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工作中,学生经常会向教师提问,学生的问题就像一面镜子,不光反映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不足的途径之一。重视学生的发问,巧妙回答学生的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发问;解答;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7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成。”可见,学与问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解答学生的疑问也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要有足够的重视。
一、班级中的善问者往往是对本学科内容感兴趣的同学
善于发问的学生,由于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自己的疑问及时得到了解决,知识的掌握中没有断点,所以成绩较好;而学习中很少或从来不提问的学生,缺少了积极思考的过程,或者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下手去问,或者感觉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太多,或碍于面子,怕教师和同学笑话,缺乏与教师和同学的思维碰撞,日积月累,不会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最终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发问意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带动并影响其他学生;教师还要更重视不善发问的学生,鼓励他们多提问题,把尽量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他们游离在课堂之外。
二、对学生的问题有问必答,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问问题,可能是鼓足了勇气才提出的,如果教师当时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生会认为教师对他的问题或他本人不重视,自己不是教师喜欢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可能提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甚至对教师本人产生误解,认为教师偏心。比如在习题课上,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可能不会的同学较多,刚开始有同学问的时候教师逐一耐心讲解,然而问的人多了,教师解答几遍之后再有学生问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说:“这个问题不给你讲了,一会儿在黑板上一块讲吧。”学生就会认为,为什么给他讲不给我讲?这就是偏心。所以遇上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把学生问题集中的题目写到黑板上,学生就明白这是教师要讲解的重难点,自然就避免了师生间的误会。也不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要换位思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耐心解答。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回答
学生接触的东西多、范围广,学习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不在教师的知识范围之内,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或查询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从而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全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知识的短板,要勇于承认,给学生树立一个实事求是的榜样。有的时候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偏离课堂内容,让教师感觉措手不及。如果给出解答势必会影响课堂的进度甚至是课堂的效果,千万不要用一句生硬的“你先坐下,这个问题以后再说”应付了事,要肯定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将此问题作为一道特殊的课下作业去完成,然后在下一次课上做出适当的解答。有的时候,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故意为难教师,这就需要教师不能乱了阵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幽默的方式赢得学生的敬佩和认可。
四、从学生的问题去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
教学提倡备教材、备学生,只有教师课前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鲜活的水,才能在课上给学生“一杯水”。虽然教师在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并不会每一节课都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每时每刻把自己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保持在同一频道,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接受知识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足够重视。比如,教师认为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的接受程度会高,可能在课堂上一带而过,而在讲完后仍然有同学提出疑问;再如,教师在讲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认为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学生的反映并没有预想的好,没有在师生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授课过程没有预想的顺利,这都说明教师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问题就像一面镜子,在里面看到的不只是学生自己,更让教师看到了自己教学和备课中的不足,只有及时调整、改进,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在学生的问题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五、通过学生提问题,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鼓励学生提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不再靠一根粉笔、一张嘴打天下,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强调的是生生、师生间的互动,重视的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想象,没有学生提问的课堂将是一节死气沉沉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之间不断发问、学生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发问、学生解答的过程。通过多次的碰撞和交流,学生变得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在提问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再只停留于表面和形式,而是深入到了知識的内部和本质,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总之,只有教师重视学生的发问,课堂才会变得生动起来,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大大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和谐,教学效益也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畅霞.教师应重视对中小学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2).
[2] 秦小娟.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政府法制,2009(19).
关键词:发问;解答;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7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成。”可见,学与问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解答学生的疑问也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要有足够的重视。
一、班级中的善问者往往是对本学科内容感兴趣的同学
善于发问的学生,由于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自己的疑问及时得到了解决,知识的掌握中没有断点,所以成绩较好;而学习中很少或从来不提问的学生,缺少了积极思考的过程,或者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下手去问,或者感觉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太多,或碍于面子,怕教师和同学笑话,缺乏与教师和同学的思维碰撞,日积月累,不会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最终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发问意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带动并影响其他学生;教师还要更重视不善发问的学生,鼓励他们多提问题,把尽量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他们游离在课堂之外。
二、对学生的问题有问必答,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问问题,可能是鼓足了勇气才提出的,如果教师当时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生会认为教师对他的问题或他本人不重视,自己不是教师喜欢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可能提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甚至对教师本人产生误解,认为教师偏心。比如在习题课上,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可能不会的同学较多,刚开始有同学问的时候教师逐一耐心讲解,然而问的人多了,教师解答几遍之后再有学生问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说:“这个问题不给你讲了,一会儿在黑板上一块讲吧。”学生就会认为,为什么给他讲不给我讲?这就是偏心。所以遇上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把学生问题集中的题目写到黑板上,学生就明白这是教师要讲解的重难点,自然就避免了师生间的误会。也不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要换位思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耐心解答。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回答
学生接触的东西多、范围广,学习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不在教师的知识范围之内,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或查询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从而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全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知识的短板,要勇于承认,给学生树立一个实事求是的榜样。有的时候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偏离课堂内容,让教师感觉措手不及。如果给出解答势必会影响课堂的进度甚至是课堂的效果,千万不要用一句生硬的“你先坐下,这个问题以后再说”应付了事,要肯定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将此问题作为一道特殊的课下作业去完成,然后在下一次课上做出适当的解答。有的时候,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故意为难教师,这就需要教师不能乱了阵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幽默的方式赢得学生的敬佩和认可。
四、从学生的问题去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
教学提倡备教材、备学生,只有教师课前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鲜活的水,才能在课上给学生“一杯水”。虽然教师在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并不会每一节课都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每时每刻把自己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保持在同一频道,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接受知识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足够重视。比如,教师认为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的接受程度会高,可能在课堂上一带而过,而在讲完后仍然有同学提出疑问;再如,教师在讲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认为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学生的反映并没有预想的好,没有在师生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授课过程没有预想的顺利,这都说明教师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问题就像一面镜子,在里面看到的不只是学生自己,更让教师看到了自己教学和备课中的不足,只有及时调整、改进,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在学生的问题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五、通过学生提问题,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鼓励学生提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不再靠一根粉笔、一张嘴打天下,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强调的是生生、师生间的互动,重视的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想象,没有学生提问的课堂将是一节死气沉沉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之间不断发问、学生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发问、学生解答的过程。通过多次的碰撞和交流,学生变得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在提问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再只停留于表面和形式,而是深入到了知識的内部和本质,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总之,只有教师重视学生的发问,课堂才会变得生动起来,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大大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和谐,教学效益也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畅霞.教师应重视对中小学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2).
[2] 秦小娟.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政府法制,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