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首诊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疾病首诊的因素,以便指导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通过自编调查表《精神患者首次就诊调查表》对438例住院患者的首次就诊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首诊专科医院255例,占58.22%,综合医院103例,占23.52%,迷信28例,占6.39%,个体医生52例,占11.87%。以幻觉妄想的患者大部分就诊于专科医院,而以焦虑抑郁、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大部分就诊于综合医院,综合医院医师对精神疾病的诊断率偏低。
  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首诊仍存在很大的偏差,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仍应加强。
  关键词:精神疾病首诊情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90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63-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疾病负担已升至首位。精神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故精神疾病早期发现、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及门诊就诊的随机抽取部分患者。按ICD-10,CCMD-3诊断标准最后确诊,患者及家属在调查过程中自愿配合,共统计574例,因资料不完整等原因438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161例(36.76%)。女277例(63.24%),年龄17-80岁,平均(34.6±18.9),职业:工人15例,干部11例,农民370例,学生20例,其他22例。文化程度:文盲34例,小学130例,初中169例,高中(中专)51例,大专以上20例。住址:城市:33例,农村:354例,城郊51例。最后诊断:精神分裂症:298例,抑郁86例,躁狂:22例,癔病:32例。
  1.2方法。自编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就诊方式,首诊距发病时间,初诊诊断,用药情况,效果,其中就诊方式有:迷信,私人医生,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统计方法:将所有资料建立资料库,SPSS15.0作X2检验。
  2结果
  2.1首次就诊方式。对438例患者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其中:就诊专科医院255例,占58.22%,综合医院103例,占23.52%,迷信28例,占6.39%,个体医生52例,占11.87%。
  2.2患者主要症状与主要就诊方式:幻觉妄想为主的共225例,其中有163例主要就诊方式为专科医院,占72.4% ;兴奋状态为主的共81例,其中有44例就诊于专科医院,占46.7%;抑郁焦虑状态为主的55例,其中31例就诊于综合医院,占56.4%;孤僻为主要症状的共37例,其中有22例就诊于专科医院,占70.3%;躯体症状为主的共28例,其中有14例就诊于综合医院,占50%;激惹为主的10例、懒散外走为主的1例、抽搐为主的1例。
  2.3患者症状对就诊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的比较。幻觉妄想患者就诊于专科医院显著抑郁焦虑患者及以躯体症状就诊患者明显以综合医院为就诊方其他症状为主要症状患者就诊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无明显差异。
  3讨论
  3.1在本次调查中显示,约有23.52%的患者就诊于综合医院,而综合医院医师对精神疾病,尤其是对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认识不足,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延误了病情,导致预后不佳。
  3.2从表1中可以看出以焦虑抑郁为主的患者以首诊综合医院为主,而以幻觉妄想为主的患者则以首诊专科医院为主,这说明普通人对幻觉妄想症状还是很易识别的,而焦虑抑郁为主的患者则主要以身体不适为主要症状,故该类患者大部分首诊于综合医院。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精神疾病首诊途径仍存在很大的偏差,精神卫生知识仍需要坚持不懈的宣传普及。除此之外还应提高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对精神疾病的识别率,定期给予学习培训精神卫生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精神疾病患者得到专业的、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改善预后情况,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娜,陈汉华,罗汝琴.首诊于内科门诊与专科门诊的精神障碍患者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7,12:1059-1060
  [2]刘史,马宁.精神疾病患者首次就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1,23:695-696
  [3]韩彦朝等.117例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和首诊情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2)874—877
  [4]刘霞等.精神疾病患者首诊情况调查及健康指导的作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3)174—17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构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方法以及标准,可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94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66-01  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蓖麻油炒鸡蛋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对175例适于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者应用蓖麻油炒鸡蛋引产,同时选取取114例采用催产素引产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引产方式的有效率、总产程及出血量。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161/1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6%(94/11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明显差异;治疗组总产程及出血量均低于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中药行业正处在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重要发展阶段,中药的制药流程十分的复杂,此外,由于中药的种类很多,在制药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同的职业危害,这都可能会对职业人员的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危害,本文主要分析中药制药过程产生的职业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中药制药过程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元宝山区妇幼保健所妇产科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  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的方式从我所2013年6-9月妇产科住院的1579份病历中随机抽取128份进行临床的非限制性与限制性抗生素使用进行调查。  结果:元宝山区妇幼保健所的大部分医生在抗生素的选择上符合抗生素的管理要求,只有少数抗生素使用不当,有待改进。  结论:抗生素在妇产科患者的使用情况,力求健全抗生素应用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  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化验的1800例异常血标本与600例正常血标本进行对比,对经过血液分析仪监测的标本血涂片形态学进行观察与白细胞进行分类,探究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  结果:600例正常血标本经过血涂片检查之后,发现8例异常,假阴性率为1.3%;1800例异常标本经过血涂片检查之后,发现952
期刊
摘要:纳米技术即在1-100mm范围中研究物质反应与结构,并进行纳米结构检测的新型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型交叉学科,纳米技术为生物医学诊断、生物分子结构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但是,就现阶段来看,纳米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临床中应用的品种还不多,该种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应用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讲解产物的毒性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纳米技术的含义及其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纳米技术生
期刊
摘要:医院的后勤部门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落后、工作效率不高、人员素质低、资源使用不当造成浪费等现象。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建设和与之相关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的后勤改革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后勤管理、深化后勤改革对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增强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医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勤服务管理体制问题改革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治疗前后白血病患者血液的微量元素与血清酶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从2011年1月到2014年 1月收治的80位白血病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急性白血病a组(40)与慢性白血病b组(40),并选取同期的30位正常者设为对照组,并对其采取血液的生化检验。  结果:治疗以前,与正常水平相比,患者血液中的铬含量、锌含量、铜含量以及血清酶水平升高的较为明显;治疗后铬含量有所升高,其他均降低或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旨在加强质量控制的规范性,提高检验质量。  方法:对影响生化分析质量的关键要素开展分析,再针对每个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增强了检验流程的规范性,提高了检验成果等的准确性。  结论:加强生化检测各环节的管理,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是提高检测质量的标准。  关键词:生化分析质量控制检验质量  Doi:10.3969/j.i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