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读”引领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d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如何指导才能提高它在课堂上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读的目标,体现读的层次
   读是为了感悟和解读文本的,所以读不是没有目标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更不能把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者教学过渡的一种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未雨绸缪,从最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方面来精心设计读的训练,让学生读书有明确的目的和层次性。比如教学《三顾茅庐》,我设计了五次读的训练:第一次,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学习生字、词语和多音字;第二次,要求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及写作顺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第三次,让学生围绕“从哪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值不值得刘备如此邀请呢?”两个问题深入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析理解,体会刘备、诸葛亮、张飞的性格特点;第四次,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学习文章运用的表达方法;第五次,拓展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引导学生走近名著经典。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读有明确的目的,体现一定的层次,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第一位。
   二、创设读书情境,激发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有一种想读、乐读、爱读的冲动,教师就必须通过音乐渲染、故事引入、图片展现、语言描述、模拟实践、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巧妙地创设读书情境,诱发学生读的激情。记得指导朗读《草原》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轻柔美妙的音乐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组草原的美丽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器官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当他们的身心处于陶醉状态时,我开始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此段,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草原的美不再是课本上生硬的文字,而成了他们声音中鲜活的画面。
   三、重视范读作用,唤起读的期待
   教学中,教师语言清晰,委婉悦耳的范读,可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活跃学生的“思”。如《在大海中永生》《徐悲鸿励志学画》等一些学生朗读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文章内在的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当准确的体态和表情充分地表现出来,拉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语言有所感悟。同时,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不仅仅是鉴赏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摸索到了一些朗读的技巧,再试着模仿老师读课文时,一定会读得比较出色或者到位。
   四、恰当取舍内容,凸显读的重点
   进入高年级,课文相对变长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时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能根据文章体裁特点和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等对读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在凸显文章主旨的词语、关键性的重难点句子或者一些蕴含丰富的段落上花大力气进行读的指导。如《虎门硝烟》一课,要让学生感受到场面的壮观、隆重,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读好“分外壮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彩旗林立”等描写人多、场面壯观的词语。
   五、感悟理解文本,提升读的实效
   感悟有多深,读就会有多真。学生只有读懂了字词句,准确理解了文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读书时才会入情入境。如教《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读好护士长叶欣的一处语言描写“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我先引导学生理解了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然后出示抗击非典期间的一段资料,从资料显示的数据中让学生体会到非典的危险、可怕以及这句话所表现出的叶欣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之后进行了读的训练,教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理解文本的扶梯,让学生走进了那个特殊的时期,走进了叶欣的心灵深处,学生在复沓而至的引读中,才会读得那样的震撼人心,有滋有味。由此可见,理解是有效读文的前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曾经有人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于永正老师这样回答: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读上。语文教师只要充分摆正读的地位,明确读的目标,精心设计读的训练环节,让学生潜心会文,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那么,“读“才会真正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存在的问题   文题回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90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道:早在1962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20余万字。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
期刊
摘要:20世纪末,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就要勇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赋予教育以创造性。当前社会飞速发展,教育情境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而教学机智就是在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境中表现出的积极的状态,这是一种创新型行动,是智慧与艺术的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为教师教学机智的选择与创新提供广阔的路径和多样化的情境,使教学机智的教育价值和表现形式更
期刊
“自主、快乐”的课堂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成为新课改的法宝。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求知欲强这一特点,尝试着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   一、把“你要学”变成“我要学”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农村语文教学一直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对教材上的知识要求学生不断地进行枯
期刊
一、把握时机,巧用课文插画   (一)开门见山——用于新课导入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对具体形象的插画显得兴致勃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上课伊始就直接利用课文插画导入新课,以便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课文,所以帮助学生找到进入文本的“钥匙”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插画,帮学生开启
期刊
愤怒的老虎独自走在茂密的森林中。一边走,一边骂着狡猾的狐狸:“竟然敢骗我,等我下次遇到你一定要把你吃掉!”   这时,老虎听到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我狐狸是森林之王,老虎、狮子可全是我的手下败将呢!”老虎想:“冤家路窄!看我怎么收拾你!”想罢便悄悄地走了过去。   狐狸正在对着小动物们炫耀,忽然发现对面的听众们纷纷掉头逃跑。“難道……”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转过身来,发现老虎正在向自己恶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占了很大的比例。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整合主题——择读悟情——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陶冶学生情操修养,培育学生文化底蕴方面的作用。   一、整合主题,以需求为切入点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需要以课本为依托,紧跟潮流,对古诗文做需求上的划分,不断调整教学思维。我对课文进行筛选归类,整合了三大主题。   其一,如何面对人生逆境。学生常为考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求内容,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为了迎合审美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竭尽全力地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战略,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性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关键性基础课程,以其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讲解形式,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性格和文化底蕴的形
期刊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喜马拉雅山上就多了五片金树叶,相传谁要是拿到其中的任意一片叶子,就会变得有智慧,就能在世界上永远生存下来。  一天,动物和人类出发去寻找这五片金树叶。而此时,寒冰巫师用他的水晶球看到了他们,便用他的冰杖在空中一摇,念道:“噢——奈——拉——卡——多”。说完,两只白狼立刻出现在动物和人的面前,寻宝的队伍吓得四散奔逃,结果被白狼吃掉了好多队员。但是剩下的队员依然没有放弃,仍然在往前走
期刊
今天,我爸订购的螃蟹到了,不用说,一场“饱肚之战”又要开始了。那些即将去“游蒸锅”的“犯人们”被五花大绑,等着奔赴刑场。   过了一会儿,就有六个“犯人”进了蒸锅。其实我心里还是很可怜这些螃蟹的,就以“刽子手”儿子的名义赦免了一位“犯人”,还把它养了起来。过了一阵子,我把一根筷子伸到水里,想让这只螃蟹夹住,可它有些呆子,光在那儿吐泡泡,抖着它的两根胡须,对筷子视而不见。仔细一看,我发现它在往盆里
期刊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郑语晨,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我国著名的景点——长城。 大家可能普遍认为长城是秦始皇始修建的吧?其实长城最初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修建的,是用来防御北方匈奴人的入侵的。后来秦国统一中原后,便把诸侯國各自修建的、一段一段的城墙与秦国的城墙连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奇迹,它的结构非常复杂:有八九米高,五六米宽,而且每隔三百多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