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饮食:不必被“酸碱性”所左右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物的酸碱度一直令老百姓困惑。有的人认为,自己是酸性体质,故要吃一些碱性食物,以求中和,这样才能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本刊编辑部曾经接待过一名读者,他说自己每天早晨要取一小块烧碱泡一大杯水喝,认为这样做才能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他自己非常得意小小的喝水习惯改变,进行“烧碱水疗法”半年来,“精神状态良好,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其实,他的做法是错误的,对他的长久健康是极其不利的。为此,本刊邀请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为大家澄清一些有关“食物酸碱度”的问题。
  
  食物的酸碱性不能凭口感判断
  
  我们每天从外界摄取的食物中,有些是属于酸性的,有些是属于碱性的。食物的酸碱性不是指人们味觉的感受,不能凭口感判断,而是指食物的生物化学特性,即它在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的性质。含硫、磷、氮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谷类,油脂、酒类等,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偏于酸性,属于“酸性食物”;含钾、钠、钙、镁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大豆、牛奶、茶叶等,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偏于碱性,属于“碱性食物”。
  
  人体能进行自动调节,随时保持机体酸碱平衡
  
  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一切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需要在酸碱度(pH)恒定的体液中进行,这种体液pH的稳定现象就是“酸碱平衡”。健康人体的体液pH值在7.4左右(波动在7.35~7.45),呈弱碱性。机体必须维持体液处于这种弱碱性状态,才能保证各种生理活动和物质代谢的正常运行。偏酸或过碱都是疾病状态。pH值高于7.45称为碱中毒,低于7.35称为酸中毒。碱中毒和酸中毒仅出现在患有代谢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状态。
  人体是高度进化的生物体,自身通过多重调节功能,随时进行自动调节,保持体液酸碱度稳定在7.35~7.45。通过呼吸功能、肾脏排泄与再吸收功能,以及血液中的碳酸盐、磷酸盐、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4个缓冲对,随时对pH值进行微调,确保机体的酸碱平衡。
  
  单单吃碱性食物会发生糖类缺乏
  
  碱性食物中,蔬菜水果能量密度很低,不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和蛋白质。豆类、奶类含较多蛋白质和脂肪,但是含糖类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较低。单吃碱性食物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糖类,也可能缺乏硫胺素等B族维生素。糖类应该是膳食中最主要提供能量的营养素,也是身体利用最方便的能量来源。神经系统必须由糖类供给能量。人体需要的能量来自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每一种产能营养素的合适供能比都有一个范围,粗略地讲三者的比例应当是5:3:2。如果来自糖类的比例太低,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就必然过高,破坏了膳食营养平衡。营养不平衡是若干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人体的酸碱平衡不用食物来矫正
  
  如果只是说人体要保持酸碱平衡,这是正确的;但要说吃酸性食物多一些或碱性食物多一些就能改变体液的酸碱度,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人把它引申为吃酸性食物会造成“酸性体质”,甚至说“酸性食物是百病之源”,这就更加离谱了。
  前面说过,人体体液必须维持在弱碱性,在生理学中人体根本就没有什么“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只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因为不同种类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特点,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维持健康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吃谷类和动物性食物,会发生能量缺乏及优质蛋白质和某些微量营养素的不足;如果不吃蔬菜水果等食物,会发生若干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这两种情形都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引发相应的疾病。只有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获得全面和充足的营养。
  所以,偏食的危害不是“酸碱平衡失调”,而是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人类不需要去操心你的“酸碱平衡”,也不要想通过饮食来调节它。需要操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求得营养素摄入的充足和均衡。
  
  每天喝一碗碱水是有害的
  
  每天喝一碗碱水是有害的,因为它会影响胃液的酸度,破坏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为0.8~1.5。胃液所含的重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胃腺主细胞分泌入胃腔的胃蛋白酶原是无活性的,在胃酸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产物是多肽和氨基酸。胃液中的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胃蛋白酶必须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有作用,其最适pH为2.0,随着pH的增高,其活性降低。
  喝一碗碱水到胃里当然会使得胃里的pH值升高,降低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我们吃的食物必然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微生物,胃酸可抑制和杀死大部分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喝碱水使胃液的酸度减弱就保护了细菌,增加了发生感染的风险。另外,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胃的正常酸度有重要的营养和防病作用,千万不要人为地去破坏它。
其他文献
问:我丈夫30岁,婚后人越来越胖,睡觉时的呼噜声越来越响,有时还会突然中断,像在憋气似的。我很害怕,担心他醒不过来,弄得自己也睡不好。像他这种情况,有问题吗?  吴红敏:许多人认为,打呼噜是司空见惯的事,甚至把它看作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由于你丈夫存在呼噜突然中断的现象,很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者若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不仅会造成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还会继
嘴巴干总想喝水,吃得多却变瘦了,照镜子发现脖子粗了……当出现上述不适时,医生通常会建议你去内分泌科做进一步检查,以便接受针对性治疗。近年来,甲亢、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在学科带头人、两任上海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刘志民教授的带领下,在国内较早开展难治性甲亢、甲状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脑卒中患者因未及时救治而致死或致残。脑卒中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之分,前者是因脑动脉阻塞而致脑缺血,俗称“脑梗”;后者是因脑动脉破裂而致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要占大部分,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重要的原因。一旦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发生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就容易引起动脉血管阻塞。  在脑卒中患者中,70%~80%都患
随着iPad等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一些家长乐于下载各种学习内容和游戏,给孩子学习和娱乐。实际上,过早、过多地让孩子玩iPad,会影响孩子的躯体和心理发育发展。  伤“身”  1.影响视觉发展 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龄前期,涉及眼肌调节能力和知觉中枢的发展,包含视力、视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等),需要在自然的立体空间中、在多方位的活动中发展。而且,手部动作协调性
盛夏来临,艳阳高照,太阳镜成了许多人必不可少的季节性用品。男士们一般喜欢戴深色的墨镜,女士们的选择范围更广,有些人甚至将太阳镜变成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如发箍等。不过,当大家在选择太阳镜的颜色和款式时,千万不要忘了太阳镜最基本的功能——减少强光刺激,防紫外线。同时,还应注意戴镜后 视物清晰、不变形,识别颜色不失真(能准确辨识交通讯号等)。因此,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太阳眼镜,大有学问!    1. 镜片不
嫩是一种非常诱人食欲的口感,一名大厨能做出一桌滑嫩、脆嫩、外脆里嫩的菜肴,给饭店带来如潮的食客。这些让食客们很享受的菜肴却常常让家庭主妇或煮夫们崩溃,因为她或他怎么也做不到厨师那样的水平。随着厨艺图书、厨艺节目的日益推广,人们逐渐解开了厨师们的烹饪秘笈:除了用味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帮手——致嫩剂。  致嫩剂是做什么用的?  致嫩剂是让食物变得质感柔嫩的一种添加剂。致嫩剂可分为碱性致嫩剂与蛋白质分解
常见问题:想耍去掉油渍、血渍、锈渍、颜料等难沈污渍,如何选择洗衣粉?  解答:针对特定污渍,洗衣粉中通常添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来强化洗涤效果。蛋白酶可以催化水解肉渍、汗渍、牛奶渍、血渍等污垢:淀粉酶可以催化水解巧克力、土豆泥、米饭等污垢:脂肪酶可以有效分解各类动植物油脂和人体皮脂腺分泌物等污垢:纤维素酶可去除织物表面上的纤维突起,使衣物达到护色、柔软、翻新作用。原来多使用单一的蛋白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动扶梯已普遍存在于火车站、地铁站、商场、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然而,自动扶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扶梯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也不少。2011年7月一天上午,北京市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发生了一起自动扶梯“倒转”事件,结果造成一名13岁男童死亡,3人重伤,另有27人轻伤。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自动扶梯运行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那么,乘客应该如何使用自动扶梯,才能保护自
磁共振成像的英文缩写为MRI,曾因译为“核磁共振”而引起一些患者的误解,以为这种检查有核放射性。实际上,“核”字源于受检者体内的氢原子核,并无放射性。目前,“核”字已被去掉,称为“磁共振成像”。虽然磁共振设备目前归属于放射科,但其成像原理与X线曝光源的放射影像技术完全不同,它不使用X射线,而是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励人体中大量存在的氢质子而成像。检查时,患者置身于一个比地球磁场大数千、数万倍的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多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据估计,目前至少有2000万以上的儿童哮喘患者。  由于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个体差异较大,症状又通常以迁延不愈的咳嗽、咳痰、喘息为主,因此,相当一部分哮喘患儿会被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性支气管炎等,从而贻误病情。同时,患儿家长对哮喘这一疾病认识不足,对某些防治措施还存在不少误区,导致患儿得不到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