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结合建设应用型本科的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部分改革。本文结合我院教改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进行说明,为其他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这是我党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保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尤其是四年制本科,主要是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设置的四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但实践教学也起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精神,引导学生走出去,“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更加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适当改革,增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而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水平、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首先,进行专题教学,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入手,以讲授、指导等方式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思想观点、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抽象的思维形式,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透彻、实事求是的理论“灌输”引发学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达到教育目的。其次,进行课前历史人物演讲,学生自愿分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所吸收的各种思想作为演讲内容,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等实践活动,形成集体合作意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读《共产党宣言》,形成读书笔记,并在后半学期的每一节课上给学生以交流的机会。最后,通过各系及全院的马列社团,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使其坚定理想信念。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改革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我院在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时,首先对其内容进行“取舍”,将其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重合部分进行划分,分清轻重,使理论更加系统化。其次,在学期末,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从实际出发,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调查,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例如: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开展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地方政府实施的情况及农村发展的新趋向,使学生体会到将来毕业到农村工作也能大有作为。涉及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相关内容,则安排学生参观长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的一些知名企业,如长春可口可乐公司,中富容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生产流程与工人的辛劳,了解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些学生来自农村,写出的调查报告,能够真实反映我国的现实情况,尤其是能够体现我党对农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每一届涌现出的优秀调查报告,我们都会进行排版,编辑成集,给予保留。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讲述中国近代以来抵御侵略,挽救危亡,争取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最终通过情感的渲染,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呼唤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针对此门课,我部在进行改革时,一方面注重从中华民族屈辱和奋斗的历史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为了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结合每一章的内容,指定一名历史人物或某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讲述这些伟人的生平和历史功绩或进行历史事件的阐述,可以在讲述过程中加入学生自身的见解,然后教师加以引导。按照上课的时数,将学生平均分为若干组,每一节课由一组负责,一位学生主讲,其他组员负责收集资料、PPT的制作等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之间精诚合作,又可以让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在讲述后,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是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同学之间的这种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学习内驱力增强。
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担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任,通过思想素质的训练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法律规范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从而树立社会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知法、学法、用法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互动交流的方法,师生之间就一个或几个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思想交流,这种交流讨论,针对性、师生互动性较强,课堂生动活泼,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从处于社会关注焦点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层面,选择学生最为关心,也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课前搜集必要的素材。课堂上,启发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而不发,循循善诱,把讨论引向深入,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此,首先,开展演讲比赛。每个老师在自己所在的教学班级举行预赛,选出优秀的学生代表,参加整个年级组的总决赛。其次,在法律常识部分,进行模拟法庭的活动,让学生模拟法庭中的不同角色,分析和解决问题。再次,学校与未满皇宫签订了协议,每年在讲到“爱国主义问题”时,都带学生去参观,在真实的历史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最后,学期末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进行“成功人士采访”,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家庭的象牙塔,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中那些成功人士的辛酸奋斗史。多方面的改革,都是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育目的。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也在继续,更加注重时效性,能够真正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聂阳,赵世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35-36.
[2]刘丽,牛玉萍.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7-119.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这是我党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保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尤其是四年制本科,主要是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设置的四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但实践教学也起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精神,引导学生走出去,“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更加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适当改革,增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而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水平、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首先,进行专题教学,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入手,以讲授、指导等方式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思想观点、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抽象的思维形式,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透彻、实事求是的理论“灌输”引发学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达到教育目的。其次,进行课前历史人物演讲,学生自愿分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所吸收的各种思想作为演讲内容,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等实践活动,形成集体合作意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读《共产党宣言》,形成读书笔记,并在后半学期的每一节课上给学生以交流的机会。最后,通过各系及全院的马列社团,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使其坚定理想信念。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改革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我院在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时,首先对其内容进行“取舍”,将其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重合部分进行划分,分清轻重,使理论更加系统化。其次,在学期末,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从实际出发,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调查,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例如: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开展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地方政府实施的情况及农村发展的新趋向,使学生体会到将来毕业到农村工作也能大有作为。涉及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相关内容,则安排学生参观长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的一些知名企业,如长春可口可乐公司,中富容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生产流程与工人的辛劳,了解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些学生来自农村,写出的调查报告,能够真实反映我国的现实情况,尤其是能够体现我党对农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每一届涌现出的优秀调查报告,我们都会进行排版,编辑成集,给予保留。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讲述中国近代以来抵御侵略,挽救危亡,争取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最终通过情感的渲染,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呼唤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针对此门课,我部在进行改革时,一方面注重从中华民族屈辱和奋斗的历史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为了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结合每一章的内容,指定一名历史人物或某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讲述这些伟人的生平和历史功绩或进行历史事件的阐述,可以在讲述过程中加入学生自身的见解,然后教师加以引导。按照上课的时数,将学生平均分为若干组,每一节课由一组负责,一位学生主讲,其他组员负责收集资料、PPT的制作等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之间精诚合作,又可以让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在讲述后,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是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同学之间的这种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学习内驱力增强。
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担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任,通过思想素质的训练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法律规范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从而树立社会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知法、学法、用法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互动交流的方法,师生之间就一个或几个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思想交流,这种交流讨论,针对性、师生互动性较强,课堂生动活泼,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从处于社会关注焦点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层面,选择学生最为关心,也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课前搜集必要的素材。课堂上,启发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而不发,循循善诱,把讨论引向深入,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此,首先,开展演讲比赛。每个老师在自己所在的教学班级举行预赛,选出优秀的学生代表,参加整个年级组的总决赛。其次,在法律常识部分,进行模拟法庭的活动,让学生模拟法庭中的不同角色,分析和解决问题。再次,学校与未满皇宫签订了协议,每年在讲到“爱国主义问题”时,都带学生去参观,在真实的历史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最后,学期末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进行“成功人士采访”,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家庭的象牙塔,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中那些成功人士的辛酸奋斗史。多方面的改革,都是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育目的。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也在继续,更加注重时效性,能够真正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聂阳,赵世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35-36.
[2]刘丽,牛玉萍.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