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此同时,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的误读,在教学实践中得与失并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一、教学主体误区——形式重于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缺位,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相当比例的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思想彻底摒弃,最大化地追求学生自主化课堂氛围的创设,并过于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由原来的所谓“一言堂”变成了“万言堂”,而教师这种片面强调个性、忽视及时引导的做法,虽然表面上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对于学生各种层出不穷的见解,教师往往用“很好整理”等比较概括的词语进行总结,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夸赞之词,而全然不顾其见解与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
二、將学生主体性绝对化,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肘,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缺失了。这不但没有把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所获得的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语文教育理念走入误区,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统一、刻板、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为了与严格的考试训练相适应,有些初中的语文教学依然偏重知识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使语文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忽视了语文人文教育态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属性,导致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及文化底蕴的缺失,使语文这门充满人性之美、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学科,沦为了一种应试的技艺之学。
目前,虽然在形式和理论上人们的认识是比较先进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教学、对话教学等,然而,实际操作却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依然是热衷于归纳总结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轻视道德教化和思想修养;重视智育,轻视美育;重视机械操练,轻视思维开拓;重视短期分数提高,轻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的倾向。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被彻底忽视。
四、过度重视知识、能力,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现代多媒体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学生注重计算机屏幕和网络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人机关系越密切,人际关系越弱化。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五、语文教师缺乏人文精神,教学个性化被程式化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新的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还缺乏一种新的认识。从时代背景到作者简介,从内容分析道写作特色,教师大包大揽、教师劈章斩句地加以语法分析,庖丁解牛一样进行逻辑推演,却很少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很少提示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加以思考、辨析、探讨,忽视了对新教材中所拥有的人文精神的挖掘和体验,不能有效传递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审美情感、人性感悟。学生始终在作品与讲授的外围,教师只能采取“组织教学”这种原始的方法逼迫其参与。这种僵死的模式不仅使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课堂这一特殊生活的乐趣。
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要有个性,先要摆脱“应试”教学的桎梏,从但一旦以、刻板的教学藩篱中走出来,还语文一个丰富多彩的真面目,把语文学科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学科。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缺少一种泛着温馨光芒的内涵——人文关怀。 而初中阶段是人的性格、价值取向及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定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迅速发育、日臻完善、自我意识无比强烈、对个人价值有被认同的渴望、并希望在集体中彰显个性。这一系列的变化决定了初中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与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也使初中时期成为给学生一生奠定一个坚实的人文精神基础的黄金时期。
一、教学主体误区——形式重于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缺位,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相当比例的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思想彻底摒弃,最大化地追求学生自主化课堂氛围的创设,并过于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由原来的所谓“一言堂”变成了“万言堂”,而教师这种片面强调个性、忽视及时引导的做法,虽然表面上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对于学生各种层出不穷的见解,教师往往用“很好整理”等比较概括的词语进行总结,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夸赞之词,而全然不顾其见解与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
二、將学生主体性绝对化,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肘,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缺失了。这不但没有把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所获得的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语文教育理念走入误区,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统一、刻板、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为了与严格的考试训练相适应,有些初中的语文教学依然偏重知识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使语文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忽视了语文人文教育态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属性,导致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及文化底蕴的缺失,使语文这门充满人性之美、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学科,沦为了一种应试的技艺之学。
目前,虽然在形式和理论上人们的认识是比较先进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教学、对话教学等,然而,实际操作却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依然是热衷于归纳总结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轻视道德教化和思想修养;重视智育,轻视美育;重视机械操练,轻视思维开拓;重视短期分数提高,轻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的倾向。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被彻底忽视。
四、过度重视知识、能力,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现代多媒体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学生注重计算机屏幕和网络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人机关系越密切,人际关系越弱化。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五、语文教师缺乏人文精神,教学个性化被程式化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新的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还缺乏一种新的认识。从时代背景到作者简介,从内容分析道写作特色,教师大包大揽、教师劈章斩句地加以语法分析,庖丁解牛一样进行逻辑推演,却很少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很少提示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加以思考、辨析、探讨,忽视了对新教材中所拥有的人文精神的挖掘和体验,不能有效传递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审美情感、人性感悟。学生始终在作品与讲授的外围,教师只能采取“组织教学”这种原始的方法逼迫其参与。这种僵死的模式不仅使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课堂这一特殊生活的乐趣。
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要有个性,先要摆脱“应试”教学的桎梏,从但一旦以、刻板的教学藩篱中走出来,还语文一个丰富多彩的真面目,把语文学科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学科。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缺少一种泛着温馨光芒的内涵——人文关怀。 而初中阶段是人的性格、价值取向及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定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迅速发育、日臻完善、自我意识无比强烈、对个人价值有被认同的渴望、并希望在集体中彰显个性。这一系列的变化决定了初中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与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也使初中时期成为给学生一生奠定一个坚实的人文精神基础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