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创新,我们共同的责任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媒体自上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程。这期间,尽管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带来诸多挑战,广播仍以其特有品质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着独特魅力。我们要感谢广播人的那份坚守,更要对他们的创新精神表示钦佩!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各种资讯让人应接不暇。公园里,评书爱好者沉浸于广播里的精彩故事;地铁上,“读图一族”摆弄着手中的平板电视,他们都是媒体服务的对象,也是激烈争夺的市场。如何使广播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个恒久不变的法则就是“内容为王”。获取信息、享受娱乐是人们使用媒体的基本目的,新闻和音乐构成了广播的核心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将广播功能进行充分延伸。这不仅是一个经营策略问题,更是一个管理创新问题。
  新加坡、香港和台湾都是华人社会,也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考察其广播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政策,对于正在经历社会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中国具有特殊意义。新加坡是一个讲究秩序的国家,媒体长期处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尽管如此,近年来,通过调整管理机构、适度引入竞争等方式,新加坡广播业健康发展而又充满活力。新加坡媒体集团久负盛名的“醉心频道”依然让人心醉,用华语、英语、马来语和印地语播报的新闻资讯更加细致温馨,网络广播、手机广播、可视广播等新的服务形式拓展了传播空间,丰富了传播内容,增加了盈利渠道。在这方面,香港也有相似之处,政府管理逐步放宽,新技术应用更加广泛。随着三网融合,手机APP发展迅速,全媒体营销理念逐步成为现实。在台湾,广播业发展如其政治民主化过程一样,步伐迅速而冷暖自知。2300万人口的市场上聚集了170多家广播公司,尽管在专业化、类型化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竞争压力大,也衍生出不少问题。大量存在的地下电台对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媒体的有序发展构成了挑战。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媒体之本在于其服务宗旨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广播媒体便捷性、伴随性等特点,为受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新闻资讯,使之耳聪目明;提供脍炙人口的文化娱乐,使之身心愉悦,应是广播人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国内多家电台的新闻栏目不仅及时呈现新闻,更能进行深入解读,真正担负起社会瞭望者的角色,那份责任感自然会传递到听众心中。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曾经说过:如果传播者被认为既可信又可靠,其传播效果就最好。要兼具“可信”与“可靠”两种品质,不仅需要提高媒体的专业素质,更需要提高政府的科学管理水平。
  在全球传播的背景下,广播媒体依然大有可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起了全球华语广播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80多个调频台和几百家听众俱乐部,各地的民族语广播也架起了与周边国家沟通的桥梁。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喜欢听大陆广播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些传播活动贴近受众,联系广泛,起到了加深感情、沟通心灵的作用。把媒体“做强做大”固然精神可嘉,“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似乎更值得广播人去追求。
  办有格调的媒体,做有品质的广播,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为此,需要所有热爱广播的人勇于坚守、善于创新!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在执行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有关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已有近6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对台湾广播为增进两岸人民之间的了解,沟通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完善的技术服务平台是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珠三角地区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问题,阐述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内容及其基础条件,对构建资源综合利用技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人们也在关注由自身消费模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可持续消费便应运而生。本文以可持续
《中国广播》杂志创刊于1993年7月,至今已经整整走过20年的历程。中央电台1953年12月1日创办的铅印内部刊物《编播业务》,后于1988年更名为《广播业务》,是《中国广播》杂志的前
<正> 《小尔雅》,一名《小雅》,训诂书.《汉书·艺文志》载有《小雅》一篇,今已亡佚.《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并载有李轨注《小雅》一篇,亦久佚.今本《小尔雅》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虚拟的网络空间。目前,世界上互联网络人口已达21亿,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共同开启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第三次浪潮”,或者说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为人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一次重大革命,互联网对传播、繁荣一个国家的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今年四月的芦山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不断积累突发应急事件的报道经验,并做出了许多尝试,尤其是芦山应急电台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采用特定频率,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在一个多月的播出运行中,基本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提供信息发布支持的目标,完成了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  芦山应急电台是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新兴传播平台不断出现,以新媒体形态对传统媒体和传播格局频频提出挑战。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不可避免地面对这样一个选择:是坚守阵地直至被取代消亡还是主动出击,通过融入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实现浴火重生。在这方面,北美广播业界和同行在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尝试,给我们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我认为:在这个创新的年代,除了技术,还须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