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才女,在她的作品里隐藏着鲜明的现代意识,体现在所营造的苍凉的基调和氛围,对现代文明的排斥和丑陋揭示,使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手法,擅于采用现代派的绘画手法和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注重视角的转换和意识流的手法,现代主义成就了张爱玲,成就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学史地位,也使得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日趋走向成熟。
【关键词】张爱玲;现代性;艺术手法
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可以称之为一个传奇。四十年代,张爱玲带着她那敏感于常人的,色彩、节奏和情绪登上了文坛。首先她有着显赫却没落的家庭,还有着辗转的学业,独特的战争经历和体悟。年轻的张爱玲又是一夜成名,柯灵回忆:“她很快登上了灿烂的文坛高峰,同时又红遍了整个上海。”她还有着在外人看来千疮百孔的爱情。关于她,有着各种质疑和争议,有人贬低她是文化汉奸、海上文妖,傅雷认为她的中心题材局限于恋爱和婚姻,技巧是对她最危险的诱惑。但同时,对张爱玲的推崇与狂热也处于极高的地位,耶鲁大学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称到“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六十年代末,台湾、香港地区出现了经久不衰的“张爱玲热”。
1、概述
在张爱玲作品里可以轻而易举的寻找到文字背后隐藏的现代意识。她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这几乎可以说是张爱玲“现代性”之祛魅特征的明证,她独特的文字下面所流露的对日常审美的肯定,也可以作为她“现代性”的佐证。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倾城之恋》里蕴含着对时代现代性的认识。在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恋爱里,在这一段传奇里,她透露了对那个时代的领悟——“短暂”与“永恒”之关系、中西价值观念之冲突、因果关系之不可理喻,这就是她《倾城之恋》里蕴含的现代性所在。
2、基调的苍凉和人性的恶毒
张爱玲的作品笼罩着一种苍凉的基调和氛围。因为自身家庭的特殊和曲折经历,她对没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于现世的一切,她的语调里没有批判与谴责,也无关同情与赞美,我们感受到的只是嘲弄。张爱玲对眼里的社会和人世,讽刺不像鲁迅那样犀利和泾渭分明,也不像张天翼那样让人看出血和泪来。作为文坛的才女,她用自己手中的笔给以社会和现世的人以最嘲弄的姿态,似乎无意而又那么深刻。浓重的悲剧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喜剧的情节和那种笑过之后淡淡地忧伤。她以此来故意表现环境或者人物的难堪和滑稽,从而在内涵上与现代派取得了紧密的联系。
张爱玲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变态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去着力表现人性的恶毒。在上海这个现代的大都市,有着千姿百态的人性的沦丧。这些扭曲、畸形的灵魂是现代文明笼罩下的产物。她毫不避讳地在作品里揭露古老腐朽文化对人性的削蚀,也敏于捕捉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蒙上的尘埃,用犀利的手术刀剖析着人的灵魂。
3、现代派的审美和心理的手法
对审美有着特殊理解的张爱玲,擅于采用现代派的绘画手法,将刺激性、带有冲击性的色彩放在一起来写物写人写景,用突出审美的视觉效果来增强作品的画面感。她所描写的环境在狂放之中显出神秘怪诞,在热烈之中有一种不协调感。张爱玲也经常在小说中使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是仅仅用画面为叙述方式,在不同场景中的画面地转换。利用这种方式来表现电影中人物的内心不可言说的、无法描述的内心活动。在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随处可见,最典型的的一段是:“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定睛再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作者凭借“镜子”意象,利用蒙太奇结构手法将十年光阴的流逝过程生动、委婉地表现了出来。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还注重视角的转换,由全知视角的叙述转换成故事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叙述,,这样就更加容易去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人物内心状态的表现,,主要是意识的直接呈现,这是典型的“意识流”的写作方法,也是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另外,张爱玲还通过对“意象”的精心营造来表现人物复杂微妙的各种心理活动。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使用完全逾越了古典诗歌中意象的使用功能。比如月亮石我国古典诗词作品里常用的意象,《金锁记》里,“月亮”也是张爱玲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小说中除去开头篇尾两处为了笼罩全篇渲染气氛而提到月亮之外,还有五处也提到了月亮。月亮的意象在文中国每次的出现,实质上都暗示着人物相似的命运。
4、结语:
深受过各种文化熏陶和浸染的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融合、交织了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等现代性的因素。张爱玲立足于传统,使西方所创立的现代主义本土化,把心理分析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在她的小说中,张爱玲着重渲染的是一种现代性的心理感觉和情绪气氛,这不仅是人物思考心态的折射,而且是作品的基调、精神、内涵所在。张爱玲在传统与现代意识的冲突面前困惑、傍徨,她无法准确和清楚地调解良知与人欲的矛盾,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现代的人性重新构建,所以只能将这种矛盾冲突带来的焦燥不安与阵痛诉诸于笔下的作品,在人们在阅读时思考,反思和找出此种困境的解决方式。张爱玲的荒诞人生和独特创作是贴近于这股二十世纪世界文艺潮流的,因而张爱玲的小说内蕴是属于现代性的。正是现代主义成就了张爱玲,成就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学史地位。她也以个人化的创作方式顺应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使得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日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陈子善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张爱玲地图》淳子。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
《再读张爱玲》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张爱玲;现代性;艺术手法
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可以称之为一个传奇。四十年代,张爱玲带着她那敏感于常人的,色彩、节奏和情绪登上了文坛。首先她有着显赫却没落的家庭,还有着辗转的学业,独特的战争经历和体悟。年轻的张爱玲又是一夜成名,柯灵回忆:“她很快登上了灿烂的文坛高峰,同时又红遍了整个上海。”她还有着在外人看来千疮百孔的爱情。关于她,有着各种质疑和争议,有人贬低她是文化汉奸、海上文妖,傅雷认为她的中心题材局限于恋爱和婚姻,技巧是对她最危险的诱惑。但同时,对张爱玲的推崇与狂热也处于极高的地位,耶鲁大学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称到“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六十年代末,台湾、香港地区出现了经久不衰的“张爱玲热”。
1、概述
在张爱玲作品里可以轻而易举的寻找到文字背后隐藏的现代意识。她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这几乎可以说是张爱玲“现代性”之祛魅特征的明证,她独特的文字下面所流露的对日常审美的肯定,也可以作为她“现代性”的佐证。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倾城之恋》里蕴含着对时代现代性的认识。在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恋爱里,在这一段传奇里,她透露了对那个时代的领悟——“短暂”与“永恒”之关系、中西价值观念之冲突、因果关系之不可理喻,这就是她《倾城之恋》里蕴含的现代性所在。
2、基调的苍凉和人性的恶毒
张爱玲的作品笼罩着一种苍凉的基调和氛围。因为自身家庭的特殊和曲折经历,她对没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于现世的一切,她的语调里没有批判与谴责,也无关同情与赞美,我们感受到的只是嘲弄。张爱玲对眼里的社会和人世,讽刺不像鲁迅那样犀利和泾渭分明,也不像张天翼那样让人看出血和泪来。作为文坛的才女,她用自己手中的笔给以社会和现世的人以最嘲弄的姿态,似乎无意而又那么深刻。浓重的悲剧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喜剧的情节和那种笑过之后淡淡地忧伤。她以此来故意表现环境或者人物的难堪和滑稽,从而在内涵上与现代派取得了紧密的联系。
张爱玲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变态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去着力表现人性的恶毒。在上海这个现代的大都市,有着千姿百态的人性的沦丧。这些扭曲、畸形的灵魂是现代文明笼罩下的产物。她毫不避讳地在作品里揭露古老腐朽文化对人性的削蚀,也敏于捕捉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蒙上的尘埃,用犀利的手术刀剖析着人的灵魂。
3、现代派的审美和心理的手法
对审美有着特殊理解的张爱玲,擅于采用现代派的绘画手法,将刺激性、带有冲击性的色彩放在一起来写物写人写景,用突出审美的视觉效果来增强作品的画面感。她所描写的环境在狂放之中显出神秘怪诞,在热烈之中有一种不协调感。张爱玲也经常在小说中使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是仅仅用画面为叙述方式,在不同场景中的画面地转换。利用这种方式来表现电影中人物的内心不可言说的、无法描述的内心活动。在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随处可见,最典型的的一段是:“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定睛再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作者凭借“镜子”意象,利用蒙太奇结构手法将十年光阴的流逝过程生动、委婉地表现了出来。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还注重视角的转换,由全知视角的叙述转换成故事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叙述,,这样就更加容易去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人物内心状态的表现,,主要是意识的直接呈现,这是典型的“意识流”的写作方法,也是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另外,张爱玲还通过对“意象”的精心营造来表现人物复杂微妙的各种心理活动。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使用完全逾越了古典诗歌中意象的使用功能。比如月亮石我国古典诗词作品里常用的意象,《金锁记》里,“月亮”也是张爱玲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小说中除去开头篇尾两处为了笼罩全篇渲染气氛而提到月亮之外,还有五处也提到了月亮。月亮的意象在文中国每次的出现,实质上都暗示着人物相似的命运。
4、结语:
深受过各种文化熏陶和浸染的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融合、交织了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等现代性的因素。张爱玲立足于传统,使西方所创立的现代主义本土化,把心理分析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在她的小说中,张爱玲着重渲染的是一种现代性的心理感觉和情绪气氛,这不仅是人物思考心态的折射,而且是作品的基调、精神、内涵所在。张爱玲在传统与现代意识的冲突面前困惑、傍徨,她无法准确和清楚地调解良知与人欲的矛盾,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现代的人性重新构建,所以只能将这种矛盾冲突带来的焦燥不安与阵痛诉诸于笔下的作品,在人们在阅读时思考,反思和找出此种困境的解决方式。张爱玲的荒诞人生和独特创作是贴近于这股二十世纪世界文艺潮流的,因而张爱玲的小说内蕴是属于现代性的。正是现代主义成就了张爱玲,成就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学史地位。她也以个人化的创作方式顺应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使得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日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陈子善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张爱玲地图》淳子。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
《再读张爱玲》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