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氛围营造;情境
创设;学习方法;指导;
竞赛;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9—0031—01
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和参加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应营造自学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信心增强。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次,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真正的想法,并及时提供帮助。最后,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学需要,适时组织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和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组织教学时,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先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如果测量游泳池的表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能直接去测量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提供 “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首先指导预习。指导预习按照“扶—放”原则,起先可提供“导学提纲”,即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学生掌握了预习的要领后,再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其次,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了三个步骤:1商2乘3减。学生利用这三个步骤去解决一些练习题就不容易出错,同时还提高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
四、加强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练习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怎样练习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即明确这道题为什么要练。学生做完后,教师一定要批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2.要保证练习时间。让学生尽量在课内练习,教师一对一地进行及时更正。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保障了做作业的质量,更主要的是能当面批改作业,使个性化的问题及时得以纠正。3.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做练习获得最大的进步。4.注意安排新旧知识点联系的题目。
五、开展适当竞赛,调动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解法多”、“比比谁的方法更巧妙”。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妙想倍出。再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组织“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及时表扬细心做题的学生,评比“细心标兵”,奖励给他们小礼物。实践证明,竞赛活动活跃了学习气氛,减轻了学习压力,多数学生在急于表现自我时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和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思考的方法及过程。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还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是否合理。同时还让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编辑:谢颖丽
创设;学习方法;指导;
竞赛;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9—0031—01
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和参加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应营造自学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信心增强。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次,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真正的想法,并及时提供帮助。最后,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学需要,适时组织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和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组织教学时,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先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如果测量游泳池的表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能直接去测量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提供 “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首先指导预习。指导预习按照“扶—放”原则,起先可提供“导学提纲”,即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学生掌握了预习的要领后,再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其次,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了三个步骤:1商2乘3减。学生利用这三个步骤去解决一些练习题就不容易出错,同时还提高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
四、加强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练习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怎样练习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即明确这道题为什么要练。学生做完后,教师一定要批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2.要保证练习时间。让学生尽量在课内练习,教师一对一地进行及时更正。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保障了做作业的质量,更主要的是能当面批改作业,使个性化的问题及时得以纠正。3.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做练习获得最大的进步。4.注意安排新旧知识点联系的题目。
五、开展适当竞赛,调动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解法多”、“比比谁的方法更巧妙”。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妙想倍出。再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组织“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及时表扬细心做题的学生,评比“细心标兵”,奖励给他们小礼物。实践证明,竞赛活动活跃了学习气氛,减轻了学习压力,多数学生在急于表现自我时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和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思考的方法及过程。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还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是否合理。同时还让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