他们说出感受实验过的学生无不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声:“哇,怎么这么重啊”,“水好轻,水银好重哟”……接下来再利用天平演示“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的质量”的实验并将数据公布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它们质量数据差异的巨大而感到惊奇、新鲜、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获得与概念有联系的感性认识,又因不能解释其原因,使得学生急于了解原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骤然提高在学生有了一个这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上节所测量的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的数据,引入“不同物质,相同体积时质量一般不同”的结论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并印象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