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翻译教学中,发现该模式能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词:工作坊 仿写 翻译教学 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YYJG03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然而,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误译、漏译、意思表达不到位、用词不地道、文化误译等翻译问题层出不穷,翻译质量和能力普遍不高。当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如何使其有效地为翻译教学服务,这是目前翻译教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将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实验研究,以检测这一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理论基础
(一)“工作坊”教学理念
“工作坊”教学理念是美国麻省大学埃德温·根茨勒教授提出的,“翻译作坊类似商业性的翻译中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翻译活动”(Gentzler,1993:7)。“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们互相交流,通过合作来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模式移植到翻译课堂,就成了一种翻译教学途径”(肖红, 2005:139)。
(二) 社会学习理论
1986年,美國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社会学习理论的焦点是观察学习,即模仿学习。并进一步指出:“在技能获得的过程中,示范观察学习更像是规则学习” (班杜拉, 2001:64)。作为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之一,翻译技能训练可以采用模仿学习的方式。
二、研究过程
(1)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唐山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随机抽取两个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
(2)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试行这种教学模式一个学期。
(3)在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实证分析
(一)实证研究原文本
本实验选择了实际生活当中的鲜活语料《李大钊纪念馆简介》作为汉译英材料,原因有三:一是该文本难度适中;二是网上能搜到的目的语可比文本较多;三是网上没有译文参考。 全文如下:
1.李大钊纪念馆简介
2.李大钊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批准设计兴建的,于一九九七年八月十六日落成。
3.纪念馆占地面积一百亩,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八十平方米,馆内主要参观景点有李大钊生平陈列展览馆、李大钊纪念碑林等。
4.李大钊纪念馆建筑风格融民族传统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既是李大钊生平业绩的陈列展览馆又是独特的旅游景区,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二) 操作步骤
根据自愿组合的方式,对照班和实验班都分成6个工作坊,每坊5人(开学初已完成)。实验班进行过多次利用网络查找可比文本的仿写尝试。在了解该文本的基本文体和特点之后,所有工作坊成员首先在允许查阅词典的情况下进行第一轮个人限时翻译,历时30分钟。随后各工作坊内相互交换,互相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别人译本中值得吸取之处,指出其中不太恰当之处,积累自己的翻译经验。随之以后,两个班的操作步骤则有所不同。对照班以传统的面对面的工作坊形式进行讨论,提交工作坊最佳译文和翻译心得。实验班学生用一周时间在网上搜索可比文本,并随时把所查到的可比文本发到班级所建的专属翻译QQ群实现共享。学生用下一周时间阅读和学习可比文本,并进行线上、线下讨论,进行有效的仿写。两周后两个班都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最佳译文和翻译过程心得,台下的工作坊应与台下的工作坊展开互动,对台上展示的译文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译文点评。
(三)结果分析
实验班6个翻译工作坊通过谷歌、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必应等搜索引擎查找继而发到翻译QQ群的可比文本共20篇,其中包括卢浮宫、伦敦塔、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福尔摩斯纪念馆、英国博物馆、美国空军纪念馆、华盛顿纪念碑、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等介绍,其中尤以卢浮宫[参考https: //en.m.wikipedia.org/wiki/Mus%C3%A9e_du_Louvre]最为贴近本语篇内容和风格。我们发现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译文结果呈现很大差异。
(1)关于“①”,实验班6个工作坊参照可比文本,并通过网上查询,发现“museum”(a building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interesting and valuable of objects, such as works of art or historical items, are kept, studied, and displayed to the public)和“memorial”(a structure built in order to remind people of a famous person or event)的内涵有很大不同,均译为“Brief Introduction to Li Dazhao Memorial ”。而对照班未参照可比文本,67%的学生译为“General Introduction for/about Li Dazhao Museum”,存在用词不准确和语法不正确的问题。
(2)关于“②”,因受到卢浮宫等可比文本介绍的影响,实验班6个工作坊都注意到了应用过去时态的问题。在具体动词“批准”和“落成”的选用上,有五个工作坊都用了“ratify”(to make an agreement officially valid by voting or signing it)和“complete”,其中四个工作坊还用了“ratify”的名词形式“ratification”来表示其正式程度。五个工作坊考虑到“设计兴建”与“批准”的动作不是同一发出者,把原文拆译为“Under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CCCPC), Li Dazhao Memorial was designed and built, and was completed on August 16th, 1997.”,准确而地道地传递了原文的内涵。相比之下,对照班受到汉语意合的影响,大部分没有跳出汉语并列句的框架,83%的学生将其硬译为“Li Dazhao Museum is approv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design and build”,“The build of Li Dazhao Museum was approv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等,并存在着用词不地道、漏译、表达不正确等问题。 (3)关于“③”,因受到卢浮宫可比文本中的“The whole building was ‘U’ shape, covering an area of 24 acres, building area of 4.8 hectares, 680 meters in length. ”的启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在实验班6个工作坊的译文中都得到了准确地表达。关于“纪念碑林”的各种译法的可接受度和作为中国特有的地积单位“亩”,在问题报告和课堂展示中得到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相比而言,对照班的表达极不地道,而课堂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也因脑中储备的语料较少而受到限制。
(4)关于“④”,实验班有五个工作坊不同程度上仿写了可比文本的句式,能够根据句意将其拆成两部分,并指出汉译英时应着重找出主谓宾结构,其余成分作定语、状语、补语,才能使句子前后的结构统一。同时,译文中多个定语的排序也较准确。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对于“红色”,是根据其可接受度直接译成“red”,还是根据其内涵译成“revolutionary”,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甚至运用了语言学中“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的跨文化交流原则,堪称精彩。然而,对照班大多数译文很难跳出汉语意合的框架,“胡子眉毛一把抓”。
四、 结束语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使得传统的面对面的工作坊与网络化的互动仿写教学模式相结合,弥补了学生语言能力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网络翻译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成功遷移到真实生活、工作情景之中,从而更好地完成将来工作岗位中的语言交际任务。翻译的魅力就在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恰如其分地转换,翻译的过程更是思想火花的碰撞,而网络为这种碰撞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Routledge,1993.
[2]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岑秀文,楚向群,岑志伟.基于网络和工作坊的非文学文本汉译英仿写教学法[J].上海翻译,2008(1):58-61.
[4] 谭芳,杨永和.论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2015(2):53-57.
[5] 王蕾.汉译英仿写式教学在翻译课堂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36):293-294.
[6] 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139-142.
关键词:工作坊 仿写 翻译教学 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YYJG03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然而,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误译、漏译、意思表达不到位、用词不地道、文化误译等翻译问题层出不穷,翻译质量和能力普遍不高。当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如何使其有效地为翻译教学服务,这是目前翻译教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将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实验研究,以检测这一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理论基础
(一)“工作坊”教学理念
“工作坊”教学理念是美国麻省大学埃德温·根茨勒教授提出的,“翻译作坊类似商业性的翻译中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翻译活动”(Gentzler,1993:7)。“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们互相交流,通过合作来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模式移植到翻译课堂,就成了一种翻译教学途径”(肖红, 2005:139)。
(二) 社会学习理论
1986年,美國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社会学习理论的焦点是观察学习,即模仿学习。并进一步指出:“在技能获得的过程中,示范观察学习更像是规则学习” (班杜拉, 2001:64)。作为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之一,翻译技能训练可以采用模仿学习的方式。
二、研究过程
(1)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唐山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随机抽取两个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
(2)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试行这种教学模式一个学期。
(3)在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实证分析
(一)实证研究原文本
本实验选择了实际生活当中的鲜活语料《李大钊纪念馆简介》作为汉译英材料,原因有三:一是该文本难度适中;二是网上能搜到的目的语可比文本较多;三是网上没有译文参考。 全文如下:
1.李大钊纪念馆简介
2.李大钊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批准设计兴建的,于一九九七年八月十六日落成。
3.纪念馆占地面积一百亩,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八十平方米,馆内主要参观景点有李大钊生平陈列展览馆、李大钊纪念碑林等。
4.李大钊纪念馆建筑风格融民族传统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既是李大钊生平业绩的陈列展览馆又是独特的旅游景区,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二) 操作步骤
根据自愿组合的方式,对照班和实验班都分成6个工作坊,每坊5人(开学初已完成)。实验班进行过多次利用网络查找可比文本的仿写尝试。在了解该文本的基本文体和特点之后,所有工作坊成员首先在允许查阅词典的情况下进行第一轮个人限时翻译,历时30分钟。随后各工作坊内相互交换,互相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别人译本中值得吸取之处,指出其中不太恰当之处,积累自己的翻译经验。随之以后,两个班的操作步骤则有所不同。对照班以传统的面对面的工作坊形式进行讨论,提交工作坊最佳译文和翻译心得。实验班学生用一周时间在网上搜索可比文本,并随时把所查到的可比文本发到班级所建的专属翻译QQ群实现共享。学生用下一周时间阅读和学习可比文本,并进行线上、线下讨论,进行有效的仿写。两周后两个班都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最佳译文和翻译过程心得,台下的工作坊应与台下的工作坊展开互动,对台上展示的译文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译文点评。
(三)结果分析
实验班6个翻译工作坊通过谷歌、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必应等搜索引擎查找继而发到翻译QQ群的可比文本共20篇,其中包括卢浮宫、伦敦塔、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福尔摩斯纪念馆、英国博物馆、美国空军纪念馆、华盛顿纪念碑、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等介绍,其中尤以卢浮宫[参考https: //en.m.wikipedia.org/wiki/Mus%C3%A9e_du_Louvre]最为贴近本语篇内容和风格。我们发现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译文结果呈现很大差异。
(1)关于“①”,实验班6个工作坊参照可比文本,并通过网上查询,发现“museum”(a building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interesting and valuable of objects, such as works of art or historical items, are kept, studied, and displayed to the public)和“memorial”(a structure built in order to remind people of a famous person or event)的内涵有很大不同,均译为“Brief Introduction to Li Dazhao Memorial ”。而对照班未参照可比文本,67%的学生译为“General Introduction for/about Li Dazhao Museum”,存在用词不准确和语法不正确的问题。
(2)关于“②”,因受到卢浮宫等可比文本介绍的影响,实验班6个工作坊都注意到了应用过去时态的问题。在具体动词“批准”和“落成”的选用上,有五个工作坊都用了“ratify”(to make an agreement officially valid by voting or signing it)和“complete”,其中四个工作坊还用了“ratify”的名词形式“ratification”来表示其正式程度。五个工作坊考虑到“设计兴建”与“批准”的动作不是同一发出者,把原文拆译为“Under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CCCPC), Li Dazhao Memorial was designed and built, and was completed on August 16th, 1997.”,准确而地道地传递了原文的内涵。相比之下,对照班受到汉语意合的影响,大部分没有跳出汉语并列句的框架,83%的学生将其硬译为“Li Dazhao Museum is approv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design and build”,“The build of Li Dazhao Museum was approv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等,并存在着用词不地道、漏译、表达不正确等问题。 (3)关于“③”,因受到卢浮宫可比文本中的“The whole building was ‘U’ shape, covering an area of 24 acres, building area of 4.8 hectares, 680 meters in length. ”的启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在实验班6个工作坊的译文中都得到了准确地表达。关于“纪念碑林”的各种译法的可接受度和作为中国特有的地积单位“亩”,在问题报告和课堂展示中得到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相比而言,对照班的表达极不地道,而课堂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也因脑中储备的语料较少而受到限制。
(4)关于“④”,实验班有五个工作坊不同程度上仿写了可比文本的句式,能够根据句意将其拆成两部分,并指出汉译英时应着重找出主谓宾结构,其余成分作定语、状语、补语,才能使句子前后的结构统一。同时,译文中多个定语的排序也较准确。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对于“红色”,是根据其可接受度直接译成“red”,还是根据其内涵译成“revolutionary”,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甚至运用了语言学中“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的跨文化交流原则,堪称精彩。然而,对照班大多数译文很难跳出汉语意合的框架,“胡子眉毛一把抓”。
四、 结束语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基于工作坊的仿写翻译教学模式使得传统的面对面的工作坊与网络化的互动仿写教学模式相结合,弥补了学生语言能力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网络翻译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成功遷移到真实生活、工作情景之中,从而更好地完成将来工作岗位中的语言交际任务。翻译的魅力就在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恰如其分地转换,翻译的过程更是思想火花的碰撞,而网络为这种碰撞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Routledge,1993.
[2]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岑秀文,楚向群,岑志伟.基于网络和工作坊的非文学文本汉译英仿写教学法[J].上海翻译,2008(1):58-61.
[4] 谭芳,杨永和.论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2015(2):53-57.
[5] 王蕾.汉译英仿写式教学在翻译课堂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36):293-294.
[6] 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