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电影,犹如香港这个城市,也是靠许多人赤手空拳打造而成。
香港神话,白手兴家是主题。今日许多小康大富,当年匍匐在后海湾畔(指今日深圳福田蛇口一带),等着潮水把他们带到香港时,身上可能连条裤头带(广东话说人穷。没裤带,裤子随时掉下来,会很丢人)都没有。
几十年后。城市在他们推动下,或者城市把他们推动,推到今日的繁华境界。他们都喜欢对后人说:看,当年真是赤手空拳的呀!
打出名堂
赤手空拳,是有它的象征说法,香港电影,犹如香港这个城市,也是靠许多人赤手空拳打造而成。那时候的香港是个劳工密集型的社会。大量人口突然涌入,大家都困难,但错有错着。有了足够的劳动力让香港可以发展轻工业,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有机会,胼手胝足,为自己,为城市,打造一个世界。电影金像奖今年颁发终生成就奖给刘家良,师傅缅怀当日,都强调自己怎样一手一脚,靠赤手空拳的功夫,为香港电影打出名堂。
香港电影由哭哭啼啼的粤语片,载歌载舞的国语片,转型到身水身汗的功夫片,是有它的时代意义。
许冠文自己导演第一部片《鬼马双星》(1975)时介绍许冠杰出场,就拍阿Sam幻想自己是李小龙,打功夫一样,耍出蛇形刁手,虎鹤双形,把排山倒海汹涌而至的汽水樽里的吸管拔走。那真是香港电影对当年人生最写实的反映。
那时候,你有理由相信,工厂里的精壮青年,抓住机器把手反复同一动作来回拉动时,只好幻想自己像刘家辉一样在少林三十六房与木桩练推手。抬着沉重的木箱,脚步不稳地把货物由这儿搬往那儿时,当然就以为自己像成龙一样是在玩醉拳。电影就不过有这种人生价值:提供幻想,娱乐大家,让生活工作辛苦沉闷时自我开解。
香港电影木人巷
那时候香港电影与观众最能直接对话。
也是在那时候,香港电影有它独特的周六午夜场。
那年代,录像带还未面世,电视还未抢走电影院的观众,电影院还是电影的黄金年代,一部电影,在首轮影院上映过,会到二轮影院上映,然后又会回到首轮影院的五点半钟场,用更便宜的价钱,吸引放工下班后的蓝领白领。那个时段叫做工余场。至于当年怎么五点钟就可以放工,就要另文解释,这里只好略过。工余场之后,还会排到星期日早上十点半的周日早场。而那时候竟然有人可以在礼拜天一早起床去看部旧片也要另文研究,这儿就不深入了。
但这些非正场时段,都不及周六晚十一点半的午夜场重要,那一夜,是香港电影的公投夜,那一场,是香港电影的考试场,每部香港电影都要通过的木人巷,香港电影的窄门,不是人人永生。除了美国cult片死硬fanns放映场,世界电影史上没有这样的电影放映文化经验,嘈吵,热闹,混乱,残忍。没看过午夜场,你不会知道香港电影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黑夜的呐喊与激情
那时候香港每有新片推出,都会在正式上映前一个星期的周六午夜场公映,那是影片第一次接触它的观众,而香港,那年代,大家对电影的热情真是沸腾,对自己的制作更加钟爱。我当年闲来无事想看电影,都会在港片与西片之间毫不犹豫地选看港片,因为题材更加切身。所以,每次午夜场公映新片都人山人海。而电影公司老板导演编剧个个严阵以待,看反应,做笔记,写下哪场戏受欢迎,哪场戏给喝倒彩,然后赶在正式上映时修剪,甚至补戏重拍。
那一夜之后,大家都几乎可以计算出票房结果。
午夜场的观众慷慨,热情,都是全情投入,看电影就像看球赛,随时呐喊打气叱喝叫骂,因为他们部知道,坐在他们背后,或者楼上雅座的。就是拍这部片的老板导演编剧演员,他们知道自己的反应有人听到,任何反应都备受重视。所以人人争先,个个认真,把最真挚的感受毫无遮掩的倾吐,并且真的想和制作人员直接对话。
所以,许多时候电影完毕,座椅都给割烂,啤酒罐花生谷乱丢,群情汹涌时大家都不想走,不是站在座位上,向楼上叫嚷,就是堵在戏院出口,等制作组现身。
你说几乎到了暴动边缘都不为过。
但,香港电影就是这样经过严格的民意检验而辉煌地走过了它金光灿烂的年华。
然后到了今日。
今日的情况怎样?就是另一篇文的题材了,以后再说吧。
香港神话,白手兴家是主题。今日许多小康大富,当年匍匐在后海湾畔(指今日深圳福田蛇口一带),等着潮水把他们带到香港时,身上可能连条裤头带(广东话说人穷。没裤带,裤子随时掉下来,会很丢人)都没有。
几十年后。城市在他们推动下,或者城市把他们推动,推到今日的繁华境界。他们都喜欢对后人说:看,当年真是赤手空拳的呀!
打出名堂
赤手空拳,是有它的象征说法,香港电影,犹如香港这个城市,也是靠许多人赤手空拳打造而成。那时候的香港是个劳工密集型的社会。大量人口突然涌入,大家都困难,但错有错着。有了足够的劳动力让香港可以发展轻工业,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有机会,胼手胝足,为自己,为城市,打造一个世界。电影金像奖今年颁发终生成就奖给刘家良,师傅缅怀当日,都强调自己怎样一手一脚,靠赤手空拳的功夫,为香港电影打出名堂。
香港电影由哭哭啼啼的粤语片,载歌载舞的国语片,转型到身水身汗的功夫片,是有它的时代意义。
许冠文自己导演第一部片《鬼马双星》(1975)时介绍许冠杰出场,就拍阿Sam幻想自己是李小龙,打功夫一样,耍出蛇形刁手,虎鹤双形,把排山倒海汹涌而至的汽水樽里的吸管拔走。那真是香港电影对当年人生最写实的反映。
那时候,你有理由相信,工厂里的精壮青年,抓住机器把手反复同一动作来回拉动时,只好幻想自己像刘家辉一样在少林三十六房与木桩练推手。抬着沉重的木箱,脚步不稳地把货物由这儿搬往那儿时,当然就以为自己像成龙一样是在玩醉拳。电影就不过有这种人生价值:提供幻想,娱乐大家,让生活工作辛苦沉闷时自我开解。
香港电影木人巷
那时候香港电影与观众最能直接对话。
也是在那时候,香港电影有它独特的周六午夜场。
那年代,录像带还未面世,电视还未抢走电影院的观众,电影院还是电影的黄金年代,一部电影,在首轮影院上映过,会到二轮影院上映,然后又会回到首轮影院的五点半钟场,用更便宜的价钱,吸引放工下班后的蓝领白领。那个时段叫做工余场。至于当年怎么五点钟就可以放工,就要另文解释,这里只好略过。工余场之后,还会排到星期日早上十点半的周日早场。而那时候竟然有人可以在礼拜天一早起床去看部旧片也要另文研究,这儿就不深入了。
但这些非正场时段,都不及周六晚十一点半的午夜场重要,那一夜,是香港电影的公投夜,那一场,是香港电影的考试场,每部香港电影都要通过的木人巷,香港电影的窄门,不是人人永生。除了美国cult片死硬fanns放映场,世界电影史上没有这样的电影放映文化经验,嘈吵,热闹,混乱,残忍。没看过午夜场,你不会知道香港电影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黑夜的呐喊与激情
那时候香港每有新片推出,都会在正式上映前一个星期的周六午夜场公映,那是影片第一次接触它的观众,而香港,那年代,大家对电影的热情真是沸腾,对自己的制作更加钟爱。我当年闲来无事想看电影,都会在港片与西片之间毫不犹豫地选看港片,因为题材更加切身。所以,每次午夜场公映新片都人山人海。而电影公司老板导演编剧个个严阵以待,看反应,做笔记,写下哪场戏受欢迎,哪场戏给喝倒彩,然后赶在正式上映时修剪,甚至补戏重拍。
那一夜之后,大家都几乎可以计算出票房结果。
午夜场的观众慷慨,热情,都是全情投入,看电影就像看球赛,随时呐喊打气叱喝叫骂,因为他们部知道,坐在他们背后,或者楼上雅座的。就是拍这部片的老板导演编剧演员,他们知道自己的反应有人听到,任何反应都备受重视。所以人人争先,个个认真,把最真挚的感受毫无遮掩的倾吐,并且真的想和制作人员直接对话。
所以,许多时候电影完毕,座椅都给割烂,啤酒罐花生谷乱丢,群情汹涌时大家都不想走,不是站在座位上,向楼上叫嚷,就是堵在戏院出口,等制作组现身。
你说几乎到了暴动边缘都不为过。
但,香港电影就是这样经过严格的民意检验而辉煌地走过了它金光灿烂的年华。
然后到了今日。
今日的情况怎样?就是另一篇文的题材了,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