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日渐重要。其特点是:突出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重要素质。对于21世纪的学生而言,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二、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人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内化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間,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了相应的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发挥中学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信息能力教育
  1.改进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方面,是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起来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不是直接灌输很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能力,以此来解决问题。
  2.改变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等方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讲得精,练得多的原则。
  六、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的满足每个同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考虑这个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以外电脑知识,让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辅导员,组织学生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等,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取得到进步。
  七、拓宽认知,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上却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像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
  [2]《教育教研专题》
  [3]《信息化教学模式》
  [4]《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
其他文献
不要以為只有人类中才有优秀的演员,动物界也不乏“演艺大咖”哦。它们的演技出神入化,把敌人骗得团团转。来,我们为动物们举办一次“奥斯卡”评奖大会吧!
期刊
【摘 要】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各种社会规范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及其顺利实现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氛围,将礼仪习惯的养成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等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 幼儿;礼仪习惯;环境;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摘 要】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英语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语法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促进学生英语学生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主要探讨有效促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文化与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沃土。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经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
背景: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重性精神障碍,目前病因与病理机制均不完全清楚。目前临床上关于双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预测效度有限,缺
目的: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中国流行株HIV-1 CN54 gp120基因的重组PV载体,为HIV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加端PCR的方法,扩增出两端带有AatⅡ和SnaB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