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信建投:从“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来看,在经济稳步复苏的大背景下,货币、财政政策总量回归常态才是科学的,会议也提到“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这就需要控杠杆、稳杠杆;而精准或许意味着更倾向于运用结构性政策,加大对小微、民企、“三农”、扶贫、“六稳”、“六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首次提出“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我们认为与“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注重需求侧改革就是为了扩大内需。而需求侧改革扩内需的本质我们认为是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内需能力;二是打破限制内需的壁垒。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进一步说明政府对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的关注。
国海证券:会议没有直接对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出描述,但从“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目标来看,我们认为明年政府大概率还会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调,但是会更加重视依据经济形势做出相机抉择的调控。中国的需求结构存在投资占比偏高,消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背后是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与政府激励机制扭曲偏好投资支出等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认为需求侧改革很可能着眼于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以完善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来推动我国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更加协调。我们认为科技巨头在诸多领域确实有过度垄断的问题,但是如何监管仍然需要精细的设计。
中银证券:不同于当前市场对2021年全球经济快速反弹的乐观预期,政治局会议表现出对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担忧。就国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2021年政策的关注重点有以下几个:一是扩大内需的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如果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加,那么加速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上升;二是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市场主体正常经营,在全球经济没有确定走出新冠冲击之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有连续性,并且做出跨周期安排;三是防风险既要防范新冠疫情出现前经济内部已经暴露的风险,也要防范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和为应对冲击采取宽松的政策从而产生的新的风险。
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56亿元,同比增速-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407亿元,同比增速15.9%。11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2.7%,自6月以来首次转负,其中中央(-16.3%)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地方(10%)收入增速基本持平于10月。稅收收入增速回升至12.2%,非税收入增速降幅略缩窄至-42.4%,但仍处于年内次低位置。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主要由非税收收入增速下滑所带动。财政收支矛盾仍较大。今年政府债尽管高增,但更多是弥补收支缺口,财政压力仍然较大。所以11月基建增速仍然处于低位区间,和以往的基建稳增长的模式明显不同。展望明年,财政支持力度或有下降,考虑到隐性负债的监管依然存在,基建高增长的时代或已一去不返。
——摘自海通证券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国海证券:会议没有直接对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出描述,但从“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目标来看,我们认为明年政府大概率还会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调,但是会更加重视依据经济形势做出相机抉择的调控。中国的需求结构存在投资占比偏高,消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背后是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与政府激励机制扭曲偏好投资支出等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认为需求侧改革很可能着眼于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以完善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来推动我国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更加协调。我们认为科技巨头在诸多领域确实有过度垄断的问题,但是如何监管仍然需要精细的设计。
中银证券:不同于当前市场对2021年全球经济快速反弹的乐观预期,政治局会议表现出对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担忧。就国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2021年政策的关注重点有以下几个:一是扩大内需的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如果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加,那么加速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上升;二是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市场主体正常经营,在全球经济没有确定走出新冠冲击之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有连续性,并且做出跨周期安排;三是防风险既要防范新冠疫情出现前经济内部已经暴露的风险,也要防范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和为应对冲击采取宽松的政策从而产生的新的风险。
图说
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56亿元,同比增速-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407亿元,同比增速15.9%。11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2.7%,自6月以来首次转负,其中中央(-16.3%)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地方(10%)收入增速基本持平于10月。稅收收入增速回升至12.2%,非税收入增速降幅略缩窄至-42.4%,但仍处于年内次低位置。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主要由非税收收入增速下滑所带动。财政收支矛盾仍较大。今年政府债尽管高增,但更多是弥补收支缺口,财政压力仍然较大。所以11月基建增速仍然处于低位区间,和以往的基建稳增长的模式明显不同。展望明年,财政支持力度或有下降,考虑到隐性负债的监管依然存在,基建高增长的时代或已一去不返。
——摘自海通证券宏观经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