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Pad等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一些家长乐于下载各种学习内容和游戏,给孩子学习和娱乐。实际上,过早、过多地让孩子玩iPad,会影响孩子的躯体和心理发育发展。
伤“身”
1.影响视觉发展 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龄前期,涉及眼肌调节能力和知觉中枢的发展,包含视力、视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等),需要在自然的立体空间中、在多方位的活动中发展。而且,手部动作协调性、大运动协调性等其他肢体功能,需要依靠肢体与眼睛的协调运作实现对客观环境的准确定位。这些都是屏幕游戏不能替代的,即便是立体屏幕技术,也不能替代视觉与四肢的协调性发展。
2.影响精细运动(手部)功能 有家长以为孩子玩iPad或游戏机能锻炼手指运动,实际上,键盘游戏不能替代儿童玩积木、过家家等全方位动手的活动。儿童在使用ipad虚拟键盘或计算机实物键盘、鼠标的时候,手的位置长时间基本保持一个状态,往往是1、2个指头(以食指为主)的刻板敲击运动,而其他手指闲置,最后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频繁刻板运动的手指肌肉痉挛,不用的手指功能得不到发展,整体的手部精细运动不良。
3.影响大运动功能 儿童坐在屏幕前,有趣的内容令儿童不愿放弃,因而懒于运动,大运动时间减少,不仅导致运动协调性得不到发展,而且会导致体质下降,使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求知欲望下降。
伤“心”
幼儿时期是语言、想像力、思维、求知欲、情绪和情感、意志行为、个性的初步形成等多种重要心理过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能力都是通过儿童与周围环境、周围人互动而发展起来的。
儿童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能充分发挥想象、设计、计划、协调、同伴交往与合作等能力,既能学会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技能,还能培养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个性基础。而电脑游戏,看似内容生动,但儿童只是面对一个无生机的机器;看似可以选择答案、方式、路径,需要动脑,但实际都是程序设计员设计好的,只有是否、对错或成功与失败两种结局,儿童被动地跟着程序,思维发展受到限制;看似或真实或虚拟的画面内容、色彩和声音非常丰富,儿童注意力非常集中,但这大多是被动注意,很不利于儿童主动注意的发展,到上学年龄该学习时反而注意缺陷;丰富直观的画面无需儿童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别人的思维替代了儿童的思维;过度刺激令幼儿大脑得不到张弛有度的休息,影响大脑的发育……
玩iPad要有前提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要有任何屏幕时间。我认为,即使3岁后的儿童,接触iPad的前提是,每日应有多种非屏幕的活动,如积木、绘画、运动、看书、同伴游戏等,而且应严格限制时间和游戏内容,如学龄前儿童每日应限制在30分钟内。对于天性孤僻、任性等个性有不足的幼儿,接触iPad应更加慎重。
此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让孩子用iPad代替纸质书籍,应每日安排常规阅读纸质书籍和讲故事的时间,这样不仅能训练儿童的理解、记忆和表达等能力,还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专家提醒:笔者曾接诊多例幼儿,他们因长时间玩iPad或其他电子游戏而心理发展明显受到影响,甚至促发孤独症。包括孤独症在内的一些心理行为发育性障碍,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先天有易感因素的儿童而言,如果家长不重视后天的互动性游戏和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则会增加发病概率。
伤“身”
1.影响视觉发展 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龄前期,涉及眼肌调节能力和知觉中枢的发展,包含视力、视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等),需要在自然的立体空间中、在多方位的活动中发展。而且,手部动作协调性、大运动协调性等其他肢体功能,需要依靠肢体与眼睛的协调运作实现对客观环境的准确定位。这些都是屏幕游戏不能替代的,即便是立体屏幕技术,也不能替代视觉与四肢的协调性发展。
2.影响精细运动(手部)功能 有家长以为孩子玩iPad或游戏机能锻炼手指运动,实际上,键盘游戏不能替代儿童玩积木、过家家等全方位动手的活动。儿童在使用ipad虚拟键盘或计算机实物键盘、鼠标的时候,手的位置长时间基本保持一个状态,往往是1、2个指头(以食指为主)的刻板敲击运动,而其他手指闲置,最后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频繁刻板运动的手指肌肉痉挛,不用的手指功能得不到发展,整体的手部精细运动不良。
3.影响大运动功能 儿童坐在屏幕前,有趣的内容令儿童不愿放弃,因而懒于运动,大运动时间减少,不仅导致运动协调性得不到发展,而且会导致体质下降,使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求知欲望下降。
伤“心”
幼儿时期是语言、想像力、思维、求知欲、情绪和情感、意志行为、个性的初步形成等多种重要心理过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能力都是通过儿童与周围环境、周围人互动而发展起来的。
儿童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能充分发挥想象、设计、计划、协调、同伴交往与合作等能力,既能学会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技能,还能培养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个性基础。而电脑游戏,看似内容生动,但儿童只是面对一个无生机的机器;看似可以选择答案、方式、路径,需要动脑,但实际都是程序设计员设计好的,只有是否、对错或成功与失败两种结局,儿童被动地跟着程序,思维发展受到限制;看似或真实或虚拟的画面内容、色彩和声音非常丰富,儿童注意力非常集中,但这大多是被动注意,很不利于儿童主动注意的发展,到上学年龄该学习时反而注意缺陷;丰富直观的画面无需儿童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别人的思维替代了儿童的思维;过度刺激令幼儿大脑得不到张弛有度的休息,影响大脑的发育……
玩iPad要有前提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要有任何屏幕时间。我认为,即使3岁后的儿童,接触iPad的前提是,每日应有多种非屏幕的活动,如积木、绘画、运动、看书、同伴游戏等,而且应严格限制时间和游戏内容,如学龄前儿童每日应限制在30分钟内。对于天性孤僻、任性等个性有不足的幼儿,接触iPad应更加慎重。
此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让孩子用iPad代替纸质书籍,应每日安排常规阅读纸质书籍和讲故事的时间,这样不仅能训练儿童的理解、记忆和表达等能力,还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专家提醒:笔者曾接诊多例幼儿,他们因长时间玩iPad或其他电子游戏而心理发展明显受到影响,甚至促发孤独症。包括孤独症在内的一些心理行为发育性障碍,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先天有易感因素的儿童而言,如果家长不重视后天的互动性游戏和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则会增加发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