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通过诠释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内涵,找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何通过加强人际交往训练,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在当前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从2005年的338万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727万人。大量的毕业生涌进就业市场,但就业率却往往不尽人意。因为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市场竞争企业的青睐,面对各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大学生越来越能感受到超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康心态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内涵
人际交往是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背景的,人际交往的基础性要素是需求和信任,需求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动机,信任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能力分为人际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人际情绪控制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理解从人的心理、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人际关系良好、学习方法得当、能应付一定的挫折。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新兴现代化观念的冲击
中华名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较为被动和保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过分追求高物质水平的生活,一旦经济条件跟不上自身的追求,他们很容易会感到自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悲观退缩,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却充满优越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趾高气扬。
2.高校和家庭的影响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影响下,高校师生都比较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人际交往,学校很少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世;而且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相对比较缺乏,造成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迁就和理解他人。
3.自身能力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生理虽然已经发育成熟,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大学生在正确分析自己,恰当处理同学关系的时候,极易产生困惑和错觉。另外,如果大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人格健全等方面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加强人际交往训练,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培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心态的调整: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大学生应主动与他人交往,不消极回避,敢于接触,尤其是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训练达到。
(2)注意增强个性品质、人格魅力: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和别的同学、老师、以及他人建立健康而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而人格的魅力往往成为你能够吸引他人产生与你交往的意愿的向心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断通过人际交往训练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做到从自身做起,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以此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3)注意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人际交往训练,找出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学会自我调节,这就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生活秩序,保持健康的情绪,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学会自娱。
(4)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时,注意区别对待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大一是适应阶段,此阶段大学生精力充沛,距毕业尚早,无各种压力。交往兴致高,范围广;大二是过渡阶段,再加上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稍有压力,此阶段学生一般会有选择性的交往;大三是深入阶段,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开拓交往领域,更多接触社会;大四是“冷处理”阶段,面对就业、考公、考研等各类压力,各类心理问题也会随着表露,此阶段学生会选择短暂放弃交往。我们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时,就应看清形势,适时、适地进行交往对象选择。
(5)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时,注意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有学者认为男生的心理问题要多于女生,那是因为男女所扮演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期望,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已经对性别角色及行为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或观念,男性普遍被认为应当坚强,要有责任、敢担当。这种性别角色偏见和期待,使得男性在遇到挫折时,常常选择压抑自己的内心痛苦,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谈论自己的情感问题,更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以维护其男性自尊。而女性则被容许脆弱,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并善于通过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被压抑的情绪,来缓解乃至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四、结语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才能促使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佰桥.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5)
[2]王晓红.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3(09)
[3]刘文、韩静、张丽娜.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03)
作者簡介:
肖燕(1971.7~),女,汉族,湖南宁乡人,职称:中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职思政工作与人口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在当前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从2005年的338万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727万人。大量的毕业生涌进就业市场,但就业率却往往不尽人意。因为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市场竞争企业的青睐,面对各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大学生越来越能感受到超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康心态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内涵
人际交往是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背景的,人际交往的基础性要素是需求和信任,需求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动机,信任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能力分为人际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人际情绪控制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理解从人的心理、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人际关系良好、学习方法得当、能应付一定的挫折。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新兴现代化观念的冲击
中华名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较为被动和保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过分追求高物质水平的生活,一旦经济条件跟不上自身的追求,他们很容易会感到自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悲观退缩,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却充满优越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趾高气扬。
2.高校和家庭的影响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影响下,高校师生都比较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人际交往,学校很少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世;而且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相对比较缺乏,造成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迁就和理解他人。
3.自身能力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生理虽然已经发育成熟,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大学生在正确分析自己,恰当处理同学关系的时候,极易产生困惑和错觉。另外,如果大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人格健全等方面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加强人际交往训练,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培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心态的调整: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大学生应主动与他人交往,不消极回避,敢于接触,尤其是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训练达到。
(2)注意增强个性品质、人格魅力: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和别的同学、老师、以及他人建立健康而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而人格的魅力往往成为你能够吸引他人产生与你交往的意愿的向心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断通过人际交往训练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做到从自身做起,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以此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3)注意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人际交往训练,找出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学会自我调节,这就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生活秩序,保持健康的情绪,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学会自娱。
(4)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时,注意区别对待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大一是适应阶段,此阶段大学生精力充沛,距毕业尚早,无各种压力。交往兴致高,范围广;大二是过渡阶段,再加上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稍有压力,此阶段学生一般会有选择性的交往;大三是深入阶段,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开拓交往领域,更多接触社会;大四是“冷处理”阶段,面对就业、考公、考研等各类压力,各类心理问题也会随着表露,此阶段学生会选择短暂放弃交往。我们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时,就应看清形势,适时、适地进行交往对象选择。
(5)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时,注意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有学者认为男生的心理问题要多于女生,那是因为男女所扮演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期望,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已经对性别角色及行为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或观念,男性普遍被认为应当坚强,要有责任、敢担当。这种性别角色偏见和期待,使得男性在遇到挫折时,常常选择压抑自己的内心痛苦,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谈论自己的情感问题,更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以维护其男性自尊。而女性则被容许脆弱,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并善于通过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被压抑的情绪,来缓解乃至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四、结语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才能促使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佰桥.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5)
[2]王晓红.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3(09)
[3]刘文、韩静、张丽娜.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03)
作者簡介:
肖燕(1971.7~),女,汉族,湖南宁乡人,职称:中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职思政工作与人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