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我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操作时也出现了好多的问题,如:有时学生讨论要占去不少时间,结果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有时讨论会“卡壳”,不能得到有用结果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加强研究,提高指导水平,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要不断的设计问题,提出讨论的要求,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讨论。
一、提前引入,明确预习目标
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讲时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加深学生对于要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老师可以由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出下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例如: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教学的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求点D(2,4)到直线AB:5x 4y-7=0的距离,如果是一般的情况点P(x0,y0)到直线l:Ax By C=0 (AB≠0)的距离?各小组之间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结论是什么。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并推广到一般的情况。在新授课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提问检查预习的效果,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教材中各章各节的知识也具有连贯性,我们提前提出问题,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探究、合作来完成所要学的内容。
二、一题多变,形成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变”,通过一道题延伸很多相关的、相似的、相反的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数列中我们给出下列一组题:
(1)若an 1=an 2,则{an}的通项公式为?
(2)若an 1=an n,则{an}的通项公式为?
(3)若an 1=2an 2,则{an}的通项公式为?
(4)若an 1=2an,则{an}的通项公式为?
(5)若an 1=2nan,则{an}的通项公式为?
这几道题虽然很相似,但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通过这组题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归纳出数列中求通项公式的常见方法,形成求通项公式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一题多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善变的能力,而且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完整的、体系化的知识。
三、难易结合,解决共性问题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无穷无尽的题目要做,虽然做了很多题目但还是考不好。实际上是没能掌握一些共性的问题,没能对知识的本质进行理解。比如在一张试卷中有这样两道题:
(1)在等差数列{an}中,若a8 a10 =20,求S17。
(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bn},它们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若 ,求 。
第(1)题正确率非常高,虽然第二题讲过,但是正确率还是不理想。如果我们仅仅只讲第二题,效果还是不好。如果我们将两道题放在一起让各小组讨论出每道题所用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两道题用的都是S2n-1=(2n-1)an:(1)是由求和转化为通项;(2)是由通项转化为求和。这样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不同方向的考查的比较不仅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合作,寻求共同提高
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学习成绩和认知水平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应分层次设计,以基础题为主,一两道题适当提高,这样可以使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和能力完成,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这一目标。做完之后由各小组的小组长组织,交换作业,找到别人作业中的错误,分析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不同的思路。再请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难题,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所用到的知识点。最后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到具体的方法后,再独立的完成难题。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完成题目的解答,还要更深层次的思考所用到的知识点,后进生也能享受成功的乐趣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事实表明,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我们老师不仅要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还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一、提前引入,明确预习目标
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讲时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加深学生对于要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老师可以由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出下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例如: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教学的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求点D(2,4)到直线AB:5x 4y-7=0的距离,如果是一般的情况点P(x0,y0)到直线l:Ax By C=0 (AB≠0)的距离?各小组之间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结论是什么。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并推广到一般的情况。在新授课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提问检查预习的效果,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教材中各章各节的知识也具有连贯性,我们提前提出问题,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探究、合作来完成所要学的内容。
二、一题多变,形成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变”,通过一道题延伸很多相关的、相似的、相反的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数列中我们给出下列一组题:
(1)若an 1=an 2,则{an}的通项公式为?
(2)若an 1=an n,则{an}的通项公式为?
(3)若an 1=2an 2,则{an}的通项公式为?
(4)若an 1=2an,则{an}的通项公式为?
(5)若an 1=2nan,则{an}的通项公式为?
这几道题虽然很相似,但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通过这组题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归纳出数列中求通项公式的常见方法,形成求通项公式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一题多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善变的能力,而且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完整的、体系化的知识。
三、难易结合,解决共性问题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无穷无尽的题目要做,虽然做了很多题目但还是考不好。实际上是没能掌握一些共性的问题,没能对知识的本质进行理解。比如在一张试卷中有这样两道题:
(1)在等差数列{an}中,若a8 a10 =20,求S17。
(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bn},它们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若 ,求 。
第(1)题正确率非常高,虽然第二题讲过,但是正确率还是不理想。如果我们仅仅只讲第二题,效果还是不好。如果我们将两道题放在一起让各小组讨论出每道题所用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两道题用的都是S2n-1=(2n-1)an:(1)是由求和转化为通项;(2)是由通项转化为求和。这样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不同方向的考查的比较不仅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合作,寻求共同提高
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学习成绩和认知水平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应分层次设计,以基础题为主,一两道题适当提高,这样可以使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和能力完成,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这一目标。做完之后由各小组的小组长组织,交换作业,找到别人作业中的错误,分析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不同的思路。再请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难题,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所用到的知识点。最后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到具体的方法后,再独立的完成难题。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完成题目的解答,还要更深层次的思考所用到的知识点,后进生也能享受成功的乐趣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事实表明,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我们老师不仅要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还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