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多重效益。林业正经历着一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为此,本文试从建设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方法、途径上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途径;措施;效益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2-01
当前,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但现实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因此,我想就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依靠科技来发展生态林业
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是解决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发展力最有效的办法。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二)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三、处理好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到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四、完善法律机制,促进生态林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法律中关于生态林业建设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规定,“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建设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建设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视和关注。
(二)仍需完善我国现存的林业法律制度。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个人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
1.在执法方面,一是应该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应该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应该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应该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2.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3.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效用,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从而促进生态林业的建设。
总之,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是一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我们应积极努力地去探索更好的建设我国生态林业的方法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载于《林业经济问题》,张美华、叶谦吉, 2000年10月第5期。
[2]《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载于《林业经济问题》,黄河亮、陈钦,1999年第4期。
[3]《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金瑞林、汪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关键词: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途径;措施;效益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2-01
当前,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但现实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因此,我想就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依靠科技来发展生态林业
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是解决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发展力最有效的办法。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二)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三、处理好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到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四、完善法律机制,促进生态林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法律中关于生态林业建设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规定,“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建设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建设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视和关注。
(二)仍需完善我国现存的林业法律制度。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个人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
1.在执法方面,一是应该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应该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应该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应该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2.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3.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效用,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从而促进生态林业的建设。
总之,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是一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我们应积极努力地去探索更好的建设我国生态林业的方法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载于《林业经济问题》,张美华、叶谦吉, 2000年10月第5期。
[2]《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载于《林业经济问题》,黄河亮、陈钦,1999年第4期。
[3]《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金瑞林、汪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