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器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忠实的记录着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许多珍贵细节,寄托着人们自然流露的朴素情感。
锡·缘
锡,作为合金金属,早在中国夏末商初时期,公元前1500至2000年左右,先人发明制造青铜器时就已被广泛采用。而以锡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则最早见于陕西宝鸡法门寺唐代地宫中出土的器物。明代张岱编著的《陶庵梦忆》中有“周柱之治镶嵌、赵良壁之治锡、朱碧山之治金银”,由此可见锡器精品应昌盛于明清两代。据《大明会典》卷六十二记述“洪武二十六年,朝廷曾规定凡六品至九品的官吏和百姓,除酒壶,酒盏可用银、锡金属制品外,其余日用器皿只能用瓷,漆、木等材料制作”。锡的材质虽不及金、银、铜贵重,但锡器中的精美之作,均是当时的达官显贵或文人墨客才能使用和拥有,而绝不会是平民百姓能置办得起、把玩得起的。
收藏中的地理
在我国市场上现今流行的是马来西亚锡器,其在世界各类金属工艺品中占据独特的地位。马来西亚锡器十分强调独特设计和实用,从传统的酒杯、高贵大方的茶具,至精美的相框、花瓶桌面装饰品种类繁多。如今马来西亚锡器已被公认为高档的礼品。至今,我国南方仍少量生产锡器。传统上,锡壶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的漳州,广东的广州,汕头和潮阳,湖南省的坡子街,登龙街和理问街,河南的道口,山东的威县,江苏的泰州,四川的成都,北京的前门打磨厂和珠市口,以及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揣着对锡壶的种种疑问,我有幸拜访了被称为“中国锡壶第一人”的高博达。高博达的祖父曾是京城里著名的瓷器、字画收藏名家,受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进行锡壶收藏。十几年问里,他从仅仅是爱好到极度痴迷,从只知皮毛到成为在“锡壶”这个至今属国内冷门收藏系列里的专家。
寻找纪年款
在高博达所收藏的锡器中,约占70%有款识。清代以前的制品很少见款识,清代以后带款识的制品逐渐多了起来。一般在器皿底部印轧出店铺、商号、作坊或工匠的人名款。有的还印轧上产地及包换,包用、点铜、真足点、不真包换等质量保证款。另外,也有在器皿盖内、套内或托盘内印轧款识的。锡器带纪年款的制品极少,高博达至今也还没收藏到一件带纪年款的藏品。因此,一般藏家只能参照造型、纹饰并对比同时期的其它物品,如与金银铜器、木器、瓷器、玉器、雕漆器、服装等进行分析对照,做大致断代。
尘封的锡壶
不过在当时,对于刚接触锡壶的高博达来说,甭说四处寻宝,就连最基本的按图索骥都是难事。因为历史上关于锡壶的记载近乎绝迹,高博达废九牛二虎之力,才获得《天工开物》中的几个字,以及图书馆中的有关锡的化学成分和一张关于锡矿的地理分布图。国家相关的文物研究单位,也没有一个人能说明白锡的渊源,“锡壶”这一古人日常生活所用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被逐渐尘封……
其实,锡器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580~1350年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时,就已有锡手镯和锡瓶问世,它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锡制品。在青铜器时代,锡已被广泛运用于器物制作。
锡壶的功用,以酒壶为主,茶壶次之。传说中,一副曾难倒苏东坡的千古绝对,“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呼锡壶!”里面不仅提到锡壶,而且还能感受到文人骚客对锡壶的喜爱,这副对子至今仍无人能对出下联。而锡相对金银铜铁等金属较脆弱,易损坏,当时一些必要的技术条件不具备,因此单纯的锡制品不是很多。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加上锡器本身所具备的防潮、保温、耐酸、耐碱、易热、延展性好、光亮如银等优点,到了明清之际,锡器开始盛行,且由个体手工打制,因此壶的形状也千奇百怪。
锡壶的盛行,让当时的锡壶制作名家不仅仅只是注重壶之功用,还常集诗书画于一体,巧用雕刻和镶嵌工艺,因此锡壶品质普遍提升,成为不少文人雅客收藏把玩之物。到了民国时期,一把质地良好、做工精细、造型美观的锡壶,要价已在4个大洋以上。目前,锡壶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格早已大大的飚升!
是壶,非壶?
在此次采访中最吸引我目光的就是这款倒流壶。倒流壶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于壶形各异,同时它们都没有壶盖,只在壶的底部有一个孔,向壶中倒酒是通过这个孔来倒,当把壶正过来时,酒却不会从孔里流出来。为了研究它的工作原理,高博达曾亲手破坏掉一个倒流壶,探究其中的奥秘:原来壶身中有一个机关,当倒酒时由于酒的压力使得酒很容易进入壶内,而翻过壶身时,此机关也就工作起来,把那个小孔盖住,于是酒就流不出来了。
经常会出现一把在江湖中能在人不知情的状态下迷倒英雄的转心壶一把壶里能同时装下两种不同的酒,想要给对方呕哪种酒,通过之中的机关就能神不知鬼不觉,让这老外颇为瞠目,其实在没有见到实物之前,我总觉得这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为渲染江湖险恶而臆造出来的。
但在高博达的藏品中,真的就有被他淘来的被称为“鸳鸯壶”的锡壶。这把锡壶的造型非常普通,放在柜中,与其他造型千奇百怪的藏品相比,很容易就被人忽视。然而就是这一把壶,却充满着神奇。壶身暗分两半,且分别上开小眼,并与壶盖底部小眼相对应,其中的悬机掌握在倒酒人手上,倒酒时只需暗中转动壶盖,启动壶内机关,便可随心所欲随时倒出不同的两种酒。据说转心壶的技术在宋代已经失传,但高博达手上就有四把这样的壶。每把壶的机关位置不同,有的在壶盖上,有的在壶把手上,有的则在壶嘴处。它们在当时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就是可以不露声色至人于死地。
若有缘,“你的就是你的”
亦今为止,高博达收藏锡壶已经近20年了,他有自己的原则,非“新、奇、特”不收,而且锡制品非锡壶不收。但在去年,一个朋友给高博达打电话,说:“高老师,我手里有个宝,要不要来看看?高博达便问他是不是锡壶,对方答,是锡制茶叶罐。当下高博达就断然回绝了。但对方很真诚的说,“高老师,您就看看吧,也无妨!这一看可不要紧,高博达立马惊着了,二话没说,价都没还就把那枚锡纸茶叶罐收了回来。高博达小心地将茶叶罐呈现在我眼前,说,你仔细看看,茶叶罐是个六面体,每一面上面都有一句话,分别是:“高山流水,博古通今,达官贵人,琴棋书画,锡东北南,雅用共赏”。
锡·缘
锡,作为合金金属,早在中国夏末商初时期,公元前1500至2000年左右,先人发明制造青铜器时就已被广泛采用。而以锡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则最早见于陕西宝鸡法门寺唐代地宫中出土的器物。明代张岱编著的《陶庵梦忆》中有“周柱之治镶嵌、赵良壁之治锡、朱碧山之治金银”,由此可见锡器精品应昌盛于明清两代。据《大明会典》卷六十二记述“洪武二十六年,朝廷曾规定凡六品至九品的官吏和百姓,除酒壶,酒盏可用银、锡金属制品外,其余日用器皿只能用瓷,漆、木等材料制作”。锡的材质虽不及金、银、铜贵重,但锡器中的精美之作,均是当时的达官显贵或文人墨客才能使用和拥有,而绝不会是平民百姓能置办得起、把玩得起的。
收藏中的地理
在我国市场上现今流行的是马来西亚锡器,其在世界各类金属工艺品中占据独特的地位。马来西亚锡器十分强调独特设计和实用,从传统的酒杯、高贵大方的茶具,至精美的相框、花瓶桌面装饰品种类繁多。如今马来西亚锡器已被公认为高档的礼品。至今,我国南方仍少量生产锡器。传统上,锡壶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的漳州,广东的广州,汕头和潮阳,湖南省的坡子街,登龙街和理问街,河南的道口,山东的威县,江苏的泰州,四川的成都,北京的前门打磨厂和珠市口,以及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揣着对锡壶的种种疑问,我有幸拜访了被称为“中国锡壶第一人”的高博达。高博达的祖父曾是京城里著名的瓷器、字画收藏名家,受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进行锡壶收藏。十几年问里,他从仅仅是爱好到极度痴迷,从只知皮毛到成为在“锡壶”这个至今属国内冷门收藏系列里的专家。
寻找纪年款
在高博达所收藏的锡器中,约占70%有款识。清代以前的制品很少见款识,清代以后带款识的制品逐渐多了起来。一般在器皿底部印轧出店铺、商号、作坊或工匠的人名款。有的还印轧上产地及包换,包用、点铜、真足点、不真包换等质量保证款。另外,也有在器皿盖内、套内或托盘内印轧款识的。锡器带纪年款的制品极少,高博达至今也还没收藏到一件带纪年款的藏品。因此,一般藏家只能参照造型、纹饰并对比同时期的其它物品,如与金银铜器、木器、瓷器、玉器、雕漆器、服装等进行分析对照,做大致断代。
尘封的锡壶
不过在当时,对于刚接触锡壶的高博达来说,甭说四处寻宝,就连最基本的按图索骥都是难事。因为历史上关于锡壶的记载近乎绝迹,高博达废九牛二虎之力,才获得《天工开物》中的几个字,以及图书馆中的有关锡的化学成分和一张关于锡矿的地理分布图。国家相关的文物研究单位,也没有一个人能说明白锡的渊源,“锡壶”这一古人日常生活所用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被逐渐尘封……
其实,锡器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580~1350年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时,就已有锡手镯和锡瓶问世,它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锡制品。在青铜器时代,锡已被广泛运用于器物制作。
锡壶的功用,以酒壶为主,茶壶次之。传说中,一副曾难倒苏东坡的千古绝对,“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呼锡壶!”里面不仅提到锡壶,而且还能感受到文人骚客对锡壶的喜爱,这副对子至今仍无人能对出下联。而锡相对金银铜铁等金属较脆弱,易损坏,当时一些必要的技术条件不具备,因此单纯的锡制品不是很多。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加上锡器本身所具备的防潮、保温、耐酸、耐碱、易热、延展性好、光亮如银等优点,到了明清之际,锡器开始盛行,且由个体手工打制,因此壶的形状也千奇百怪。
锡壶的盛行,让当时的锡壶制作名家不仅仅只是注重壶之功用,还常集诗书画于一体,巧用雕刻和镶嵌工艺,因此锡壶品质普遍提升,成为不少文人雅客收藏把玩之物。到了民国时期,一把质地良好、做工精细、造型美观的锡壶,要价已在4个大洋以上。目前,锡壶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格早已大大的飚升!
是壶,非壶?
在此次采访中最吸引我目光的就是这款倒流壶。倒流壶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于壶形各异,同时它们都没有壶盖,只在壶的底部有一个孔,向壶中倒酒是通过这个孔来倒,当把壶正过来时,酒却不会从孔里流出来。为了研究它的工作原理,高博达曾亲手破坏掉一个倒流壶,探究其中的奥秘:原来壶身中有一个机关,当倒酒时由于酒的压力使得酒很容易进入壶内,而翻过壶身时,此机关也就工作起来,把那个小孔盖住,于是酒就流不出来了。
经常会出现一把在江湖中能在人不知情的状态下迷倒英雄的转心壶一把壶里能同时装下两种不同的酒,想要给对方呕哪种酒,通过之中的机关就能神不知鬼不觉,让这老外颇为瞠目,其实在没有见到实物之前,我总觉得这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为渲染江湖险恶而臆造出来的。
但在高博达的藏品中,真的就有被他淘来的被称为“鸳鸯壶”的锡壶。这把锡壶的造型非常普通,放在柜中,与其他造型千奇百怪的藏品相比,很容易就被人忽视。然而就是这一把壶,却充满着神奇。壶身暗分两半,且分别上开小眼,并与壶盖底部小眼相对应,其中的悬机掌握在倒酒人手上,倒酒时只需暗中转动壶盖,启动壶内机关,便可随心所欲随时倒出不同的两种酒。据说转心壶的技术在宋代已经失传,但高博达手上就有四把这样的壶。每把壶的机关位置不同,有的在壶盖上,有的在壶把手上,有的则在壶嘴处。它们在当时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就是可以不露声色至人于死地。
若有缘,“你的就是你的”
亦今为止,高博达收藏锡壶已经近20年了,他有自己的原则,非“新、奇、特”不收,而且锡制品非锡壶不收。但在去年,一个朋友给高博达打电话,说:“高老师,我手里有个宝,要不要来看看?高博达便问他是不是锡壶,对方答,是锡制茶叶罐。当下高博达就断然回绝了。但对方很真诚的说,“高老师,您就看看吧,也无妨!这一看可不要紧,高博达立马惊着了,二话没说,价都没还就把那枚锡纸茶叶罐收了回来。高博达小心地将茶叶罐呈现在我眼前,说,你仔细看看,茶叶罐是个六面体,每一面上面都有一句话,分别是:“高山流水,博古通今,达官贵人,琴棋书画,锡东北南,雅用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