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具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初中物理有很多知识点、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在学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象到所发生的物理过程;还要有较强的理解力、记忆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更好地完善实验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根据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趣味实验,把学生迅速地带入学习状态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初二物理的第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如筷子提米、夺瓶游戏等。因为是亲身体验,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物理的学习殿堂。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使课堂更加直观、形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认真体会新课标、考试指导意见,明确“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中考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也更为明确,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并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明确了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是演示;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如要求“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
物理实验探究题历来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高的分值,每年对考生的实验能力要求都更高。省统考的《考试指导意见》中要求“关于实验,应考查正确使用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测量物理量等实验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指导意见》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学,将基础知识点讲解透彻,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设计一些简易可行的实验,多用一些现象明显、直观的实验吸引学生,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讨论并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再适当地加以指点,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三、有效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的选择、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设计实验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弄清各实验步骤的设计缘由,注意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尤其要重视对实验器材的使用理解,比如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对实验步骤的阐述如密度的测量实验中,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来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如何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达实验结论等这些学生薄弱而又很重要的环节上,进一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如电磁学模块的“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这些实验都是电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特有的小套电学综合实验器材,每个学生人手一套,尽量多次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强化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操作电磁学的各种实验,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作用等,以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技能和规范操作电学实验仪器的习惯。有些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还未学的知识点;也有些学生可能会从实验中得到错误的认识和结论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对相同类型的实验,加以归纳、总结,类比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物理电磁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综合能力。
四、设计实验还原试题场景,帮助理解、巩固知识点
大部分的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验,来解决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还原试题场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往往比做一张试卷的效果还要好。例如,光学模块中的“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点。在新课授课时即便已通过了学生分组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究,但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很多学生还是感到难以理解,记忆混乱。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强化训练记忆外,还可以在下一节的新课《神奇的眼睛》教学中,设计重新分解、重做该实验,将整个实验分解,使其贯穿于整堂课的知识点讲解中,并将典型的例题用实验还原试题场景,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记忆成像规律,巩固知识点。
五、借助课外趣味实验,延伸知识点,增加知识的形象性
许多物理概念或定理都是在科学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但有些实验是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为了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十分有必要把物理实验延伸至课外。课外实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科学探究的欲望。
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大课堂,教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多引用一些新奇、趣味的实例,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理。例如,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许多小水珠折射、反射后形成的。学习了“光的色散”,教师课后就可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自制人工彩虹,对着太阳光喷水成雾状,即能观察到一条人造彩虹,其色光的排列与天空中彩虹一样;有时街上的洒水车在喷洒水雾时,也能出现彩虹;还可让太阳光经玻璃杯中的水发生折射,用一大白纸让彩虹成像其上。这样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使他们感觉科学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难懂。
六、结语
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的进度等因素分层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每节课或每阶段的学习都能有重点或有目的地解决问题。以上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学好物理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极为重要。
參考文献:
[1]王 浩.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李贵红.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刊),2016(4):98.
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具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初中物理有很多知识点、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在学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象到所发生的物理过程;还要有较强的理解力、记忆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更好地完善实验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根据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趣味实验,把学生迅速地带入学习状态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初二物理的第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如筷子提米、夺瓶游戏等。因为是亲身体验,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物理的学习殿堂。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使课堂更加直观、形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认真体会新课标、考试指导意见,明确“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中考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也更为明确,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并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明确了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是演示;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如要求“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
物理实验探究题历来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高的分值,每年对考生的实验能力要求都更高。省统考的《考试指导意见》中要求“关于实验,应考查正确使用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测量物理量等实验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指导意见》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学,将基础知识点讲解透彻,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设计一些简易可行的实验,多用一些现象明显、直观的实验吸引学生,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讨论并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再适当地加以指点,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三、有效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的选择、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设计实验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弄清各实验步骤的设计缘由,注意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尤其要重视对实验器材的使用理解,比如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对实验步骤的阐述如密度的测量实验中,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来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如何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达实验结论等这些学生薄弱而又很重要的环节上,进一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如电磁学模块的“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这些实验都是电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特有的小套电学综合实验器材,每个学生人手一套,尽量多次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强化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操作电磁学的各种实验,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作用等,以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技能和规范操作电学实验仪器的习惯。有些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还未学的知识点;也有些学生可能会从实验中得到错误的认识和结论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对相同类型的实验,加以归纳、总结,类比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物理电磁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综合能力。
四、设计实验还原试题场景,帮助理解、巩固知识点
大部分的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验,来解决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还原试题场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往往比做一张试卷的效果还要好。例如,光学模块中的“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点。在新课授课时即便已通过了学生分组实验进行了科学探究,但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很多学生还是感到难以理解,记忆混乱。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强化训练记忆外,还可以在下一节的新课《神奇的眼睛》教学中,设计重新分解、重做该实验,将整个实验分解,使其贯穿于整堂课的知识点讲解中,并将典型的例题用实验还原试题场景,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记忆成像规律,巩固知识点。
五、借助课外趣味实验,延伸知识点,增加知识的形象性
许多物理概念或定理都是在科学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但有些实验是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为了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十分有必要把物理实验延伸至课外。课外实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科学探究的欲望。
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大课堂,教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多引用一些新奇、趣味的实例,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理。例如,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许多小水珠折射、反射后形成的。学习了“光的色散”,教师课后就可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自制人工彩虹,对着太阳光喷水成雾状,即能观察到一条人造彩虹,其色光的排列与天空中彩虹一样;有时街上的洒水车在喷洒水雾时,也能出现彩虹;还可让太阳光经玻璃杯中的水发生折射,用一大白纸让彩虹成像其上。这样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使他们感觉科学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难懂。
六、结语
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的进度等因素分层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每节课或每阶段的学习都能有重点或有目的地解决问题。以上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学好物理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极为重要。
參考文献:
[1]王 浩.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李贵红.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刊),201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