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周刊》曾预言:到2020年,生物经济将取代信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对世界经济将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命科学,可是为什么中国在农业科技上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很难出现,这是值得我们生物教师深思的问题。
陶行知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在农村高中,学生来自农村,有奉献农村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农村,认同农村并确立扎根农村的理想,这应是对陶老先生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那又如何借助高中生物教学让学生反哺农村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农业科技,培养认同感
我曾经在班上做过一个调研,调查有多少学生想学农业科技,有多少学生将来会回到农村搞农业。调查发现选农人数近乎为零,特别当问了一个生物竞赛一等奖的学生愿不愿报考农科专业时,他说,务农太没面子,也没意思。我们也曾对附近村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的村民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农民种植技术还停留于一般的传统劳作上,从事养殖和种植业的人数极少。即使少数人从事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但由于知识缺乏,经济效益很差。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优化调整教学结构,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实用性较强的、对振兴当地经济有利的生物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尽量将课本知识与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用技术结合,衔接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缩短课堂和社会的距离,培养学生对农村的认同感。
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进化、遗传和变异、生态等方面。学生掌握这些生物学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而我们可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农业生产渗透农业教育。要想在课堂上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讲授生物学基础知识,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挖掘教材中可以与当地生产相结合的内容,把书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际操作中去。
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可通过介绍光照面积和光照时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而说明合理密植的必要性;介绍冬季日光温室如何施加“气肥”、如何保温等。讲“细胞呼吸”时,可介绍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进而让学生了解怎样施肥、施何种肥,以及给植物适时松土的道理、合理灌溉的重要性等等;讲“物质代谢”时,可结合食物加糖帮助动物育肥;在讲动物激素调节时,可补充说明动物适时阉割的意义,讲“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可介绍蔬菜、棉花等如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顶端优势在棉花摘心打顶、果树修剪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后,课堂上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不仅会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促进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基础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同时给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二、在社团活动中初涉农业科技,奠定从业基础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中说“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也有人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学生想学、乐学才有可能。高中生物相对于初中生物理论性较强,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利用社团活动了解农业科技,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农业科技的兴趣。
社团活动作为一个有效载体,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加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以“立足于农,服务于农”为宗旨,结合当地经济建立农业科技社团,把课堂上理论知识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既能培养他们成为有理论,有实践,又有坚强意志的优秀人才,又能为当地合格的建设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结合当前实际,寻找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确立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如小麦锈病防治;小麦的田间管理;食用菌栽培技术;鸡的育雏与免疫;果树的整形与防病;西瓜的嫁接与管理;生态养殖设计与操作等等。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技能,对日常生活和农村生产实践中的生物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制一些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小创造、小发明活动。教师利用社团活动,让学生亲自到农田、菜棚、猪舍和养鸡场等进行实践观察调研,将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的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几门实用技巧,对农业科技产生兴趣,又可能萌生从事生物学研究和创造的想法。同时培养了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使之具有生物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生物科学价值观,为献身农业科技扎根农村奠定从业基础。
三、在生物竞赛中培养特长生,确定职业方向
随着各类奥林匹克竞赛在全国的蓬勃兴起,涌现出了一批竞赛特长的学生,学科辅导教师也在着力培养和研究这样的特长学生。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也为生物特长生的培养提供了契机,教师应该利用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物学,有志于发展生物学。特别现在江苏生物作为选修科目,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的情况下,生物教学更处于低谷之中,借助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培养一批生物学科特长生,能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但如果农村高中生物教育仅把参加生物奥赛的学生简单作为生物教育教学特长生来培养,这是不符合农村实际发展需要的。农村中学培养生物学特长生的重要目标就是应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在将来应用各种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研究农业科技,回归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农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而农村高中培养生物特长生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中以丰富的课堂内容、良好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场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及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生物科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事例以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看到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景,看到农业科技知识的在农村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献身农业科技的信心。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辅导、培养和锻炼,提高特长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技能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生物学的学习表现更为突出,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得以加强。从而使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生物学由一时的兴趣转化为终生的志趣,从而使之树立从事农业科学事业的志向。特长生所具备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达到废寝忘食的执着态度,能够使他们在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同时确定终生的职业方向。
只有把“学以致用,回报家乡”的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这才是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陶行知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在农村高中,学生来自农村,有奉献农村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农村,认同农村并确立扎根农村的理想,这应是对陶老先生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那又如何借助高中生物教学让学生反哺农村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农业科技,培养认同感
我曾经在班上做过一个调研,调查有多少学生想学农业科技,有多少学生将来会回到农村搞农业。调查发现选农人数近乎为零,特别当问了一个生物竞赛一等奖的学生愿不愿报考农科专业时,他说,务农太没面子,也没意思。我们也曾对附近村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的村民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农民种植技术还停留于一般的传统劳作上,从事养殖和种植业的人数极少。即使少数人从事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但由于知识缺乏,经济效益很差。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优化调整教学结构,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实用性较强的、对振兴当地经济有利的生物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尽量将课本知识与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用技术结合,衔接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缩短课堂和社会的距离,培养学生对农村的认同感。
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进化、遗传和变异、生态等方面。学生掌握这些生物学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而我们可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农业生产渗透农业教育。要想在课堂上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讲授生物学基础知识,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挖掘教材中可以与当地生产相结合的内容,把书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际操作中去。
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可通过介绍光照面积和光照时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而说明合理密植的必要性;介绍冬季日光温室如何施加“气肥”、如何保温等。讲“细胞呼吸”时,可介绍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进而让学生了解怎样施肥、施何种肥,以及给植物适时松土的道理、合理灌溉的重要性等等;讲“物质代谢”时,可结合食物加糖帮助动物育肥;在讲动物激素调节时,可补充说明动物适时阉割的意义,讲“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可介绍蔬菜、棉花等如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顶端优势在棉花摘心打顶、果树修剪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后,课堂上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不仅会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促进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基础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同时给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二、在社团活动中初涉农业科技,奠定从业基础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中说“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也有人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学生想学、乐学才有可能。高中生物相对于初中生物理论性较强,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利用社团活动了解农业科技,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农业科技的兴趣。
社团活动作为一个有效载体,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加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以“立足于农,服务于农”为宗旨,结合当地经济建立农业科技社团,把课堂上理论知识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既能培养他们成为有理论,有实践,又有坚强意志的优秀人才,又能为当地合格的建设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结合当前实际,寻找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确立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如小麦锈病防治;小麦的田间管理;食用菌栽培技术;鸡的育雏与免疫;果树的整形与防病;西瓜的嫁接与管理;生态养殖设计与操作等等。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技能,对日常生活和农村生产实践中的生物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制一些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小创造、小发明活动。教师利用社团活动,让学生亲自到农田、菜棚、猪舍和养鸡场等进行实践观察调研,将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的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几门实用技巧,对农业科技产生兴趣,又可能萌生从事生物学研究和创造的想法。同时培养了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使之具有生物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生物科学价值观,为献身农业科技扎根农村奠定从业基础。
三、在生物竞赛中培养特长生,确定职业方向
随着各类奥林匹克竞赛在全国的蓬勃兴起,涌现出了一批竞赛特长的学生,学科辅导教师也在着力培养和研究这样的特长学生。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也为生物特长生的培养提供了契机,教师应该利用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物学,有志于发展生物学。特别现在江苏生物作为选修科目,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的情况下,生物教学更处于低谷之中,借助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培养一批生物学科特长生,能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但如果农村高中生物教育仅把参加生物奥赛的学生简单作为生物教育教学特长生来培养,这是不符合农村实际发展需要的。农村中学培养生物学特长生的重要目标就是应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在将来应用各种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研究农业科技,回归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农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而农村高中培养生物特长生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中以丰富的课堂内容、良好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场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及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生物科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事例以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看到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景,看到农业科技知识的在农村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献身农业科技的信心。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辅导、培养和锻炼,提高特长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技能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生物学的学习表现更为突出,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得以加强。从而使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生物学由一时的兴趣转化为终生的志趣,从而使之树立从事农业科学事业的志向。特长生所具备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达到废寝忘食的执着态度,能够使他们在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同时确定终生的职业方向。
只有把“学以致用,回报家乡”的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这才是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