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都说不爱马德里。来马德里的人多半会去附近的托菜多和塞哥维亚两座古典华丽的小镇,而马德里市区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古典宏伟的文化遗产或奇思妙想的童趣乐园,然而,由于普拉多美术馆、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和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和的存在,马德里一直受到游客们的青睐。人们习惯于将这三家相距均不远的世界顶级艺术馆合称为“马德里的艺术黄金三角”,虽然门票不菲,但依然挡不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热情。本期博物馆专题来到马德里,带你一起薅艺术的羊毛。
[普拉多美术馆]·[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
孟波,环球旅行家、摄影师、撰稿人。十年间用脚步丈量近六十个国家,旅途中关注城市人文和特色博物馆。2013年创办“多一度温暖”公益组织,帮助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学校,截至目前已为江西永丰、湖南平江、四川道孚等地的11所山区小学捐建图书室。
孟波新浪微博:波行世界
“二十四城记”初衷及计划:
随着价值观的成熟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我对于城市的阅读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要求。所以我决定重新出发,计划开始一段不同以往的旅行,不为走更多城市而赶路,不为看更多风景而奔波,寻找二十四个有辨识度的城市,涉及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纬度、不同文化、不同气候、不同规模、不同发展程度……从2016年10月到2018年1月,将在每个城市居住至少半个月,深入到当地生活的每个维度,通过解读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更为深刻地观察、理解这个世界。
——孟波
普拉多美术馆
与多数游客一样,“艺术黄金三角”是我来马德里最重要的理由,所以到达马德里的当天傍晚,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普拉多美术馆。普拉多美术馆稳坐马德里旅游头把交椅已经很多年,关于它的名头五花八门,有人称它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有人将它评为世界三大著名美术馆,你未必知道哪个排行榜权威,但这些称号都能成为你迈进这座西班牙至高无上的艺术殿堂的理由。
每天18点到20点的两个小时是普拉多美术馆的免费时间,所以赶在下午6点前来到美术馆门口对于拮据的旅行者来说,是不二选择。领票的民众和游客往往会从售票处一直排到正大门,不少游客会捧着一本攻略事先预习美术馆里的名品。
做这样一个预习功课是相当有必要的,作为世界上藏画最多的博物馆,普拉多美术馆拥有三万多件艺术珍品,仅仅是挑个别重点欣赏也是仓促,所以我事先了解了著名馆藏的作者、年代和相关信息,有助于在看到真迹时可以更加专注的读懂画作。当然,即便是重点欣赏,对于质胜于量的普拉多美术馆而言,两个小时也是远远不够。我利用足足四天的免费时间,才将美术馆较为完整地走了一遍。
这么多作品中,委拉斯贵支的《宫娥》是镇馆之作,它的地位在博物馆最大展厅中心位置中已经凸显的淋漓紧致,画作前里外三层的人堪比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和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向葵》,与后两者如雷贯耳的作品相比.这幅《宫娥》以及它的作者委拉斯贵支在国内似乎并没有那么出名,但这并不影响无数评论家为其挥洒万字来鉴赏。
虽然在当代人眼中,毕加索的知名度远超过委拉斯贵支,在我认识的马德里人中,大多数人认为委拉斯贵支才是西班牙最重要的画家。在普拉多美术馆正门前,委拉斯贵支的座像就立在那儿,每天看着人来人往的游客经过,他们中的大多人只为那一眼《宫娥》。
《宮娥》这幅画描绘了画家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和第二任王后玛丽安娜画肖像,一众侍者伺候小公主玛格丽特的故事。五百年来,无数王室贵族、画家游客为之倾倒,并为委拉斯贵支天才般的创作思维而惊叹。当我站在这幅巨幅油画前,最大的感触就是仿佛自己也在现场。倒不是因为画得逼真,而是作者布局构思的精巧。本应作为主角的西班牙国王王后仅仅在小公主背后的一面镜子中微露真容,娇贵的小公主以及她身旁诚惶诚恐的侍者们反而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委拉斯贵支将自己画在油画左边,模糊了现实和画中的界限,画面深处一个经过的人正看着画室里发生的这一切,正是这个人的存在,让站在画前的我也产生了身在现场的切身体会。这种构图营造出全景式的视图效果,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禁起了鸡皮疙瘩,这简直是一个神奇的视角的存在,一幅平面的画居然画出了360度围观的效果,实现了与观者的互动。
《宫娥》是普拉多美术馆理所当然的颜值担当,而另一位对国人而言的非知名画家——博斯,它极具奇诡想象力的油画更是我在普拉多美术馆里看到的神奇作品。如今56号展厅存放了博斯的多幅作品,画风有如科幻电影一般,风格辨识度极强,他对天堂、地狱和人间进行了从未有过的呈现,在他笔下那些匪夷所思的生物并非来自自然,仿佛源于梦魇。这种奇思妙想的画风前无古人,至今尚无来者。来到普拉多美术馆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博斯,然而经过这个展厅之后,我对博斯充满了兴趣。
在普拉多美术馆推荐的50幅重要作品中,《人间乐园》和《七宗罪》均有入选。2016年是博斯逝世500周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几幅画作时,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此奇幻的创作竟然出现在500多年前,毕竟有艺术评论家将其与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相提并论。
关于博斯的中文资料实在有限,倒是这个展厅的工作人员冈萨雷斯给了我一些信息。博斯是一个炼金术研究者,早前中世纪的图像志可能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赋予了他各番奇思妙想的灵感。在15世纪西方艺术领域疯狂追求真实的表现手法时,博斯的另辟蹊径将别人不敢直接表露出来的个性丑陋刻画的淋漓尽致。《人间乐园》这幅画,关于它的解读少则十多页,在此不表,有兴趣可以网上搜索。但马德里的艺术之行后,拥有奇幻怪异想象力的博斯确实成了我最为感兴趣的画家之一。
最后以八卦的心态浅谈一幅神奇之作——《蒙娜丽莎》,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如今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画,而关于“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的各种解读也为达芬奇名作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而普拉多美术馆居然藏有一幅年轻版《蒙娜丽莎》。我是在寻找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红衣主教》时,在一展厅角落无意间撞到这幅画作,此前我丝毫未意识到这样一副作品的存在,美术馆推荐的50幅重要作品也未将其列入,所以震惊之余立即搜索“普拉多蒙娜丽莎”,发现原来果真有这样一种版本的真迹存在。 在普拉多美术馆两万多幅藏品之中,——搬到展厅供人参观显然不实际,所以这幅画做认为是历史上诸多《蒙娜丽莎》临摹画中的一幅,并因此被打入冷宫。直到数年前,研究者发现这幅《蒙娜丽莎》竟然出自达芬奇助手之手,并与达芬奇原版是同期创作,这让艺术界为之一振,多年来拿着那点史料干嚼的艺术评论家们终于有了新的题材。这幅画究竟有多像,我曾经三次在卢浮宫品味过《蒙娜丽莎》,普拉多美术馆年轻版《蒙娜丽莎》无论画风、构图,还是材质都无限接近于原版。唯一的不同是,年轻版蒙娜丽莎带有眉毛,整体呈现出一股清新之气。
年轻版《蒙娜丽莎》的出现证明了普拉多美术馆的藏品之丰富,作为与卢浮宫、英国国家美术馆齐名的世界顶级美术馆,它在19世纪便已经开放,主要收藏有15—19世纪西班牙、佛兰德和意大利的艺术珍品。不过这座西班牙最负盛名的博物馆,并没有收藏西班牙最负盛名画家毕加索的画作。有趣的是,毕加索还曾担任过普拉多美术馆的馆长,并且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幅享誉世界的艺术品。关于这件艺术品的故事,就要转至马德里艺术三角的另一角——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
索非亚王后国家藝术中心
从普拉多美术馆到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不到10分钟路程,由于每晚也有贴心的两个小时免费参观时间,所以结束了普拉多美术馆的参观后,直奔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正当时。
关于这座艺术中心的展品绝大多数都非常深奥,比如用海鲜壳子堆成一个正方体,也或是在诺大的空间里砌一堵滴爱的石灰墙,要让我从中解读出艺术的味道,于我而言相当困难,所以我少有去逛展示先锋艺术的博物馆。相对生涩的现代艺术而言,这里的镇馆之宝——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算是好理解的了。
关于《格尔尼卡》,第一次在高中历史书上看到这幅画时唯一的念头是“这画的是什么鬼?”我一度怀疑自己的鉴赏能力。不过在课余厕所时间,我发现这一念头是同学们的共识。《格尔尼卡》这幅画是毕加索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杰作,画面描绘了当时纳粹德军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场景。之所以能够进入高中历史书,因为它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以至于这幅惊世之作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也正是由于上了教学课本,毕加索奇艺的画风成了第一个突破我传统审美的作品。
对于抽象派或印象派的画家,我过去总认为重之感觉,大之意境,脑中有了构图手中画笔便可朝着灵感迈进,至于多一笔少一笔没那么重要,就算了有少许失误,也丝毫不影响整体感觉,反正盛名如毕加索,不会有评论家糊涂到来批判他的用笔来彰显自己的审美。撇开毕加索其他作品不谈,就《格尔尼卡》当你第一眼看到它时,你会觉得每一笔都有如幼儿园小朋友的随意,那些全无比例和古典美感的线条,也让我和高中同学产生过“比我画的还丑”的优越感。
当我们旅行,前往世界级的博物馆,站在那些举世闻名的画作前,我们无从了解它的创作过程,我们只能通过盛名来确认这是一幅非常杰出的艺术品,然后从画作中寻找其杰出的理由——很多情况下那是一碗专属自己的心理鸡汤,以证明自己的审美观与主流艺术圈的态度是吻合的,然后满心离去。而像《格尔尼卡》这样的惊世奇作,则需要一碗更浓的鸡汤。
很幸运,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贴心的鸡汤厨子,它完整的展示了《格尔尼卡》的创作历程,让人能够清晰地了解毕加索的艺术构想。在《格尔尼卡》旁边的展厅中,展示了毕加索创作这幅画日寸用铅笔、钢笔、粉笔画过的若干手稿,比如“抱着死去婴儿的母亲”这个细节,毕加索刊出的手稿便有五幅之多,相似的构图,同样是表达因丧子而痛苦绝望的情绪,不同的细节描绘明显让人感到毕加索在寻找更加纯粹的表达方式。再比如“牛头”和“马面”,也是这幅画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刻画,作者更是在不厌其烦地尝试各种构思,对比最终的成品,你会发现毕加索省掉了一切多余的细节和繁杂的因素,通过最简单的描绘,形成最复杂的情绪。
旅途中我曾在不下十座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毕加索的真迹,我一边到网上搜寻作品解析,一边向自己灌着鸡汤,并以为自己正在读懂毕加索的路上。但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的五个多小时,才真正让我有所领悟:我们学画,从易到难,自少入多;毕加索创作,化繁为简,由深及浅。
毕加索曾经担任过普拉多美术馆的馆长,在此之前,这个传统艺术瑰宝收藏地刚刚遭受到一颗法西斯炮弹的袭击,虽然毕加索一直致力于破除艺术的陈旧规则,但是绝不允许传统艺术受到如此蹂躏,加上格尔尼卡小镇沦为人间地狱,怒火中烧的毕加索就此创作了这幅作品。
画家是一个情感的传达者,好的画家,他有着怎样的情绪,就能传达给你怎样的感受。在这幅以黑白对照为主、加以浅青和淡灰的画中,没有飞机,没有炸弹,没有残暴的法西斯军人,但是充满了绝望、残暴、痛苦、死亡和呐喊。画似简单,但让人看不到一处完整。各人对于艺术的鉴赏各有不同,你可以说《格尔尼卡》画得丑,但你无法否认,即使不了解故事背景,也能感受到堆积如山的扭曲肢体和支离破碎的痛苦。来到这幅画前,你会能看到若干人站在你的身旁,久久不愿离去。一张画,满是悲凉,全盘托出人类历史的悲剧,这也许就是毕加索的魅力所在。
所以到马德里旅行,就得去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见证毕加索最真实的愤怒。
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
终于说到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了,从博物馆复杂的名字便能猜出藏品源于提森-波涅米萨家族的个人收藏。这座世界第二大私人收藏美术馆就在普拉多美术馆斜对面,虽然名声和建筑本身都不及上两者,但这里拥有最容易让人看懂的艺术作品和耳熟能详的大师。馆中画作是波涅米萨家族两代人的收藏,20多年前被西班牙政府购得后,陈列在由知名建筑师拉法埃尔莫内奥改造的博物馆中。
艺术收藏,是一种土豪游戏。君不见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幅鲁本斯、塞尚都动辄数以亿计,更何况毕加索,梵高们,没有颈尖的财力,私人收藏只能是远观的感叹。有钱还不够,更加上情怀才能实现足以建馆的收藏量。最后还要有与世人共享的奉献精神,方能建造、成就一座有价值的私人博物馆。洛杉砚的盖蒂中心如此,马德里的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也是一样。 提森·波涅米萨家族收藏的画作时间跨度大,涵盖风格广,前者从十三世纪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者则文艺复兴、尼德兰、印象派、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无所不包。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领略世界艺术史,这里是个相当好的选择。我特意定在周一下午来到这个外表尚不起眼的比利亚埃尔莫萨宫,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就位于这座三层的红色楼房里。每周这个时候,博物馆会安排整整四个小时的免费时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便会成为这个时间段博物馆的常规状态。
要说馆内哪个流派值得关注,我会推荐印象派,一来画作本身极为出彩,二来“艺术三角”的另外两角也没有相关收藏。在提森-波涅米萨广泛的收藏之中,要找到印象派作品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些依靠瞬间印象所做的画,笔法都比较粗放,但色彩与光感彰显着极致之美,在一众古典学院派作品中,相当鲜艳,也相当显眼。比如梵高的《奥维的风光》、雷诺阿的《花园中打伞的女人》都是其中的重要作品。
假如了解这帮印象派画家之间的轶事,在这里看画将会有种奇妙的感觉。比如梵高与高更之间。在世人眼中,梵高是神经质的天才,高更名气略小,却是对梵高印象最深的艺术家。梵高初到法国时与高更为数不多的交流就让他们产生了交集,后来梵高定居普罗旺斯时,当得知自由奔放、个性张扬的“艺术男神”来此与其共同创作、生活,他简直欣喜若狂;当高更因为他固执的性格和艺术上的分歧决定离去时,梵高抑制不住情绪,甚至割下自己的耳朵。在提森-波涅米薩博物馆,就藏有两人在此后一两年内创作的作品。在32号展厅正中那副《奥维的风光》色彩鲜艳、色调明亮,有着勃勃生机,然而同年,梵高就在奥维这个他钟爱又产生绝望的小镇开枪自杀。其后一年,高更卖了30幅画筹得一笔钱离开欧洲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与土著人生活在一起,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收藏高更的重要作品《从前》,灵感便来自这儿。
其实像这样的巧合或联系还有不少,我不能确定提森·波涅米萨家族是否喜欢收藏相关联的画作,不过来此参观的你也许还能挖掘到不少艺术界的小秘密。
马德里艺术三角区参观攻略
【怎样到达】如果你住在马德里市区,你可以有一百种方法到达位于普拉多美术馆,从市中心太阳门广场慢悠悠地走过来也就十来分钟,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甚至不需要过马路,如要搭乘地铁坐二号线至Banco de Espana站。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距离两者尚有十分钟路程,地铁一号线Atocha站临近艺术中心。
【如何游览】马德里“艺术三角区”走的是精品路线,藏品重质多量,所以无需担心看不完这码事。在此基础上,普拉多美术馆、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的导览图还选择了50幅重要作品供游客有针对性的游览,时间有限的游客走完这50幅作品就基本无憾了。至于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格尔尼卡》及毕加索作品在205房间,但不允许拍照,另外一位鬼才达利的作品则是它的邻居206。
【价格几何】普拉多美术馆、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和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的门票分别为16欧元、8欧元和10欧元,艺术三角的开馆时间为10点,至于闭馆时间从19点到21点各有不同。不过既然本文主题是薅马德里艺术羊毛,那自然不用掏钱,谨记马德里艺术三角的免费时间。
【普拉多美术馆】周一至周六18:0020:00;周日和节日17:00-19:00;11月19日普拉多博物馆日;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
【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周一、周三至周六19:00-21:00,周日13:30-19:00免费;4月18日、5月18日、10月12日、12月6日全天免费。
【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周一12:00-16:00免费参观。
综上,最理想的时间是你在一个周日的中午来到马德里,稍微安顿后前往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待上整整一个下午,第二天周一中午到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感受梵高、莫奈的印象派,傍晚稍作休息后在18点之前赶到普拉多美术馆根据导览图寻找50幅重要作品。这样你就足足省下34欧元,这足够两个人前去享受一顿平价的海鲜饭大餐了。
[普拉多美术馆]·[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
孟波,环球旅行家、摄影师、撰稿人。十年间用脚步丈量近六十个国家,旅途中关注城市人文和特色博物馆。2013年创办“多一度温暖”公益组织,帮助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学校,截至目前已为江西永丰、湖南平江、四川道孚等地的11所山区小学捐建图书室。
孟波新浪微博:波行世界
“二十四城记”初衷及计划:
随着价值观的成熟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我对于城市的阅读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要求。所以我决定重新出发,计划开始一段不同以往的旅行,不为走更多城市而赶路,不为看更多风景而奔波,寻找二十四个有辨识度的城市,涉及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纬度、不同文化、不同气候、不同规模、不同发展程度……从2016年10月到2018年1月,将在每个城市居住至少半个月,深入到当地生活的每个维度,通过解读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更为深刻地观察、理解这个世界。
——孟波
普拉多美术馆
与多数游客一样,“艺术黄金三角”是我来马德里最重要的理由,所以到达马德里的当天傍晚,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普拉多美术馆。普拉多美术馆稳坐马德里旅游头把交椅已经很多年,关于它的名头五花八门,有人称它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有人将它评为世界三大著名美术馆,你未必知道哪个排行榜权威,但这些称号都能成为你迈进这座西班牙至高无上的艺术殿堂的理由。
每天18点到20点的两个小时是普拉多美术馆的免费时间,所以赶在下午6点前来到美术馆门口对于拮据的旅行者来说,是不二选择。领票的民众和游客往往会从售票处一直排到正大门,不少游客会捧着一本攻略事先预习美术馆里的名品。
做这样一个预习功课是相当有必要的,作为世界上藏画最多的博物馆,普拉多美术馆拥有三万多件艺术珍品,仅仅是挑个别重点欣赏也是仓促,所以我事先了解了著名馆藏的作者、年代和相关信息,有助于在看到真迹时可以更加专注的读懂画作。当然,即便是重点欣赏,对于质胜于量的普拉多美术馆而言,两个小时也是远远不够。我利用足足四天的免费时间,才将美术馆较为完整地走了一遍。
这么多作品中,委拉斯贵支的《宫娥》是镇馆之作,它的地位在博物馆最大展厅中心位置中已经凸显的淋漓紧致,画作前里外三层的人堪比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和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向葵》,与后两者如雷贯耳的作品相比.这幅《宫娥》以及它的作者委拉斯贵支在国内似乎并没有那么出名,但这并不影响无数评论家为其挥洒万字来鉴赏。
虽然在当代人眼中,毕加索的知名度远超过委拉斯贵支,在我认识的马德里人中,大多数人认为委拉斯贵支才是西班牙最重要的画家。在普拉多美术馆正门前,委拉斯贵支的座像就立在那儿,每天看着人来人往的游客经过,他们中的大多人只为那一眼《宫娥》。
《宮娥》这幅画描绘了画家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和第二任王后玛丽安娜画肖像,一众侍者伺候小公主玛格丽特的故事。五百年来,无数王室贵族、画家游客为之倾倒,并为委拉斯贵支天才般的创作思维而惊叹。当我站在这幅巨幅油画前,最大的感触就是仿佛自己也在现场。倒不是因为画得逼真,而是作者布局构思的精巧。本应作为主角的西班牙国王王后仅仅在小公主背后的一面镜子中微露真容,娇贵的小公主以及她身旁诚惶诚恐的侍者们反而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委拉斯贵支将自己画在油画左边,模糊了现实和画中的界限,画面深处一个经过的人正看着画室里发生的这一切,正是这个人的存在,让站在画前的我也产生了身在现场的切身体会。这种构图营造出全景式的视图效果,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禁起了鸡皮疙瘩,这简直是一个神奇的视角的存在,一幅平面的画居然画出了360度围观的效果,实现了与观者的互动。
《宫娥》是普拉多美术馆理所当然的颜值担当,而另一位对国人而言的非知名画家——博斯,它极具奇诡想象力的油画更是我在普拉多美术馆里看到的神奇作品。如今56号展厅存放了博斯的多幅作品,画风有如科幻电影一般,风格辨识度极强,他对天堂、地狱和人间进行了从未有过的呈现,在他笔下那些匪夷所思的生物并非来自自然,仿佛源于梦魇。这种奇思妙想的画风前无古人,至今尚无来者。来到普拉多美术馆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博斯,然而经过这个展厅之后,我对博斯充满了兴趣。
在普拉多美术馆推荐的50幅重要作品中,《人间乐园》和《七宗罪》均有入选。2016年是博斯逝世500周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几幅画作时,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此奇幻的创作竟然出现在500多年前,毕竟有艺术评论家将其与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相提并论。
关于博斯的中文资料实在有限,倒是这个展厅的工作人员冈萨雷斯给了我一些信息。博斯是一个炼金术研究者,早前中世纪的图像志可能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赋予了他各番奇思妙想的灵感。在15世纪西方艺术领域疯狂追求真实的表现手法时,博斯的另辟蹊径将别人不敢直接表露出来的个性丑陋刻画的淋漓尽致。《人间乐园》这幅画,关于它的解读少则十多页,在此不表,有兴趣可以网上搜索。但马德里的艺术之行后,拥有奇幻怪异想象力的博斯确实成了我最为感兴趣的画家之一。
最后以八卦的心态浅谈一幅神奇之作——《蒙娜丽莎》,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如今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画,而关于“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的各种解读也为达芬奇名作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而普拉多美术馆居然藏有一幅年轻版《蒙娜丽莎》。我是在寻找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红衣主教》时,在一展厅角落无意间撞到这幅画作,此前我丝毫未意识到这样一副作品的存在,美术馆推荐的50幅重要作品也未将其列入,所以震惊之余立即搜索“普拉多蒙娜丽莎”,发现原来果真有这样一种版本的真迹存在。 在普拉多美术馆两万多幅藏品之中,——搬到展厅供人参观显然不实际,所以这幅画做认为是历史上诸多《蒙娜丽莎》临摹画中的一幅,并因此被打入冷宫。直到数年前,研究者发现这幅《蒙娜丽莎》竟然出自达芬奇助手之手,并与达芬奇原版是同期创作,这让艺术界为之一振,多年来拿着那点史料干嚼的艺术评论家们终于有了新的题材。这幅画究竟有多像,我曾经三次在卢浮宫品味过《蒙娜丽莎》,普拉多美术馆年轻版《蒙娜丽莎》无论画风、构图,还是材质都无限接近于原版。唯一的不同是,年轻版蒙娜丽莎带有眉毛,整体呈现出一股清新之气。
年轻版《蒙娜丽莎》的出现证明了普拉多美术馆的藏品之丰富,作为与卢浮宫、英国国家美术馆齐名的世界顶级美术馆,它在19世纪便已经开放,主要收藏有15—19世纪西班牙、佛兰德和意大利的艺术珍品。不过这座西班牙最负盛名的博物馆,并没有收藏西班牙最负盛名画家毕加索的画作。有趣的是,毕加索还曾担任过普拉多美术馆的馆长,并且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幅享誉世界的艺术品。关于这件艺术品的故事,就要转至马德里艺术三角的另一角——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
索非亚王后国家藝术中心
从普拉多美术馆到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不到10分钟路程,由于每晚也有贴心的两个小时免费参观时间,所以结束了普拉多美术馆的参观后,直奔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正当时。
关于这座艺术中心的展品绝大多数都非常深奥,比如用海鲜壳子堆成一个正方体,也或是在诺大的空间里砌一堵滴爱的石灰墙,要让我从中解读出艺术的味道,于我而言相当困难,所以我少有去逛展示先锋艺术的博物馆。相对生涩的现代艺术而言,这里的镇馆之宝——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算是好理解的了。
关于《格尔尼卡》,第一次在高中历史书上看到这幅画时唯一的念头是“这画的是什么鬼?”我一度怀疑自己的鉴赏能力。不过在课余厕所时间,我发现这一念头是同学们的共识。《格尔尼卡》这幅画是毕加索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杰作,画面描绘了当时纳粹德军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场景。之所以能够进入高中历史书,因为它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以至于这幅惊世之作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也正是由于上了教学课本,毕加索奇艺的画风成了第一个突破我传统审美的作品。
对于抽象派或印象派的画家,我过去总认为重之感觉,大之意境,脑中有了构图手中画笔便可朝着灵感迈进,至于多一笔少一笔没那么重要,就算了有少许失误,也丝毫不影响整体感觉,反正盛名如毕加索,不会有评论家糊涂到来批判他的用笔来彰显自己的审美。撇开毕加索其他作品不谈,就《格尔尼卡》当你第一眼看到它时,你会觉得每一笔都有如幼儿园小朋友的随意,那些全无比例和古典美感的线条,也让我和高中同学产生过“比我画的还丑”的优越感。
当我们旅行,前往世界级的博物馆,站在那些举世闻名的画作前,我们无从了解它的创作过程,我们只能通过盛名来确认这是一幅非常杰出的艺术品,然后从画作中寻找其杰出的理由——很多情况下那是一碗专属自己的心理鸡汤,以证明自己的审美观与主流艺术圈的态度是吻合的,然后满心离去。而像《格尔尼卡》这样的惊世奇作,则需要一碗更浓的鸡汤。
很幸运,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贴心的鸡汤厨子,它完整的展示了《格尔尼卡》的创作历程,让人能够清晰地了解毕加索的艺术构想。在《格尔尼卡》旁边的展厅中,展示了毕加索创作这幅画日寸用铅笔、钢笔、粉笔画过的若干手稿,比如“抱着死去婴儿的母亲”这个细节,毕加索刊出的手稿便有五幅之多,相似的构图,同样是表达因丧子而痛苦绝望的情绪,不同的细节描绘明显让人感到毕加索在寻找更加纯粹的表达方式。再比如“牛头”和“马面”,也是这幅画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刻画,作者更是在不厌其烦地尝试各种构思,对比最终的成品,你会发现毕加索省掉了一切多余的细节和繁杂的因素,通过最简单的描绘,形成最复杂的情绪。
旅途中我曾在不下十座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毕加索的真迹,我一边到网上搜寻作品解析,一边向自己灌着鸡汤,并以为自己正在读懂毕加索的路上。但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的五个多小时,才真正让我有所领悟:我们学画,从易到难,自少入多;毕加索创作,化繁为简,由深及浅。
毕加索曾经担任过普拉多美术馆的馆长,在此之前,这个传统艺术瑰宝收藏地刚刚遭受到一颗法西斯炮弹的袭击,虽然毕加索一直致力于破除艺术的陈旧规则,但是绝不允许传统艺术受到如此蹂躏,加上格尔尼卡小镇沦为人间地狱,怒火中烧的毕加索就此创作了这幅作品。
画家是一个情感的传达者,好的画家,他有着怎样的情绪,就能传达给你怎样的感受。在这幅以黑白对照为主、加以浅青和淡灰的画中,没有飞机,没有炸弹,没有残暴的法西斯军人,但是充满了绝望、残暴、痛苦、死亡和呐喊。画似简单,但让人看不到一处完整。各人对于艺术的鉴赏各有不同,你可以说《格尔尼卡》画得丑,但你无法否认,即使不了解故事背景,也能感受到堆积如山的扭曲肢体和支离破碎的痛苦。来到这幅画前,你会能看到若干人站在你的身旁,久久不愿离去。一张画,满是悲凉,全盘托出人类历史的悲剧,这也许就是毕加索的魅力所在。
所以到马德里旅行,就得去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见证毕加索最真实的愤怒。
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
终于说到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了,从博物馆复杂的名字便能猜出藏品源于提森-波涅米萨家族的个人收藏。这座世界第二大私人收藏美术馆就在普拉多美术馆斜对面,虽然名声和建筑本身都不及上两者,但这里拥有最容易让人看懂的艺术作品和耳熟能详的大师。馆中画作是波涅米萨家族两代人的收藏,20多年前被西班牙政府购得后,陈列在由知名建筑师拉法埃尔莫内奥改造的博物馆中。
艺术收藏,是一种土豪游戏。君不见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幅鲁本斯、塞尚都动辄数以亿计,更何况毕加索,梵高们,没有颈尖的财力,私人收藏只能是远观的感叹。有钱还不够,更加上情怀才能实现足以建馆的收藏量。最后还要有与世人共享的奉献精神,方能建造、成就一座有价值的私人博物馆。洛杉砚的盖蒂中心如此,马德里的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也是一样。 提森·波涅米萨家族收藏的画作时间跨度大,涵盖风格广,前者从十三世纪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者则文艺复兴、尼德兰、印象派、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无所不包。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领略世界艺术史,这里是个相当好的选择。我特意定在周一下午来到这个外表尚不起眼的比利亚埃尔莫萨宫,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就位于这座三层的红色楼房里。每周这个时候,博物馆会安排整整四个小时的免费时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便会成为这个时间段博物馆的常规状态。
要说馆内哪个流派值得关注,我会推荐印象派,一来画作本身极为出彩,二来“艺术三角”的另外两角也没有相关收藏。在提森-波涅米萨广泛的收藏之中,要找到印象派作品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些依靠瞬间印象所做的画,笔法都比较粗放,但色彩与光感彰显着极致之美,在一众古典学院派作品中,相当鲜艳,也相当显眼。比如梵高的《奥维的风光》、雷诺阿的《花园中打伞的女人》都是其中的重要作品。
假如了解这帮印象派画家之间的轶事,在这里看画将会有种奇妙的感觉。比如梵高与高更之间。在世人眼中,梵高是神经质的天才,高更名气略小,却是对梵高印象最深的艺术家。梵高初到法国时与高更为数不多的交流就让他们产生了交集,后来梵高定居普罗旺斯时,当得知自由奔放、个性张扬的“艺术男神”来此与其共同创作、生活,他简直欣喜若狂;当高更因为他固执的性格和艺术上的分歧决定离去时,梵高抑制不住情绪,甚至割下自己的耳朵。在提森-波涅米薩博物馆,就藏有两人在此后一两年内创作的作品。在32号展厅正中那副《奥维的风光》色彩鲜艳、色调明亮,有着勃勃生机,然而同年,梵高就在奥维这个他钟爱又产生绝望的小镇开枪自杀。其后一年,高更卖了30幅画筹得一笔钱离开欧洲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与土著人生活在一起,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收藏高更的重要作品《从前》,灵感便来自这儿。
其实像这样的巧合或联系还有不少,我不能确定提森·波涅米萨家族是否喜欢收藏相关联的画作,不过来此参观的你也许还能挖掘到不少艺术界的小秘密。
马德里艺术三角区参观攻略
【怎样到达】如果你住在马德里市区,你可以有一百种方法到达位于普拉多美术馆,从市中心太阳门广场慢悠悠地走过来也就十来分钟,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甚至不需要过马路,如要搭乘地铁坐二号线至Banco de Espana站。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距离两者尚有十分钟路程,地铁一号线Atocha站临近艺术中心。
【如何游览】马德里“艺术三角区”走的是精品路线,藏品重质多量,所以无需担心看不完这码事。在此基础上,普拉多美术馆、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的导览图还选择了50幅重要作品供游客有针对性的游览,时间有限的游客走完这50幅作品就基本无憾了。至于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格尔尼卡》及毕加索作品在205房间,但不允许拍照,另外一位鬼才达利的作品则是它的邻居206。
【价格几何】普拉多美术馆、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和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的门票分别为16欧元、8欧元和10欧元,艺术三角的开馆时间为10点,至于闭馆时间从19点到21点各有不同。不过既然本文主题是薅马德里艺术羊毛,那自然不用掏钱,谨记马德里艺术三角的免费时间。
【普拉多美术馆】周一至周六18:0020:00;周日和节日17:00-19:00;11月19日普拉多博物馆日;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
【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周一、周三至周六19:00-21:00,周日13:30-19:00免费;4月18日、5月18日、10月12日、12月6日全天免费。
【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周一12:00-16:00免费参观。
综上,最理想的时间是你在一个周日的中午来到马德里,稍微安顿后前往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待上整整一个下午,第二天周一中午到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感受梵高、莫奈的印象派,傍晚稍作休息后在18点之前赶到普拉多美术馆根据导览图寻找50幅重要作品。这样你就足足省下34欧元,这足够两个人前去享受一顿平价的海鲜饭大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