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空军最新型飞机MQ-9“死神”(又译做“收割机”)无人攻击机将在今秋和明春部署到伊拉克,组成世界上“第一个远程遥控攻击机中队”。MQ-9“死神”无人攻击机的问世,标志着无人驾驶飞机已经由单一功能的侦察型发展为功能多样化的多任务型。美国空军高层因此津津乐道,称“死神”无人机是真正的“遥控空中攻击机”,有了更多的“死神”后,就可以将更多有人驾驶飞机调回美国。那么“死神”无人攻击机究竟是什么样的飞机?是不是像报道中所称的那么神乎其神?
系出名门
MQ-9“死神”无人机是从RQ-1“捕食者”无人机演变而来的。
美国空军的RQ-1“捕食者”无人机,是美军目前一种重要的远程中高空监视侦察系统。“捕食者”装有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影机和前视红外装置,其获得的各种侦察影像,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时向前线指挥官或后方指挥部门传送。
一个典型的“捕食者”系统包括四架无人机、一个地面控制站和一个“特洛伊精神II”卫星通信站。无人机本身的续航时间高达40小时,巡航速度126公里/小时。飞机装备了UHF和VHF无线电台,以及作用距离270公里的C波段视距内数据链。机上用于监视侦察的有效载荷为204公斤。机上的两色DLTV光学摄影机采用了955mm可变焦镜头。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系统有6个可调焦距,最小为19mm,最大560mm。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合成孔径雷达为“捕食者”提供了全天候监视能力,分辨率达到了0.3米。其他可选的载荷可按具体任务调整,包括激光指示和测距装置、电子对抗装置和运动目标指示器。
地面控制站安装在长10米的独立拖车内,内有遥控操作的控制人员、监视侦察操作手的座席和控制台,三个任务计划开发控制台、两个合成孔径雷达控制台,以及卫星通信、视距通信数据终端。
地面站可将图像信息通过地面线路或“特洛伊精神”卫星通信站发送给操作人员。“特洛伊精神”卫星通信站采用一个5.5米Ku波段地面数据终端碟形天线,和一个2.4米数据分派碟形天线。操作手控制台为操作手提供两个显示器,上方的显示器显示航线等信息,下方显示器输出“捕食者”摄影机影像。
“捕食者”无人机可以在粗略准备的地面上起飞升空,起飞过程由遥控飞行员进行视距内控制。典型的起降距离为667米左右。任务控制信息以及侦察图像信息由Ku波段卫星数据链传送。图像信号传到地面站后,可以转送全球各地指挥部门,也可直接通过一个商业标准的全球广播系统发送给指挥用户。指挥人员从而可以实时控制“捕食者”进行摄影和视频图像侦察。
“捕食者”1995年就开始在波斯尼亚服役,而真正为世人所认识是在阿富汗战争。2002年,一架“捕食者”成功发回了本·拉登手下一名高级军官藏身地点的实时视频信号,随后多架F-15E轰炸了该地区,击毙了该名指挥官。
“死神”出笼
美国在对“捕食者”进行多次试验后,不断改进“捕食者”的性能,包括试验使用一架“捕食者”释放装备有生化探测传感器的小型一次性无人机,在有人驾驶飞机上控制“捕食者”,以及试验利用“捕食者”发射微型无人机。此外还进行了其它一些试验,最值得一提的试验是给“捕食者”装上GBU-12“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加装227公斤的GBU-38“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MIL-STDl760武器总线接口。随着诸多武器挂载试验的成功进行,“捕食者”B无人机日渐成熟。
在汇集各方意见,并进行长时间的讨论评估之后,2006年9月,美空军最终正式决定将MQ-9无人机命名为‘死神”。“死神”这一绰号来源于在战场上使用该型机的空军人员的建议。基于这一新型武器系统的攻击能力,将其命名为“死神”也说得过去。此前MQ-9—直被称为捕食者B,它也是美空军首款专用攻击型无人机。
MQ-9系统由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研制,可在5万英尺(15240米)高度持续飞行超过24小时。系统中的UAV可利用自身的传感器跟踪目标,然后利用所搭载的轻型空一地导弹和制导炸弹进行攻击,或将瞄准信息传输给其他攻击平台。预生产型MQ-9机长36英尺(11米),机高12.5英尺(3.81米),翼展66英尺(20.1米),有效载荷(油、弹)3750磅(1701公斤),作战半径3065公里。该机目前使用的传感器是美国雷声公司的“多光谱瞄准系统”-B(MTS-B),以及一台合成孔径雷达和一台激光测距仪/目标指示器。目前可使用的武器是AGM-114战术空一地导弹和227公斤级的GBU-12制导炸弹,美国空军还希望能为该机集成227公斤级的JDAM GBU-38和113公斤级的SDBGBU-39制导炸弹。该机最多可同时携带8枚GBU-39。
显然,与“捕食者”相比,“死神”无人机的飞行速度是“捕食者”的两倍,飞行高度也是“捕食者”的两倍。另外,由于“死神”无人攻击机载弹量大,种类多,可以更有效地攻击目标,具有较强的攻击能力。
MQ-9“死神”已经完成初始测试,被正式部署到位于内华达州的Creech空军基地。该机装备到驻扎在Creech基地的美国空军首支MQ-9中队一一第42攻击中队。该中队目前在建制上隶属第432联队。第432联队将最终拥有60架“死神”和160架“捕食者”无人机。
目前,美国空军计划购买60架MQ-9,其中36架将保持战斗状态,另外24架则用于训练、测试和后备。首批4架(含机载传感器)是在2006财年购买的,花费了大约6910万美元。按目前计划,MQ-9机队将在2008年年中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国空军希望该机能—直生产到2014财年。美军如此大规模地发展无人机部队,看样子是要和恐怖分子打一场前所未有的遥控战。
未来发展
MQ-9“死神”无人攻击机本身是第一款多任务型的无人机,但是,并不代表它已经尽善尽美了.相反,MQ-9无人机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其一,地面控制人员操作紧张。“捕食者”的使用方式是飞行员和传感器操作员在美国本土内华达基地,无人机发射和回收人员则在战区。当前,美军存在着无人机使用需求高与机组人员(飞行员和传感器操作员)少之间的矛盾。紧张的使用需求已使基地机组人员们没有假日或补偿休假,也没有任何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的训练或继续教育课程安排,这已足以造成许多无人机飞行员最后逃离其岗位。当在基地的6个“座舱”中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完成很长的无人机飞行任务后,中队指挥官们接下来还得撰写任务报告和评估。“紧张”现在已成了美空军无人机机组人员挥之不去的梦魇。由 于他们的决策将决定伊拉克和阿富汗地面人员的生死,使用“捕食者”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MQ-9“死神”无人机的操作方式与“捕食者”相似。一个由飞行员和感应器控制人员组成的两人小组在计算机控制站负责无人机的控制和图像显示,驻巴拉德基地的小组负责无人机的起降,驻内华达克里克空军基地的一个小组则负责飞经伊拉克领空的长途飞行控制。地面控制人员操作紧张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即增加了操作失误的危险。
其二,后期信息处理复杂。MQ-9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处理起来并不简单。美军需要大量的人员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有用的情报,由于无人机的数量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愈加突出。为了确定哪些信息重要而哪些不重要,一名工作人员不得不全天24小时呆在显示屏面前,因为这些工作还没有实现自动化,这样可能导致遗漏有用的信息。
其三。可靠性如何尚需实战检验。“捕食者”巡逻速度只有130公里/小时,易受大风和降雨的影响,还不能全天候使用。4572米的飞行高度尽管可以避免轻型防空武器的攻击,但仍处于受紊流等气象条件影响的高度,通信链路则常常因为干扰而中断,尽管最后一般能恢复,但至少已有一次,一架“捕食者”失去联络长达几个小时,最终因燃料耗尽而坠毁。因此第15中队指挥官约翰·哈里斯这么评价“捕食者”,尽管“它已改变了我们参战的方式,但它仍然原始而脆弱。我们不得不研究怎样实现全天候使用和避免单一故障导致系统失效”。当然,MQ-9“死神”无人机飞得更高、更快,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它的使用高度达9144-12192米,故不易受到气象条件影响,但其总体可靠性究竟如何尚需拭目以待。
美军之所以如此垂青MQ-9“死神”无人攻击机,其原因在于,美国的反恐战争对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能力有着较高的需求,而“死神”无人机则满足了美国政府实施反恐战争的需要。正如美国空军代理部长皮特·提特所说:“反恐战要求空军通过持久稳定的指挥、控制和监视能力提供世界范围的警戒和情况知晓,以确保我们具有‘首先发现、首先了解和首先行动’的能力。我们在无人机方面的努力正是为了再增添一种能力,使我们的联合部队在任何行动环境下能确保空中优势。”
(责编 牛俊峰)
系出名门
MQ-9“死神”无人机是从RQ-1“捕食者”无人机演变而来的。
美国空军的RQ-1“捕食者”无人机,是美军目前一种重要的远程中高空监视侦察系统。“捕食者”装有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影机和前视红外装置,其获得的各种侦察影像,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时向前线指挥官或后方指挥部门传送。
一个典型的“捕食者”系统包括四架无人机、一个地面控制站和一个“特洛伊精神II”卫星通信站。无人机本身的续航时间高达40小时,巡航速度126公里/小时。飞机装备了UHF和VHF无线电台,以及作用距离270公里的C波段视距内数据链。机上用于监视侦察的有效载荷为204公斤。机上的两色DLTV光学摄影机采用了955mm可变焦镜头。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系统有6个可调焦距,最小为19mm,最大560mm。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合成孔径雷达为“捕食者”提供了全天候监视能力,分辨率达到了0.3米。其他可选的载荷可按具体任务调整,包括激光指示和测距装置、电子对抗装置和运动目标指示器。
地面控制站安装在长10米的独立拖车内,内有遥控操作的控制人员、监视侦察操作手的座席和控制台,三个任务计划开发控制台、两个合成孔径雷达控制台,以及卫星通信、视距通信数据终端。
地面站可将图像信息通过地面线路或“特洛伊精神”卫星通信站发送给操作人员。“特洛伊精神”卫星通信站采用一个5.5米Ku波段地面数据终端碟形天线,和一个2.4米数据分派碟形天线。操作手控制台为操作手提供两个显示器,上方的显示器显示航线等信息,下方显示器输出“捕食者”摄影机影像。
“捕食者”无人机可以在粗略准备的地面上起飞升空,起飞过程由遥控飞行员进行视距内控制。典型的起降距离为667米左右。任务控制信息以及侦察图像信息由Ku波段卫星数据链传送。图像信号传到地面站后,可以转送全球各地指挥部门,也可直接通过一个商业标准的全球广播系统发送给指挥用户。指挥人员从而可以实时控制“捕食者”进行摄影和视频图像侦察。
“捕食者”1995年就开始在波斯尼亚服役,而真正为世人所认识是在阿富汗战争。2002年,一架“捕食者”成功发回了本·拉登手下一名高级军官藏身地点的实时视频信号,随后多架F-15E轰炸了该地区,击毙了该名指挥官。
“死神”出笼
美国在对“捕食者”进行多次试验后,不断改进“捕食者”的性能,包括试验使用一架“捕食者”释放装备有生化探测传感器的小型一次性无人机,在有人驾驶飞机上控制“捕食者”,以及试验利用“捕食者”发射微型无人机。此外还进行了其它一些试验,最值得一提的试验是给“捕食者”装上GBU-12“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加装227公斤的GBU-38“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MIL-STDl760武器总线接口。随着诸多武器挂载试验的成功进行,“捕食者”B无人机日渐成熟。
在汇集各方意见,并进行长时间的讨论评估之后,2006年9月,美空军最终正式决定将MQ-9无人机命名为‘死神”。“死神”这一绰号来源于在战场上使用该型机的空军人员的建议。基于这一新型武器系统的攻击能力,将其命名为“死神”也说得过去。此前MQ-9—直被称为捕食者B,它也是美空军首款专用攻击型无人机。
MQ-9系统由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研制,可在5万英尺(15240米)高度持续飞行超过24小时。系统中的UAV可利用自身的传感器跟踪目标,然后利用所搭载的轻型空一地导弹和制导炸弹进行攻击,或将瞄准信息传输给其他攻击平台。预生产型MQ-9机长36英尺(11米),机高12.5英尺(3.81米),翼展66英尺(20.1米),有效载荷(油、弹)3750磅(1701公斤),作战半径3065公里。该机目前使用的传感器是美国雷声公司的“多光谱瞄准系统”-B(MTS-B),以及一台合成孔径雷达和一台激光测距仪/目标指示器。目前可使用的武器是AGM-114战术空一地导弹和227公斤级的GBU-12制导炸弹,美国空军还希望能为该机集成227公斤级的JDAM GBU-38和113公斤级的SDBGBU-39制导炸弹。该机最多可同时携带8枚GBU-39。
显然,与“捕食者”相比,“死神”无人机的飞行速度是“捕食者”的两倍,飞行高度也是“捕食者”的两倍。另外,由于“死神”无人攻击机载弹量大,种类多,可以更有效地攻击目标,具有较强的攻击能力。
MQ-9“死神”已经完成初始测试,被正式部署到位于内华达州的Creech空军基地。该机装备到驻扎在Creech基地的美国空军首支MQ-9中队一一第42攻击中队。该中队目前在建制上隶属第432联队。第432联队将最终拥有60架“死神”和160架“捕食者”无人机。
目前,美国空军计划购买60架MQ-9,其中36架将保持战斗状态,另外24架则用于训练、测试和后备。首批4架(含机载传感器)是在2006财年购买的,花费了大约6910万美元。按目前计划,MQ-9机队将在2008年年中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国空军希望该机能—直生产到2014财年。美军如此大规模地发展无人机部队,看样子是要和恐怖分子打一场前所未有的遥控战。
未来发展
MQ-9“死神”无人攻击机本身是第一款多任务型的无人机,但是,并不代表它已经尽善尽美了.相反,MQ-9无人机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其一,地面控制人员操作紧张。“捕食者”的使用方式是飞行员和传感器操作员在美国本土内华达基地,无人机发射和回收人员则在战区。当前,美军存在着无人机使用需求高与机组人员(飞行员和传感器操作员)少之间的矛盾。紧张的使用需求已使基地机组人员们没有假日或补偿休假,也没有任何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的训练或继续教育课程安排,这已足以造成许多无人机飞行员最后逃离其岗位。当在基地的6个“座舱”中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完成很长的无人机飞行任务后,中队指挥官们接下来还得撰写任务报告和评估。“紧张”现在已成了美空军无人机机组人员挥之不去的梦魇。由 于他们的决策将决定伊拉克和阿富汗地面人员的生死,使用“捕食者”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MQ-9“死神”无人机的操作方式与“捕食者”相似。一个由飞行员和感应器控制人员组成的两人小组在计算机控制站负责无人机的控制和图像显示,驻巴拉德基地的小组负责无人机的起降,驻内华达克里克空军基地的一个小组则负责飞经伊拉克领空的长途飞行控制。地面控制人员操作紧张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即增加了操作失误的危险。
其二,后期信息处理复杂。MQ-9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处理起来并不简单。美军需要大量的人员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有用的情报,由于无人机的数量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愈加突出。为了确定哪些信息重要而哪些不重要,一名工作人员不得不全天24小时呆在显示屏面前,因为这些工作还没有实现自动化,这样可能导致遗漏有用的信息。
其三。可靠性如何尚需实战检验。“捕食者”巡逻速度只有130公里/小时,易受大风和降雨的影响,还不能全天候使用。4572米的飞行高度尽管可以避免轻型防空武器的攻击,但仍处于受紊流等气象条件影响的高度,通信链路则常常因为干扰而中断,尽管最后一般能恢复,但至少已有一次,一架“捕食者”失去联络长达几个小时,最终因燃料耗尽而坠毁。因此第15中队指挥官约翰·哈里斯这么评价“捕食者”,尽管“它已改变了我们参战的方式,但它仍然原始而脆弱。我们不得不研究怎样实现全天候使用和避免单一故障导致系统失效”。当然,MQ-9“死神”无人机飞得更高、更快,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它的使用高度达9144-12192米,故不易受到气象条件影响,但其总体可靠性究竟如何尚需拭目以待。
美军之所以如此垂青MQ-9“死神”无人攻击机,其原因在于,美国的反恐战争对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能力有着较高的需求,而“死神”无人机则满足了美国政府实施反恐战争的需要。正如美国空军代理部长皮特·提特所说:“反恐战要求空军通过持久稳定的指挥、控制和监视能力提供世界范围的警戒和情况知晓,以确保我们具有‘首先发现、首先了解和首先行动’的能力。我们在无人机方面的努力正是为了再增添一种能力,使我们的联合部队在任何行动环境下能确保空中优势。”
(责编 牛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