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阮德民关于逆因果结构的理论以及几个逆因果句法结构分析和解释越南诗歌中的一些语法和语义现象,文中涉及的诗歌主要选自诗歌集《战士情诗》。文章主要分析诗歌中的一些早逆因果结构(如,“才……就……”,“还没……已经……”),晚逆因果结构(如,“已经……还没……就……”),以及不能确定是前或是后的逆因果结构(如,“就算……永远……”)。除此之外,本文还总结了逆因果结构的句法模式。本文主要运用逻辑学及语法、语义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取得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和讲授诗歌和文章。
【关键词】逆因果结构;早逆因果;晚逆因果;战士情诗;语法-语义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 Nguyen Duc Dan’s theory about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to analysis and explain some issues of grammar and semantic in some poems in “Loving’s poetry of the guard”, Woman’s Publishing House,Hanoi,2004, many authors, be chosen by Ho Ngoc Son, Nguyen Thuy Kha, Nguyen Thi Hong. This article analysis some structures of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early - “just…had already”, late – “not yet…had already…” and can not confirm early or late-“although…forever…”). This result is also use to teach Vietnamese’s literature and analyzing writing for foreigners, base on knowledge of logic, grammar, semantic.
【Key words】cause-and-effect relation;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early;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late; Loving’s poetry of the guard; grammar-semantic
【作者简介】阮氏芳垂,语言学博士,副教授,河内国家大学下属人文社科大学语言学系高级讲师。
一、小引
在越南语句子的分类中,有一类和因果关系有关的句子,它们通常有以下几种句式:“因为A所以B”,“一A就B”,“只要A就B”,“当A时就B”……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它们通常不符合上述因果逻辑。由此,在越南语中有一个专门阐释这些异常现象的语法结构,它被称为逆因果结构。
1.逆因果结构。根据阮德民在《逻辑-语义-句法》一书中的观点:“假设两个对象或两个事件X和Y之间有A->B的因果关系,此关系意为当X处于A状态,那么Y则处于B状态;当X具有A属性,那么Y就有B属性。这种关系在一些对象之间是绝对的,但在其他的对象之间则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存在与此“规律”不相符的情况:X处于状态A但Y还没处于状态B,或者X还未处于状态A但Y已经处于状态B。对于这种与惯例相逆反的情况,我们认为,在X和Y之间已经产生逆因果关系。
在越南语中,反映两个现象或两个事件之间逆因果关系的结构有许多种,我们称之为逆因果结构。”
2.逆因果结构的两种模式。根据阮德民的观点:“当对象X和Y的各个状态以时间顺序出现时(A状态在C状态之前出现,B状态在D状态之前出现),那么将会出现两种逆因果结构”:
早逆因果结构:
“虽然X依然A/才A 还没C但/然而Y已经D”
在这一逆因果结构中,对象X还在状态A但对象Y已经处于状态D。或者可以说,X还未处于状态C但Y已经处于状态D。
晚逆因果结构:
“虽然X已经C但/然而Y依然B/还没D”
在这一逆因果结构中,对象X已经处于状态C但对象Y依然还在状态B。或者可以说,X已经处于状态C但Y仍未处于状态D。
可以说,要判别逆因果结构,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属于它的标志,当句子中出现“虽然”,或者是没有出现“虽然”而出现了“但是”则我们可以判定其为逆因果结构。判定晚逆因果结构的标志则是首句中出现“已经”这个词。例如,“已经老了却还天真”。判定早逆因果结构的标志则是首句中出现“已经”、“还没”、“才”这类词。例如,“没什么權势就作福作威”。
下面两个句式也属于逆因果结构:
“就算/即便/即使A但是/然而依然B”
在这个结构中,事件A还没发生,它只是一个关于A的假设,“就算”、“即使”、“即便”这几个词明确了它的假设性。这一结构反映说话主体的意志:就算阻止事件B的事件A发生,事件B也一定会发生。
“纵使/就算 A 但是/然而依然B”
在这个结构中,“即使”表明事件A和B都已经发生。这个结构也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主体的意志,在这个句式中,不能用“不管/无论”代替“纵使/就算”。(越语中,“m?c d?u”和“m?c d?u”在语气强弱上有细微差别,译者注)
二、运用逆因果结构解释诗歌中的一些语法和语义现象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根据阮德民《逻辑-语义-句法》一书中的相关观点,运用逆因果结构来解释诗歌集《战士情诗》中部分诗歌中的语法和语义现象。
例1:丈夫去战场C战斗, 妻子已有三个孩子但还没随丈夫回过家。
丈夫的父母与弟弟都未曾谋面,
他们是生是死?还在那个村庄吗?
(英诗,《解放军的妻子》,《战士情诗集》,第27页)
分析:例1中的逆因果结构为“已……还没……未曾……”,这是晚逆因果结构。这一结构旨在表示和强调战争时期军嫂们的艰辛和付出。女子与解放军结婚之后,丈夫去了战场C。从结婚之期至两人有了三个孩子之时,女子还没有机会去丈夫的家里拜访,没有和丈夫的父母以及弟弟见过面,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亦或是已经丧命于战争。残酷的战争不止剥夺了人的生命,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和田地,甚至夺走了嫁作人妻的女孩们最简单但也是最真切的期望—随丈夫回家。一般来说,女子在出嫁以前或者至少是嫁人之时都必定能够与男方的家人见面,但例1中的逆因果结构反映了一个女子嫁人之时的异常现象:不仅仅是嫁人之时不能与丈夫的家人相见,即使两个人已经养育了三个孩子,女子还是没能与丈夫的家人相见。此处,逆因果结构的作用主要是强调诗中所描述的现象的异常性,但同时我们又能理解这种异常性,因为它发生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那就是战争。
例1中的逆因果模式:X已经C,Y还没D未曾D1
例2:才到水塘前,炮火震彻天。
敌军杀死我了,在松树下面。
(宇高,《双峰》,《战士情诗集》,第35页)
分析:例2中的结构为早逆因果“才A(已經)B”。然而在例2中,并没有出现我们之前提到的早逆因果模式“虽然X依然A/才A 还没C但/然而Y已经D”中的“已经”。虽然如此,根据诗句中出现的“才”和“了”,我们可以判断这是早逆因果结构。“了”同时也表示一个结果已经产生,其意义与“已经”相似。相似的情况如,“我已经吃饭”和“我吃饭了”。由此,例2中的“敌人杀死我了”等同于“敌人已经杀了我”。然而,为了保证诗歌音韵、声调的和谐,作者选择“了”而没有用“已经”,这样才能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并且能打动读者。同时,与“已经”不同,“了”不仅仅只表示事件的完结,它还具有表达感情色彩的功能,它让诗句读起来更像一个男子(=作者)对于女孩之死的哀叹和惋惜。可以说,逆因果结构“才……了”表现了事件的突发性,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突发事件的痛心之情——不料“敌军杀死我了,在松树下面”就好似不料“雷鸣震耳”。
例2中的逆因果结构模式:X才A,Y(D)了
例3:山峦还依偎着彼此,但我已失去你!
(宇高,《双峰》,《战士情诗集》,第35页)
分析:例3中的逆因果结构为“还……但……”,这个结构表达了分别多时之后,男子在战争中失去爱人的痛苦之情。男子踏上了东北的战场,他全身心投入到解放战斗的事业中,也渴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爱人的身边,但当他回乡之后发现,爱人已经被敌军杀害。按照逻辑,通常“山峦还依偎着彼此”,那么有情人也必定成双成对。但是逆因果结构“还……但……”把事情的发展推向了完全相反的境况,由此,景和人形成了逆反的对比——依偎的山峦依然矗立,但从前的眷侣此刻只落得一人,战争把他们永远的分开了。正因为如此,诗句的内在含义得到了升华,逆因果结构不止体现了战后战士失去爱人的痛苦,也刻画了命运的曲折以及那些在战争去失去生命的“无名者”们的悲惨命运。
例3中的逆因果结构模型:X依然A但Y(D)
例4:逃课的那些日子啊,
在池塘踏板上追逐蝴蝶。
被妈妈逮到……
鞭子还没落下就已经哭得哗啦啦!
(江南,《家乡》,《战士情诗集》,第46页)
分析:例4中的逆因果结构为“还没……已经……”,这是早逆因果结构。当X还没发生,还未处于状态C,还在状态A(即,妈妈还没有打孩子),而Y已经处于D状态(即,孩子已经哭了)。
例4中的逆因果模式:X还未C,Y已经D。
例5:丈夫已经走了……
花园已经洒满阳光,
红艳艳的花朵依然轻轻摇曳。
风儿说,我听见谁在细语诉说:
“祖国需要时,我们愿为她相隔两地!!……”
(阮美,《红色离别》,《战士情诗集》,第53页)
分析:例5中的逆因果结构“已经……已经……依然……”首先表达了妻子对于丈夫征战前方痛苦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年轻女子对于夫妻感情的忠诚以及一心一意等待丈夫凯旋归来的强烈希望和信念。尤其,一般来说,在表示x已经处于状态C但Y依然处于状态B时,我们会使用“已经……依然……”这样的结构。但是在例5中,逆因果结构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因为在诗句中出现了两次“已经”,由此,离别的场景得到更生动更形象的刻画:x已经处于状态C(=丈夫已经离开),Z已经处于F状态(=花园已经洒满阳光;把E和F看做是Z的状态),但是Y还在B状态(=红艳艳的花朵依然轻轻摇曳)。这一逆因果结构加强了妻子与丈夫离别之后孤单和痛苦的心态与情绪(情不自禁泪流不止,情绪强烈得感动了上天)。摇曳的红艳艳的花朵就像妻子轻轻的抽泣声,她尽力抑制住哭泣的声音,以免让丈夫听到了阻挡了他上战场的坚定步伐。尤其是,无形的哭声化作肉眼可见的花朵摇曳的姿态,悲伤以这种形式被具象化,对比丈夫远去的身影,更显哀凉。
例5中的逆因果结构模式:X已经C,Z已经C,Y依然B。
例6:即使海盐有淡然无味的一天,
我们的感情也将永远馨香馥郁。
不管是风和日暖亦或是惊涛骇浪,
我们依然如帆和舵一般守护着彼此。
(刘重洋,《海鸥情诗》,《战士情诗集》,第54页)
分析:例6中有两个逆因果结构,分别是1, 2句中的“即使……永远……”和3,4句中的“不管……依然……”。如果说3, 4句中的逆因果结构“不管……依然……”表达了这对眷侣不管是在风和日暖亦或是惊涛骇浪的环境中都会像“帆和舵”那样绝不分离的坚贞决心;那么1, 2句中的逆因果结构“即使……永远……”则肯定了眷侣之间爱情的永恒将用不褪色,就算有一天万物不再遵循自然规律,客观现实发生改变,比如“海盐变得淡然无味”。自然界始终有其不会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海盐永远都将会是咸的。但是诗人提出了一个“终极”假设,这是一个绝对条件——“即使海盐有淡然无味的一天”,有一样东西也将不会改变并且将永远存在,那就是“我们永远馨香馥郁的感情”。例6中的逆因果结构生动地刻画了爱情的强烈和深厚,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坚韧的信念。
例6中的逆因果结构:即使……永远……,不管……依然……
三、结论
经过对以上例子的分析,我们分析了诗句中的早逆因果结构,晚逆因果结构以及不确定是早还是晚的逆因果结构。除此之外,我们也分析了一些“较为特别”的逆因果结构,如:“已经……还没……”(例1,“ch?a”=“ch?a”,异音同意);“才……了……”(“了”与“已经”相似,都表示事件的完结,但“了”带有感情色彩,如例2分析);“即使……永远……”(例6,我们暂时把这个结构看作是“不管……依然……”的变体。然而,我们发现,这个结构带有“绝对”、“永恒”的意思,而不仅仅只表示像“即使……依然”这个结构中潜在的“存在”或者是“<可以说是>长久存在”的意义,这一层意义因“永远”和“依然”两个词而来,并且支配着整个逆因果结构的文本意义。换句话说,比起逆因果结构“不管……依然……”,结构“即使……永远”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更为强烈。)
参考文献:
[1]阮德民.逻辑-语义-句法[M].河内:专科院校出版社,1987.
[2]阮德民.语用学[M].河内:教育出版社,1998.
[3]阮友达.现代越南语风格学[M].河内:越南教育出版社,2011.
[4]陶清兰.关于话语语法 -语义的一些问题[M].河内: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12.
[5]阮氏芳垂.20世纪越南诗歌语言的自由化趋势[M].河内:国家政治-纪实出版社,2014.
【关键词】逆因果结构;早逆因果;晚逆因果;战士情诗;语法-语义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 Nguyen Duc Dan’s theory about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to analysis and explain some issues of grammar and semantic in some poems in “Loving’s poetry of the guard”, Woman’s Publishing House,Hanoi,2004, many authors, be chosen by Ho Ngoc Son, Nguyen Thuy Kha, Nguyen Thi Hong. This article analysis some structures of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early - “just…had already”, late – “not yet…had already…” and can not confirm early or late-“although…forever…”). This result is also use to teach Vietnamese’s literature and analyzing writing for foreigners, base on knowledge of logic, grammar, semantic.
【Key words】cause-and-effect relation;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early;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late; Loving’s poetry of the guard; grammar-semantic
【作者简介】阮氏芳垂,语言学博士,副教授,河内国家大学下属人文社科大学语言学系高级讲师。
一、小引
在越南语句子的分类中,有一类和因果关系有关的句子,它们通常有以下几种句式:“因为A所以B”,“一A就B”,“只要A就B”,“当A时就B”……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它们通常不符合上述因果逻辑。由此,在越南语中有一个专门阐释这些异常现象的语法结构,它被称为逆因果结构。
1.逆因果结构。根据阮德民在《逻辑-语义-句法》一书中的观点:“假设两个对象或两个事件X和Y之间有A->B的因果关系,此关系意为当X处于A状态,那么Y则处于B状态;当X具有A属性,那么Y就有B属性。这种关系在一些对象之间是绝对的,但在其他的对象之间则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存在与此“规律”不相符的情况:X处于状态A但Y还没处于状态B,或者X还未处于状态A但Y已经处于状态B。对于这种与惯例相逆反的情况,我们认为,在X和Y之间已经产生逆因果关系。
在越南语中,反映两个现象或两个事件之间逆因果关系的结构有许多种,我们称之为逆因果结构。”
2.逆因果结构的两种模式。根据阮德民的观点:“当对象X和Y的各个状态以时间顺序出现时(A状态在C状态之前出现,B状态在D状态之前出现),那么将会出现两种逆因果结构”:
早逆因果结构:
“虽然X依然A/才A 还没C但/然而Y已经D”
在这一逆因果结构中,对象X还在状态A但对象Y已经处于状态D。或者可以说,X还未处于状态C但Y已经处于状态D。
晚逆因果结构:
“虽然X已经C但/然而Y依然B/还没D”
在这一逆因果结构中,对象X已经处于状态C但对象Y依然还在状态B。或者可以说,X已经处于状态C但Y仍未处于状态D。
可以说,要判别逆因果结构,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属于它的标志,当句子中出现“虽然”,或者是没有出现“虽然”而出现了“但是”则我们可以判定其为逆因果结构。判定晚逆因果结构的标志则是首句中出现“已经”这个词。例如,“已经老了却还天真”。判定早逆因果结构的标志则是首句中出现“已经”、“还没”、“才”这类词。例如,“没什么權势就作福作威”。
下面两个句式也属于逆因果结构:
“就算/即便/即使A但是/然而依然B”
在这个结构中,事件A还没发生,它只是一个关于A的假设,“就算”、“即使”、“即便”这几个词明确了它的假设性。这一结构反映说话主体的意志:就算阻止事件B的事件A发生,事件B也一定会发生。
“纵使/就算 A 但是/然而依然B”
在这个结构中,“即使”表明事件A和B都已经发生。这个结构也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主体的意志,在这个句式中,不能用“不管/无论”代替“纵使/就算”。(越语中,“m?c d?u”和“m?c d?u”在语气强弱上有细微差别,译者注)
二、运用逆因果结构解释诗歌中的一些语法和语义现象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根据阮德民《逻辑-语义-句法》一书中的相关观点,运用逆因果结构来解释诗歌集《战士情诗》中部分诗歌中的语法和语义现象。
例1:丈夫去战场C战斗, 妻子已有三个孩子但还没随丈夫回过家。
丈夫的父母与弟弟都未曾谋面,
他们是生是死?还在那个村庄吗?
(英诗,《解放军的妻子》,《战士情诗集》,第27页)
分析:例1中的逆因果结构为“已……还没……未曾……”,这是晚逆因果结构。这一结构旨在表示和强调战争时期军嫂们的艰辛和付出。女子与解放军结婚之后,丈夫去了战场C。从结婚之期至两人有了三个孩子之时,女子还没有机会去丈夫的家里拜访,没有和丈夫的父母以及弟弟见过面,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亦或是已经丧命于战争。残酷的战争不止剥夺了人的生命,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和田地,甚至夺走了嫁作人妻的女孩们最简单但也是最真切的期望—随丈夫回家。一般来说,女子在出嫁以前或者至少是嫁人之时都必定能够与男方的家人见面,但例1中的逆因果结构反映了一个女子嫁人之时的异常现象:不仅仅是嫁人之时不能与丈夫的家人相见,即使两个人已经养育了三个孩子,女子还是没能与丈夫的家人相见。此处,逆因果结构的作用主要是强调诗中所描述的现象的异常性,但同时我们又能理解这种异常性,因为它发生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那就是战争。
例1中的逆因果模式:X已经C,Y还没D未曾D1
例2:才到水塘前,炮火震彻天。
敌军杀死我了,在松树下面。
(宇高,《双峰》,《战士情诗集》,第35页)
分析:例2中的结构为早逆因果“才A(已經)B”。然而在例2中,并没有出现我们之前提到的早逆因果模式“虽然X依然A/才A 还没C但/然而Y已经D”中的“已经”。虽然如此,根据诗句中出现的“才”和“了”,我们可以判断这是早逆因果结构。“了”同时也表示一个结果已经产生,其意义与“已经”相似。相似的情况如,“我已经吃饭”和“我吃饭了”。由此,例2中的“敌人杀死我了”等同于“敌人已经杀了我”。然而,为了保证诗歌音韵、声调的和谐,作者选择“了”而没有用“已经”,这样才能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并且能打动读者。同时,与“已经”不同,“了”不仅仅只表示事件的完结,它还具有表达感情色彩的功能,它让诗句读起来更像一个男子(=作者)对于女孩之死的哀叹和惋惜。可以说,逆因果结构“才……了”表现了事件的突发性,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突发事件的痛心之情——不料“敌军杀死我了,在松树下面”就好似不料“雷鸣震耳”。
例2中的逆因果结构模式:X才A,Y(D)了
例3:山峦还依偎着彼此,但我已失去你!
(宇高,《双峰》,《战士情诗集》,第35页)
分析:例3中的逆因果结构为“还……但……”,这个结构表达了分别多时之后,男子在战争中失去爱人的痛苦之情。男子踏上了东北的战场,他全身心投入到解放战斗的事业中,也渴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爱人的身边,但当他回乡之后发现,爱人已经被敌军杀害。按照逻辑,通常“山峦还依偎着彼此”,那么有情人也必定成双成对。但是逆因果结构“还……但……”把事情的发展推向了完全相反的境况,由此,景和人形成了逆反的对比——依偎的山峦依然矗立,但从前的眷侣此刻只落得一人,战争把他们永远的分开了。正因为如此,诗句的内在含义得到了升华,逆因果结构不止体现了战后战士失去爱人的痛苦,也刻画了命运的曲折以及那些在战争去失去生命的“无名者”们的悲惨命运。
例3中的逆因果结构模型:X依然A但Y(D)
例4:逃课的那些日子啊,
在池塘踏板上追逐蝴蝶。
被妈妈逮到……
鞭子还没落下就已经哭得哗啦啦!
(江南,《家乡》,《战士情诗集》,第46页)
分析:例4中的逆因果结构为“还没……已经……”,这是早逆因果结构。当X还没发生,还未处于状态C,还在状态A(即,妈妈还没有打孩子),而Y已经处于D状态(即,孩子已经哭了)。
例4中的逆因果模式:X还未C,Y已经D。
例5:丈夫已经走了……
花园已经洒满阳光,
红艳艳的花朵依然轻轻摇曳。
风儿说,我听见谁在细语诉说:
“祖国需要时,我们愿为她相隔两地!!……”
(阮美,《红色离别》,《战士情诗集》,第53页)
分析:例5中的逆因果结构“已经……已经……依然……”首先表达了妻子对于丈夫征战前方痛苦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年轻女子对于夫妻感情的忠诚以及一心一意等待丈夫凯旋归来的强烈希望和信念。尤其,一般来说,在表示x已经处于状态C但Y依然处于状态B时,我们会使用“已经……依然……”这样的结构。但是在例5中,逆因果结构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因为在诗句中出现了两次“已经”,由此,离别的场景得到更生动更形象的刻画:x已经处于状态C(=丈夫已经离开),Z已经处于F状态(=花园已经洒满阳光;把E和F看做是Z的状态),但是Y还在B状态(=红艳艳的花朵依然轻轻摇曳)。这一逆因果结构加强了妻子与丈夫离别之后孤单和痛苦的心态与情绪(情不自禁泪流不止,情绪强烈得感动了上天)。摇曳的红艳艳的花朵就像妻子轻轻的抽泣声,她尽力抑制住哭泣的声音,以免让丈夫听到了阻挡了他上战场的坚定步伐。尤其是,无形的哭声化作肉眼可见的花朵摇曳的姿态,悲伤以这种形式被具象化,对比丈夫远去的身影,更显哀凉。
例5中的逆因果结构模式:X已经C,Z已经C,Y依然B。
例6:即使海盐有淡然无味的一天,
我们的感情也将永远馨香馥郁。
不管是风和日暖亦或是惊涛骇浪,
我们依然如帆和舵一般守护着彼此。
(刘重洋,《海鸥情诗》,《战士情诗集》,第54页)
分析:例6中有两个逆因果结构,分别是1, 2句中的“即使……永远……”和3,4句中的“不管……依然……”。如果说3, 4句中的逆因果结构“不管……依然……”表达了这对眷侣不管是在风和日暖亦或是惊涛骇浪的环境中都会像“帆和舵”那样绝不分离的坚贞决心;那么1, 2句中的逆因果结构“即使……永远……”则肯定了眷侣之间爱情的永恒将用不褪色,就算有一天万物不再遵循自然规律,客观现实发生改变,比如“海盐变得淡然无味”。自然界始终有其不会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海盐永远都将会是咸的。但是诗人提出了一个“终极”假设,这是一个绝对条件——“即使海盐有淡然无味的一天”,有一样东西也将不会改变并且将永远存在,那就是“我们永远馨香馥郁的感情”。例6中的逆因果结构生动地刻画了爱情的强烈和深厚,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坚韧的信念。
例6中的逆因果结构:即使……永远……,不管……依然……
三、结论
经过对以上例子的分析,我们分析了诗句中的早逆因果结构,晚逆因果结构以及不确定是早还是晚的逆因果结构。除此之外,我们也分析了一些“较为特别”的逆因果结构,如:“已经……还没……”(例1,“ch?a”=“ch?a”,异音同意);“才……了……”(“了”与“已经”相似,都表示事件的完结,但“了”带有感情色彩,如例2分析);“即使……永远……”(例6,我们暂时把这个结构看作是“不管……依然……”的变体。然而,我们发现,这个结构带有“绝对”、“永恒”的意思,而不仅仅只表示像“即使……依然”这个结构中潜在的“存在”或者是“<可以说是>长久存在”的意义,这一层意义因“永远”和“依然”两个词而来,并且支配着整个逆因果结构的文本意义。换句话说,比起逆因果结构“不管……依然……”,结构“即使……永远”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更为强烈。)
参考文献:
[1]阮德民.逻辑-语义-句法[M].河内:专科院校出版社,1987.
[2]阮德民.语用学[M].河内:教育出版社,1998.
[3]阮友达.现代越南语风格学[M].河内:越南教育出版社,2011.
[4]陶清兰.关于话语语法 -语义的一些问题[M].河内: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12.
[5]阮氏芳垂.20世纪越南诗歌语言的自由化趋势[M].河内:国家政治-纪实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