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水墨画的教学向来是个难题,以往多是以临摹为主,在过于注重传统技巧的重复训练中,一部分儿童磨灭了兴趣,抛弃了祖先留给我们的水墨文化的瑰宝;另一部分儿童跟着教师对着范画坚持下来了,却又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和灵性,画出了成人化的东西。让学生用水墨画丰富而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自由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一直是困扰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出现了用水墨的工具勾线涂色画儿童画,强调了儿童的趣味和想象,的确调动了很多孩子的热情,但作品脱离传统技法的传承,只能算是丰富了工具材料的儿童画,缺失了国画本身的美学法度。看来,如何把儿童的趣味和想象与传统技法结合起来,正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努力的。
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也一直在考虑并尝试寻找着二者结合的途径和契机,我发现,游戏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激发兴趣
如我在一次《水墨游戏》教学中,上课伊始,花三分钟便迅速在画架上勾画点染出学生看过的动画片《牧笛》里的小牧童,让学生对水墨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创设情境:水墨王国派小牧童来给我们送信,邀请我们同学去水墨王国作客。不过,我们要用水墨的语言,把一路上的经历画出来,并为水墨王国的成员画张像。通过教师的描述,并和学生讨论:表现国王铿锵稳健的脚步,用浓浓的墨重重地稍慢地画;表现公主轻快的步履,用淡淡的墨轻快地画;表现舞者的翻滚街舞,用卧着的笔翻滚着画……再把整堂课用一个个小情节、小故事串起来,让孩子成为故事的角色、游戏的主体,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水墨知识和技能。
二、游戏破解笔墨语言
用笔(中、侧、逆、顺锋)和用墨(干、湿、浓、淡、清),以及蘸墨、调色、勾勒、皴擦、点染等等这些笔墨技法,教师在指导时,描述要形象生动。如,指导调色,调笔根淡、笔尖浓的画花的颜色笔,先创设情境:“老师今天请来了百花仙子,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百花仙子只要穿上漂亮的裙子,就能让大自然开出美丽的花。看,老师给她穿裙子。先穿上长长的白纱裙(演示调白粉色直到笔根),再穿半截粉色裙(演示调淡曙红到笔肚),再加一个红头巾(演示笔尖调胭脂),并迅速在纸上画几笔由浓到淡的花瓣,形成一朵花。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笔上色彩变化的关键是由浓到淡。启发孩子:可不可以让花仙子穿上不同颜色的裙子,让花园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来?通过这样小小的环节设计,学生会很专注,同时也很容易把握直观形象的几个调色步骤,很容易把握调出渐变色的关键,也能变通地调出其他渐变的花色,如紫色、黄色、绿色、橘色等。
指导用笔时,也同样可设计游戏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用形象的语言去剖解专业化的技法。如《拉根线条去散步》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小毛笔,像牵着小狗一样牵着线条出门了。一开始,小毛笔很精神,挺着胸昂着头向前走,走出的脚印——线条,流畅、挺劲(中锋用笔)。小毛笔走过了草地,走走回头看看家有多远,又走走再看看(顿挫)。起风了,小毛笔顶着风艰难地向前(逆锋用笔),爬上了山坡;下雨了,小毛笔摔倒了,滑出好远(侧锋用笔),一路滚下了山坡(滚笔)……
三、游戏丰富艺术语言
比如点,点是水墨画中最为普通的造型要素,落笔成点,看似很简单,但积点成线、积线成面,由它派生出的意象也最为繁多,如何将点点得有声有色、千变万化呢?对于孩子而言,还是游戏最管用。
实战例证:教师先出示一个墨点,并模拟点发出夸张的叹息声,说:“我是个点,名字叫斑斑,我很伤心,我没有兄弟姊妹,也没有朋友,很孤单。”师:“其实啊,点并不孤单,它有一个大家族,大家能不能帮它寻找兄弟姊妹?”先出示一些国画作品,让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点。学生很容易找出了圆的点、尖的点、浓的点、淡的点、干的点、湿的点、一边浓一边淡的点……在经过寻找点的历程后,学生们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点的形式,一句“让我们也来创造一些不同的点”便让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开始尝试起来。有的笔头在纸上氤成点,有的甩笔洒成点,有的提起湿笔在纸上滴成点,有的敲色笔在纸上成点,有的用干笔撮成干枯的点,有卧笔成点……教师揉了个纸团蘸了点墨在纸上印了个点,学生也纷纷尝试利用手边的材料如铅笔头、水彩笔帽、手指头等,印出了实心的、空心的、花形的点以及特殊机理的点,并且相互交流。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轻松地学会了点的各种形式,并努力探索着更新奇的点,推而广之便可以丰富其他造型要素,也就丰富了艺术语言。
四、游戏激发创新思维
对于持续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小学生,通过特别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既可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激发他们想象,唤起孩子创新的灵感。如,在引导创新环节,设计这样的活动:教师装着无意将调色盘泼翻在洁白的宣纸上,学生一下全愣住了。教师随即讲三国时期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不小心滴落了个墨点,曹不兴顺手就在屏风上画成了个苍蝇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宣纸上的墨迹,展开想象,由老师演示添加成各种形象,如鱼、鸟、龟、蛇、花草等。分组游戏:甲组每个学生任意画一笔,乙组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墨块,把它改成另一个形象。有改成金鱼的,有改成蝌蚪的,有改成飞鸟的,有改成蜗牛的,当然,更多的是改成了老师演示过的形象。这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巧妙地结合游戏,可以避免儿童满纸涂鸦而不得法度和教条的技法训练而使之失去对国画的兴趣这两个问题,大大提高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效果。
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也一直在考虑并尝试寻找着二者结合的途径和契机,我发现,游戏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激发兴趣
如我在一次《水墨游戏》教学中,上课伊始,花三分钟便迅速在画架上勾画点染出学生看过的动画片《牧笛》里的小牧童,让学生对水墨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创设情境:水墨王国派小牧童来给我们送信,邀请我们同学去水墨王国作客。不过,我们要用水墨的语言,把一路上的经历画出来,并为水墨王国的成员画张像。通过教师的描述,并和学生讨论:表现国王铿锵稳健的脚步,用浓浓的墨重重地稍慢地画;表现公主轻快的步履,用淡淡的墨轻快地画;表现舞者的翻滚街舞,用卧着的笔翻滚着画……再把整堂课用一个个小情节、小故事串起来,让孩子成为故事的角色、游戏的主体,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水墨知识和技能。
二、游戏破解笔墨语言
用笔(中、侧、逆、顺锋)和用墨(干、湿、浓、淡、清),以及蘸墨、调色、勾勒、皴擦、点染等等这些笔墨技法,教师在指导时,描述要形象生动。如,指导调色,调笔根淡、笔尖浓的画花的颜色笔,先创设情境:“老师今天请来了百花仙子,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百花仙子只要穿上漂亮的裙子,就能让大自然开出美丽的花。看,老师给她穿裙子。先穿上长长的白纱裙(演示调白粉色直到笔根),再穿半截粉色裙(演示调淡曙红到笔肚),再加一个红头巾(演示笔尖调胭脂),并迅速在纸上画几笔由浓到淡的花瓣,形成一朵花。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笔上色彩变化的关键是由浓到淡。启发孩子:可不可以让花仙子穿上不同颜色的裙子,让花园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来?通过这样小小的环节设计,学生会很专注,同时也很容易把握直观形象的几个调色步骤,很容易把握调出渐变色的关键,也能变通地调出其他渐变的花色,如紫色、黄色、绿色、橘色等。
指导用笔时,也同样可设计游戏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用形象的语言去剖解专业化的技法。如《拉根线条去散步》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小毛笔,像牵着小狗一样牵着线条出门了。一开始,小毛笔很精神,挺着胸昂着头向前走,走出的脚印——线条,流畅、挺劲(中锋用笔)。小毛笔走过了草地,走走回头看看家有多远,又走走再看看(顿挫)。起风了,小毛笔顶着风艰难地向前(逆锋用笔),爬上了山坡;下雨了,小毛笔摔倒了,滑出好远(侧锋用笔),一路滚下了山坡(滚笔)……
三、游戏丰富艺术语言
比如点,点是水墨画中最为普通的造型要素,落笔成点,看似很简单,但积点成线、积线成面,由它派生出的意象也最为繁多,如何将点点得有声有色、千变万化呢?对于孩子而言,还是游戏最管用。
实战例证:教师先出示一个墨点,并模拟点发出夸张的叹息声,说:“我是个点,名字叫斑斑,我很伤心,我没有兄弟姊妹,也没有朋友,很孤单。”师:“其实啊,点并不孤单,它有一个大家族,大家能不能帮它寻找兄弟姊妹?”先出示一些国画作品,让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点。学生很容易找出了圆的点、尖的点、浓的点、淡的点、干的点、湿的点、一边浓一边淡的点……在经过寻找点的历程后,学生们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点的形式,一句“让我们也来创造一些不同的点”便让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开始尝试起来。有的笔头在纸上氤成点,有的甩笔洒成点,有的提起湿笔在纸上滴成点,有的敲色笔在纸上成点,有的用干笔撮成干枯的点,有卧笔成点……教师揉了个纸团蘸了点墨在纸上印了个点,学生也纷纷尝试利用手边的材料如铅笔头、水彩笔帽、手指头等,印出了实心的、空心的、花形的点以及特殊机理的点,并且相互交流。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轻松地学会了点的各种形式,并努力探索着更新奇的点,推而广之便可以丰富其他造型要素,也就丰富了艺术语言。
四、游戏激发创新思维
对于持续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小学生,通过特别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既可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激发他们想象,唤起孩子创新的灵感。如,在引导创新环节,设计这样的活动:教师装着无意将调色盘泼翻在洁白的宣纸上,学生一下全愣住了。教师随即讲三国时期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不小心滴落了个墨点,曹不兴顺手就在屏风上画成了个苍蝇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宣纸上的墨迹,展开想象,由老师演示添加成各种形象,如鱼、鸟、龟、蛇、花草等。分组游戏:甲组每个学生任意画一笔,乙组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墨块,把它改成另一个形象。有改成金鱼的,有改成蝌蚪的,有改成飞鸟的,有改成蜗牛的,当然,更多的是改成了老师演示过的形象。这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巧妙地结合游戏,可以避免儿童满纸涂鸦而不得法度和教条的技法训练而使之失去对国画的兴趣这两个问题,大大提高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