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人文科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自觉摒弃以分数、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新格局。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方式 教学相长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教师要突破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创新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地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应该实现的目标。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既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甘甜苦辣,自觉掌握求知方法,且能在品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拆除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
二、重视营造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建立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己身”。
三、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学习,打破课文从前到后的讲授法。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沿袭课文从前到后的顺序性讲授,这种传统的讲授法的弊病是把学生局限在自己事先画好的一个圈子内,无形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受到束缚。这恰好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法背道而行。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课文的先后顺序,真正使他们拓展思维。如《孔乙己》一文开头便对咸亨酒店大写特写,那个社会那个酒店对学生来说是空中楼阁,朦朦胧胧。倘若硬让学生先从乏味的、自己不理解的开头学,那么只能变成“强扭的瓜”。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语段开始,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断腿后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节,即整个文章的高潮部分。学生能把全文最精彩的语段找出来,我认为学生会很认真地自己探究,也就很轻松地将其他各情节贯穿起来。
四、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做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教学课文前,可以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参与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五、师生共同提问,共同解答。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地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
六、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总之,教育任重而道远,新课标刚刚启动,青年教师首先应适应课改,敢于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被囚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实现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方式 教学相长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教师要突破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创新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地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应该实现的目标。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既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甘甜苦辣,自觉掌握求知方法,且能在品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拆除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
二、重视营造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建立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己身”。
三、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学习,打破课文从前到后的讲授法。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沿袭课文从前到后的顺序性讲授,这种传统的讲授法的弊病是把学生局限在自己事先画好的一个圈子内,无形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受到束缚。这恰好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法背道而行。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课文的先后顺序,真正使他们拓展思维。如《孔乙己》一文开头便对咸亨酒店大写特写,那个社会那个酒店对学生来说是空中楼阁,朦朦胧胧。倘若硬让学生先从乏味的、自己不理解的开头学,那么只能变成“强扭的瓜”。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语段开始,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断腿后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节,即整个文章的高潮部分。学生能把全文最精彩的语段找出来,我认为学生会很认真地自己探究,也就很轻松地将其他各情节贯穿起来。
四、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做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教学课文前,可以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参与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五、师生共同提问,共同解答。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地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
六、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总之,教育任重而道远,新课标刚刚启动,青年教师首先应适应课改,敢于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被囚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实现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