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文言文试题不仅需要有阅读文言文功底,还要讲究解答方法,才有可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效果。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考生在考试中实战经验的总结,希望能对学习者和参考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积累 语感 语境 思索 全面 准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阅读理解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也是分值不低的涉考内容,其中文言文阅读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其考题的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许多考生对此往往失分较多。其实要做好它尽量少失分并不难,作为文言文这种特殊的文体,它也有它特有的语言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它的规律,并具有勤于思索认真的解答习惯,便可迎刃而解。
首先,注重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常见的判断句、否定句、祈使句、疑问句、前置句、后置句、省略句),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多次强调的,书中练习多次出现的实词、虚词、句式要引起重视,熟悉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言现象,分析其中带有规律性的规律;还要多读古代文学作品,无论课本、读本,还是其他文言著作,培养语感。
其次,要善于运用所学,善于推敲。面对新的文本,遇到语言障碍是佷正常的,不要慌,要冷静,先弄清大意,标出有障碍不理解的地方,看上下文,看注释,在大脑中搜找相关信息,例如:通假字、多义词、句式、文本的出处、作者、作者的风格、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时代背景等等,这些都是帮助理解新文本的因素,举一反三,反复推敲,这样便不难扫除理解中的障碍。
其三,细心比较,冷静答题。理解了并不代表能够正确答题,理解只是正确答题的基础,何况考试有时间限制,面对新的文本不可能像研读教本那样有充裕的时间,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还不可能弄得佷透彻,那么,就要联系文本,反复比较、对照,运用排除等方法,辨别其中细小的差异,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例如:在做翻译题时,结合题型,弄清出题人要考查的意图:考哪些知识点,是什么句型,哪是要考的重点词。然后,联系所学,联系上下文根据文中内容创设语境,认真组织语言再答题。
总之,要做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就要对文本的内容梳理归纳,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以题目为中心搜索信息,对选项作比较,找差异点,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针对点是否准确,答题主要考虑的就是全面和准确这两点,按上述方法才有较好的效果。
下面以2008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为例来作分析:“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他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无穷”。(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倾斜)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卜地官山之阴(选择地点);B. 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使);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培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佷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2)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墅,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的小孩子。
初读这篇文章,读者佷容易了解这是叙述古人办教育的事情。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一位有识之士为了家族的孩子接受教育,自己出资,在妻家兄弟的帮助下建立私塾,并为私塾的长久发展定下了规章制度和办法。文章对章君这种举动是称道的。但要做好几道考题,还需要运用上述方法。选择题中涉及到对文中词的理解,结合我们以前所学不容易发现要选的答案,这时就要把该词放在文去理解,才会发现应该选B;做这题时,这容易让考生联想到学过的“受业”的“受”是“授”的通假字,这在韩愈《师说》的文章有,在文中是指老师传授知识,而在所选文段中则指读书的人接受知识。这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来看看翻译题,这不仅考学生理解能力,而且考学生的文字书面表达能力,当然理解的透彻是做好该题的前提。这就要象前面所讲的那样:调动大脑中存储的信息结合文本去研读去理解。如翻译题中“若孙”该怎样理解呢?只有在对全文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推敲,在正确落实字词具体含义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完成好。而“孙”应理解为通假字“逊”才算较好理解了文本,“若”表猜想,即章君对办义塾将来的愿望,“丰己”的“丰”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以”前后两句结构相同表目的;因此就应翻译为:章君的后代如果能保持谦逊勤俭,就应当时时刻刻来继承章君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 的事业,不要使自己富足来达到自私自利。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大纲.普通高级中学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 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80.
[4]史记.岳麓书社,1988.
[5] 中学语文.湖北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积累 语感 语境 思索 全面 准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阅读理解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也是分值不低的涉考内容,其中文言文阅读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其考题的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许多考生对此往往失分较多。其实要做好它尽量少失分并不难,作为文言文这种特殊的文体,它也有它特有的语言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它的规律,并具有勤于思索认真的解答习惯,便可迎刃而解。
首先,注重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常见的判断句、否定句、祈使句、疑问句、前置句、后置句、省略句),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多次强调的,书中练习多次出现的实词、虚词、句式要引起重视,熟悉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言现象,分析其中带有规律性的规律;还要多读古代文学作品,无论课本、读本,还是其他文言著作,培养语感。
其次,要善于运用所学,善于推敲。面对新的文本,遇到语言障碍是佷正常的,不要慌,要冷静,先弄清大意,标出有障碍不理解的地方,看上下文,看注释,在大脑中搜找相关信息,例如:通假字、多义词、句式、文本的出处、作者、作者的风格、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时代背景等等,这些都是帮助理解新文本的因素,举一反三,反复推敲,这样便不难扫除理解中的障碍。
其三,细心比较,冷静答题。理解了并不代表能够正确答题,理解只是正确答题的基础,何况考试有时间限制,面对新的文本不可能像研读教本那样有充裕的时间,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还不可能弄得佷透彻,那么,就要联系文本,反复比较、对照,运用排除等方法,辨别其中细小的差异,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例如:在做翻译题时,结合题型,弄清出题人要考查的意图:考哪些知识点,是什么句型,哪是要考的重点词。然后,联系所学,联系上下文根据文中内容创设语境,认真组织语言再答题。
总之,要做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就要对文本的内容梳理归纳,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以题目为中心搜索信息,对选项作比较,找差异点,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针对点是否准确,答题主要考虑的就是全面和准确这两点,按上述方法才有较好的效果。
下面以2008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为例来作分析:“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他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无穷”。(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倾斜)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卜地官山之阴(选择地点);B. 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使);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培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佷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
(2)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墅,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的小孩子。
初读这篇文章,读者佷容易了解这是叙述古人办教育的事情。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一位有识之士为了家族的孩子接受教育,自己出资,在妻家兄弟的帮助下建立私塾,并为私塾的长久发展定下了规章制度和办法。文章对章君这种举动是称道的。但要做好几道考题,还需要运用上述方法。选择题中涉及到对文中词的理解,结合我们以前所学不容易发现要选的答案,这时就要把该词放在文去理解,才会发现应该选B;做这题时,这容易让考生联想到学过的“受业”的“受”是“授”的通假字,这在韩愈《师说》的文章有,在文中是指老师传授知识,而在所选文段中则指读书的人接受知识。这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来看看翻译题,这不仅考学生理解能力,而且考学生的文字书面表达能力,当然理解的透彻是做好该题的前提。这就要象前面所讲的那样:调动大脑中存储的信息结合文本去研读去理解。如翻译题中“若孙”该怎样理解呢?只有在对全文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推敲,在正确落实字词具体含义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完成好。而“孙”应理解为通假字“逊”才算较好理解了文本,“若”表猜想,即章君对办义塾将来的愿望,“丰己”的“丰”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以”前后两句结构相同表目的;因此就应翻译为:章君的后代如果能保持谦逊勤俭,就应当时时刻刻来继承章君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 的事业,不要使自己富足来达到自私自利。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大纲.普通高级中学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 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80.
[4]史记.岳麓书社,1988.
[5] 中学语文.湖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