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封作为北宋有名的都城,它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现位于河南省东部,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与郑州比邻,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七朝古都寻繁华
开封建城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定都于此,所以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特别在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
余秋雨《五城记》中是这样描述开封的:“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气宇非凡。”开封给人的印象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常听说开封比较破旧,但开封在破旧中透着古朴和风度。说到古朴,今天的开封许多古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因为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决口,许多古迹都只剩下了一个个模糊的记忆。但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开封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着“东京梦华”之美誉。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好汉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开封府是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远扬,在府内游走,耳畔仿佛响起包大人升堂时侍卫们气吞山河的“威武”之声,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出了平常人世的风光:初夏的午后,汴都的街头,人们自得其乐,买米卖布拉车唠嗑,小家碧玉也在小桥上闲庭信步,桥下是一溪流水。清明上河园给人的感觉就像置身于仙境,恍然间仿佛回到了盛极一时的大宋王朝。
开封的龙亭很有名气,也是一个不可遗忘的标签。龙亭坐落于宋都御街上,建造在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皇宫的遗址上,气势宏大。从南门而入,过玉带桥,来到龙亭大殿,龙亭建筑雄浑,富丽堂皇,又有碧波荡漾的潘杨二湖环抱,气势壮观。
沧桑悲凉 静观历史变迁
据说开封的美好故事,几乎都埋藏在厚厚的黄河泥土之中。只有这天下第一塔——铁塔,因为建立在古城西北角的小阜顶上,所以能保存至今。那似铁打的巍巍塔身,实际是琉璃修造。此外还有翰园碑林、天波杨府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令人叹为观止。开封一日,梦回千年。
以砖、石、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的山陕甘会馆以布局严谨、玲珑俊秀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砖、木、石雕“三绝”成为古城明珠。一幅已经消失的会馆老“戏楼”照片尢显珍贵。听,一把胡弦儿拉得有滋有味。“府门外,三声炮,花轿启动……”有板有眼的老豫剧似从戏楼上精美的雕刻及木格窗棂间回响!看,今日戏楼左右柱上有古人观戏后写的楹联:“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得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极富有哲理和趣味。经两百多年的风雨洗涤,今日的会馆仅是会馆的一个遗存——会馆关帝庙。那消失在历史烟尘中的建筑也许更能引起后人追思。
开封的夜市是古城开封的历史符号和文化象征。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述看来,延续上千年,汴梁夜市可谓远近闻名。自古以来,灌汤包子尤为突出,皮薄馅大,选料精制,汤鲜味美。吃的时候讲究先开窗,再喝汤,就是说在包子的边缘先咬开一个小口,品一品里面的鲜汤,再将包子吃下。小吃应属大排档,如今迁到专门的美食街。位于鼓楼广场一角的一座古旧风格建筑是一家茶楼,前些年据说还有戏听。自打这些名吃整合到美食街中去之后,每每去吃总觉得味道不足,差的当是一种氛围。自打修路之后,美食街的环境越发差了,黄土遍地,垃圾乱飞,一排排除了花生糕,也就留下个臭豆腐,白天特色小吃不开张,零星的行人带给这里无比的萧条。
千年古城 融入都市潮流
目前中国城市化现象越趋明显,城市问题也越发突出。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保护历史文化遗迹,让城市失去原有的特色。开封古城的发展既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周边城市的影响,部分历史文化因素已经在急于发展经济的事实中流失。如今中心外围理论的提出已使开封这座千年古城蒙上几许忧郁,更令开封人有种失落感。开封与郑州,同处中原腹地,同饮黄河水。一个是宋都,一个是商都,两座千年帝都在区位上唇齿相依,在人文上同根共源。历史上,开封与郑州并肩作战、荣辱与共,共同捍卫中原文明。今日,开封与郑州则在交相辉映中上演着一台融合发展的好戏,托起了中原崛起的希望,此乃同城记。
开封与郑州相距不足百里,驱车前往不过半小时。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郑州的经济发展把开封远远甩在了后面,以致在2004年,引发了一场有数万网民参与的“郑州是否应该兼并开封”的大讨论。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开封经济落后,发展乏力,开封人民为之痛心疾首。开封该怎么办?变则通,通则达。开封要发展,必须要变。思变之火,在开封熊熊燃烧,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促进开封振兴的呼声在民间空前高涨。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进一步凸显了郑汴一体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拉开了以郑汴一体化发展为引擎的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的大幕。郑开地铁预计年底开通,仅需20分钟就能到达。郑开同城将不再是梦想。
回顾郑汴一体化的发展历史,为了让开封“重振雄风”,经过20多年时间终于实现了郑汴一体化。城之融,城之赢。站在新的起点上,风生水起的开封魅力四射。和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韵律,开封快速崛起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开封被郑州“纳入囊中”,尽管是为了迎合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开封人显得有些悲凉。如何在经济飞速的今天仍保持开封原本的古朴和韵味,这将是开封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编辑:葛晓飞)
七朝古都寻繁华
开封建城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定都于此,所以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特别在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
余秋雨《五城记》中是这样描述开封的:“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气宇非凡。”开封给人的印象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常听说开封比较破旧,但开封在破旧中透着古朴和风度。说到古朴,今天的开封许多古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因为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决口,许多古迹都只剩下了一个个模糊的记忆。但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开封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着“东京梦华”之美誉。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好汉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开封府是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远扬,在府内游走,耳畔仿佛响起包大人升堂时侍卫们气吞山河的“威武”之声,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出了平常人世的风光:初夏的午后,汴都的街头,人们自得其乐,买米卖布拉车唠嗑,小家碧玉也在小桥上闲庭信步,桥下是一溪流水。清明上河园给人的感觉就像置身于仙境,恍然间仿佛回到了盛极一时的大宋王朝。
开封的龙亭很有名气,也是一个不可遗忘的标签。龙亭坐落于宋都御街上,建造在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皇宫的遗址上,气势宏大。从南门而入,过玉带桥,来到龙亭大殿,龙亭建筑雄浑,富丽堂皇,又有碧波荡漾的潘杨二湖环抱,气势壮观。
沧桑悲凉 静观历史变迁
据说开封的美好故事,几乎都埋藏在厚厚的黄河泥土之中。只有这天下第一塔——铁塔,因为建立在古城西北角的小阜顶上,所以能保存至今。那似铁打的巍巍塔身,实际是琉璃修造。此外还有翰园碑林、天波杨府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令人叹为观止。开封一日,梦回千年。
以砖、石、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的山陕甘会馆以布局严谨、玲珑俊秀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砖、木、石雕“三绝”成为古城明珠。一幅已经消失的会馆老“戏楼”照片尢显珍贵。听,一把胡弦儿拉得有滋有味。“府门外,三声炮,花轿启动……”有板有眼的老豫剧似从戏楼上精美的雕刻及木格窗棂间回响!看,今日戏楼左右柱上有古人观戏后写的楹联:“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得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极富有哲理和趣味。经两百多年的风雨洗涤,今日的会馆仅是会馆的一个遗存——会馆关帝庙。那消失在历史烟尘中的建筑也许更能引起后人追思。
开封的夜市是古城开封的历史符号和文化象征。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述看来,延续上千年,汴梁夜市可谓远近闻名。自古以来,灌汤包子尤为突出,皮薄馅大,选料精制,汤鲜味美。吃的时候讲究先开窗,再喝汤,就是说在包子的边缘先咬开一个小口,品一品里面的鲜汤,再将包子吃下。小吃应属大排档,如今迁到专门的美食街。位于鼓楼广场一角的一座古旧风格建筑是一家茶楼,前些年据说还有戏听。自打这些名吃整合到美食街中去之后,每每去吃总觉得味道不足,差的当是一种氛围。自打修路之后,美食街的环境越发差了,黄土遍地,垃圾乱飞,一排排除了花生糕,也就留下个臭豆腐,白天特色小吃不开张,零星的行人带给这里无比的萧条。
千年古城 融入都市潮流
目前中国城市化现象越趋明显,城市问题也越发突出。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保护历史文化遗迹,让城市失去原有的特色。开封古城的发展既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周边城市的影响,部分历史文化因素已经在急于发展经济的事实中流失。如今中心外围理论的提出已使开封这座千年古城蒙上几许忧郁,更令开封人有种失落感。开封与郑州,同处中原腹地,同饮黄河水。一个是宋都,一个是商都,两座千年帝都在区位上唇齿相依,在人文上同根共源。历史上,开封与郑州并肩作战、荣辱与共,共同捍卫中原文明。今日,开封与郑州则在交相辉映中上演着一台融合发展的好戏,托起了中原崛起的希望,此乃同城记。
开封与郑州相距不足百里,驱车前往不过半小时。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郑州的经济发展把开封远远甩在了后面,以致在2004年,引发了一场有数万网民参与的“郑州是否应该兼并开封”的大讨论。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开封经济落后,发展乏力,开封人民为之痛心疾首。开封该怎么办?变则通,通则达。开封要发展,必须要变。思变之火,在开封熊熊燃烧,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促进开封振兴的呼声在民间空前高涨。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进一步凸显了郑汴一体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拉开了以郑汴一体化发展为引擎的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的大幕。郑开地铁预计年底开通,仅需20分钟就能到达。郑开同城将不再是梦想。
回顾郑汴一体化的发展历史,为了让开封“重振雄风”,经过20多年时间终于实现了郑汴一体化。城之融,城之赢。站在新的起点上,风生水起的开封魅力四射。和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韵律,开封快速崛起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开封被郑州“纳入囊中”,尽管是为了迎合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开封人显得有些悲凉。如何在经济飞速的今天仍保持开封原本的古朴和韵味,这将是开封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编辑:葛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