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父亲去世了,母亲与十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和供儿子上学,母亲不得不在附近一户有钱人家做起了钟点工。母亲很自卑,更害怕儿子会因为她所从事的工作而被人嘲笑。因此,她总是隐瞒儿子说自己在一家超市上班。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主人家需要举行一场晚宴,母亲要比平时晚许多才能回家。母亲担心年幼的儿子没有人照顾,只好匆匆赶到学校接儿子,说是要带他去赴一个朋友家的晚宴。
母亲把儿子领进主人家的别墅,然后径直把他带到一间书房里。接着,母亲给儿子端来一小碟点心,告诉他说朋友家的客人太多了,需要她出去帮忙招呼,并让他千万别到处乱走。
就在这时,主人走了进来。儿子怯怯地拉了拉母亲的衣角,说:“他就是你的朋友吗,妈妈?”主人怔了怔,继而又回过神来,冲着母亲点点头,然后上前轻轻地拍了拍男孩的肩,热情地说:“对,我就是你妈妈的朋友。欢迎你到我家做客。”
宴会终于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向母亲提起了那个搁在书柜最顶端的小铁盒。那是一个精美的盒子,精美得让他心动。母亲随口告诉儿子,那是她的宝贝,因为家里没有地方可以摆放,她才请朋友帮忙保管的。听到这儿,他笑了,说,那也是我的宝贝。母亲笑了,她在心里暗暗想,明天无论如何也要给儿子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盒子。
谁也没有想到,母亲第二天在一次车祸中意外丧生了。儿子含泪埋葬了母亲,突然想起那个铁盒。究竟里面装着什么样的宝贝呢?他来到那座别墅前,在门口,他却停住了脚步。望着这幢漂亮的别墅,再瞅瞅自己身上破烂的衣衫,自卑迫使他无力地垂下头来。这时,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开了进来,主人走下汽车,他一眼望见了男孩,脸上满是惊喜,说,我知道你母亲的事了,别伤心,你今天来有事吗?男孩怯怯地说,我来取回母亲的宝贝,那是母亲留给我的惟一的遗产。望着主人疑惑的目光,他又说,就是母亲托您保管的那个铁盒,在书房里。主人恍然大悟,一把拉住他的手说,跟我来吧。
不大一会儿,主人把那个铁盒拿了出来。男孩欣喜万分地打开铁盒一看,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钞票。
在男孩离开的时候,主人突然对他说了一句话:“记住,人一生下来其实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区分,更没有什么可怕的。”
男孩回过头,朝男人点了点头。
男孩用母亲留下的那笔钱做起了小生意,转眼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一次意外的场合,他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那个铁盒其实是空空的一个糖果盒,善良的主人为了帮助他,在里面塞满了钞票。
“我要永远感谢我的母亲和那位善良的主人,他们如此小心地呵护着一个孩子脆弱的自尊,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梁衍军摘自《新故事》)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主人家需要举行一场晚宴,母亲要比平时晚许多才能回家。母亲担心年幼的儿子没有人照顾,只好匆匆赶到学校接儿子,说是要带他去赴一个朋友家的晚宴。
母亲把儿子领进主人家的别墅,然后径直把他带到一间书房里。接着,母亲给儿子端来一小碟点心,告诉他说朋友家的客人太多了,需要她出去帮忙招呼,并让他千万别到处乱走。
就在这时,主人走了进来。儿子怯怯地拉了拉母亲的衣角,说:“他就是你的朋友吗,妈妈?”主人怔了怔,继而又回过神来,冲着母亲点点头,然后上前轻轻地拍了拍男孩的肩,热情地说:“对,我就是你妈妈的朋友。欢迎你到我家做客。”
宴会终于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向母亲提起了那个搁在书柜最顶端的小铁盒。那是一个精美的盒子,精美得让他心动。母亲随口告诉儿子,那是她的宝贝,因为家里没有地方可以摆放,她才请朋友帮忙保管的。听到这儿,他笑了,说,那也是我的宝贝。母亲笑了,她在心里暗暗想,明天无论如何也要给儿子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盒子。
谁也没有想到,母亲第二天在一次车祸中意外丧生了。儿子含泪埋葬了母亲,突然想起那个铁盒。究竟里面装着什么样的宝贝呢?他来到那座别墅前,在门口,他却停住了脚步。望着这幢漂亮的别墅,再瞅瞅自己身上破烂的衣衫,自卑迫使他无力地垂下头来。这时,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开了进来,主人走下汽车,他一眼望见了男孩,脸上满是惊喜,说,我知道你母亲的事了,别伤心,你今天来有事吗?男孩怯怯地说,我来取回母亲的宝贝,那是母亲留给我的惟一的遗产。望着主人疑惑的目光,他又说,就是母亲托您保管的那个铁盒,在书房里。主人恍然大悟,一把拉住他的手说,跟我来吧。
不大一会儿,主人把那个铁盒拿了出来。男孩欣喜万分地打开铁盒一看,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钞票。
在男孩离开的时候,主人突然对他说了一句话:“记住,人一生下来其实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区分,更没有什么可怕的。”
男孩回过头,朝男人点了点头。
男孩用母亲留下的那笔钱做起了小生意,转眼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一次意外的场合,他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那个铁盒其实是空空的一个糖果盒,善良的主人为了帮助他,在里面塞满了钞票。
“我要永远感谢我的母亲和那位善良的主人,他们如此小心地呵护着一个孩子脆弱的自尊,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梁衍军摘自《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