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新课改的提出标志着教育正在走向新的阶段。数学作为教育内容的基础学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在对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差异和自身的个人差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自主學习能力的培养,为其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数学;自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各种形式学习中,在一定范围内对自己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实行有意识、有自主的支配、选择和调控,并逐步养成相对稳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此,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激发并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是我们急需探究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精心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传授知识的第一现场就是课堂,也是学生主要学习的地方,教师要对课堂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从各方面去了解数学,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自主钻研数学知识。例如,在“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一课时,将土豆、尺子和杯子、水量杯等。展示在学生面前,问学生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体积计算方法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孩子们以前学的是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而这不规则的物体不满足计算的条件,所以便会积极讨论,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多次探索和实验,寻求解决的方案。这样就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在整个课堂中,教室气氛浓烈,学生们交换了各自的观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就能很好地勾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沉迷在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及解题技巧,加强了学生的脑力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教学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难题,想要解决这些难题,信息化技术手段就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它能不仅能够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到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同样教师也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教学,传统的教学设施很难实现教育的目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最新的设备和方法,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很容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能够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比如说:教师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柱体从中间剪开,平铺成长方形的动画,让学生们自由的讨论从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找到一个与之相似的看能不能推导出圆柱的体积,教师则在中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最终得到式公:圆柱体的体积=底部面积×高。学生推导出这个公式,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让学生获得了自信,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仅是一大教育趋势,更是需要以学生为本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理所应当地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构建和谐课堂时,让学生们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参与,而后以此为基础,赋予课堂生机活力。在此当中,教师需要分成三个环节进行。首先,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反复的提问质疑中,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质疑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实现学生课堂交互的基础条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知识内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们需要在回答出相应的答案后提出质疑,如为什么是这个结论、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等等。在学生们质疑完后,教师也要提出相应的质疑,甚至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设疑。让学生们尝试着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这些疑问进行化解;利用化解的疑问来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掌握知识点,发展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悟知识。最后,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深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从鼓励大胆实践做起
小学生抽象思维、空间观念比较弱,在自主学习、探索的道路上会遇到种种障碍,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种实践操作的环境,鼓励他们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学习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新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后,有这样一题:一块长40cm,宽25cm的长方形铁板,把它的四个角分别切掉边长为5cm的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此题,从平面到立体有一个较大的空间跨度,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困难,自主学习受挫,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可把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体纸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画一剪—折—比(折成后的长方体与原来平面图形比较),然后得到长方体的长=405×2(厘米),宽255×2(厘米),高5(厘米)。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等特征,在学生现有基础及认知水平,布置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以此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良好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二、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然成为一大教育主题。而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自是应该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利用不断创新发展的教育模式,设计创新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们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们在逐渐树立起来的自主学习信心中,一步步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玉娟.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神州,2017(22).
[2]罗丽红.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20(7):19.
[3]李艳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外交流,2020,27(1):138.
关键词:数学;自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各种形式学习中,在一定范围内对自己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实行有意识、有自主的支配、选择和调控,并逐步养成相对稳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此,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激发并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是我们急需探究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精心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传授知识的第一现场就是课堂,也是学生主要学习的地方,教师要对课堂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从各方面去了解数学,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自主钻研数学知识。例如,在“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一课时,将土豆、尺子和杯子、水量杯等。展示在学生面前,问学生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体积计算方法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孩子们以前学的是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而这不规则的物体不满足计算的条件,所以便会积极讨论,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多次探索和实验,寻求解决的方案。这样就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在整个课堂中,教室气氛浓烈,学生们交换了各自的观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就能很好地勾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沉迷在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及解题技巧,加强了学生的脑力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教学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难题,想要解决这些难题,信息化技术手段就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它能不仅能够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到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同样教师也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教学,传统的教学设施很难实现教育的目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最新的设备和方法,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很容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能够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比如说:教师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柱体从中间剪开,平铺成长方形的动画,让学生们自由的讨论从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找到一个与之相似的看能不能推导出圆柱的体积,教师则在中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最终得到式公:圆柱体的体积=底部面积×高。学生推导出这个公式,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让学生获得了自信,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仅是一大教育趋势,更是需要以学生为本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理所应当地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构建和谐课堂时,让学生们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参与,而后以此为基础,赋予课堂生机活力。在此当中,教师需要分成三个环节进行。首先,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反复的提问质疑中,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质疑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实现学生课堂交互的基础条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知识内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们需要在回答出相应的答案后提出质疑,如为什么是这个结论、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等等。在学生们质疑完后,教师也要提出相应的质疑,甚至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设疑。让学生们尝试着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这些疑问进行化解;利用化解的疑问来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掌握知识点,发展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悟知识。最后,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深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从鼓励大胆实践做起
小学生抽象思维、空间观念比较弱,在自主学习、探索的道路上会遇到种种障碍,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种实践操作的环境,鼓励他们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学习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新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后,有这样一题:一块长40cm,宽25cm的长方形铁板,把它的四个角分别切掉边长为5cm的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此题,从平面到立体有一个较大的空间跨度,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困难,自主学习受挫,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可把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体纸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画一剪—折—比(折成后的长方体与原来平面图形比较),然后得到长方体的长=405×2(厘米),宽255×2(厘米),高5(厘米)。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等特征,在学生现有基础及认知水平,布置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以此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良好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二、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然成为一大教育主题。而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自是应该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利用不断创新发展的教育模式,设计创新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们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们在逐渐树立起来的自主学习信心中,一步步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玉娟.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神州,2017(22).
[2]罗丽红.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20(7):19.
[3]李艳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外交流,2020,2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