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44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口服,对照组口服消炎痛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治疗儿童偏头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偏头痛;儿童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381-02
中图分类号:R 747.2
文献标识码:A
偏头痛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大约为2%~5%[1]。随着社会发展,中小学生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增大,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率增高。7岁儿童出现头痛及偏头痛的比例分别为37%及27%,14岁儿童则分别为69%及10.9%[2]。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儿童偏头痛,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1年3月~2006年9月我院儿科门诊共诊治偏头痛患儿144例,诊断采用Prensky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均列入观察对象[3]:①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②并有以下6项中至少3项:a:一侧头痛;b:头痛为搏动性;c:头痛时或不头痛时伴发作性腹痛,头痛时恶心或呕吐;d:休息或睡眠后完全或基本缓解;e:有视觉异常征兆;f:有偏头痛家族史。全组患儿均符合偏头痛诊断,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头痛,如:头痛性癫痫、颅内肿瘤、高血压、眼屈光不正、脑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7~11岁30例,~14岁42例,平均病程8.9个月,发作持续时间平均为3.9小时;对照组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7~11岁32例,~14岁40例,平均病程9.1个月,发作持续时间平均4.1小时。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口服(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生产),7~11岁,每次1片,~14岁,每次2片,每日3次。对照组予消炎痛片0.5~1.0 mg/(kg·次),每日3次,口服,谷维素片,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片,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前发给每位患儿家长头痛观察表,记录头痛发作次数、程度、伴随症状及服药后反应,每周来院随诊1次,4周评定疗效。
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好转50%以上;有效:上述各项指标好转,但在50%以下;无效: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4.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治疗组72例,显效47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72例,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χ2=8.36,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讨论
儿童时期大脑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而产生偏头痛。偏头痛的病理机制[4]:病理基础是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如果大脑皮质某部位出现过度的放电活动,或血脑屏障破坏,大量含钾液体向外渗出,使细胞间隙[K+]e超过12 mmol/L,则胶质细胞的缓冲作用消失。胶质细胞内钾导致±20 mV的胶质细胞去极化,后者引起缓慢的抑制性电位扩展,此时钠、钙、氯进入神经细胞,水分则进入胶质细胞,最终促发典型偏头痛时神经障碍。偏头痛发作通常是阵发性、跳动性或撞击性头痛,可使脑部的血管神经更加紧张,脑血管痉挛,脑缺氧缺血,细胞的ATP供应不足,钙泵功能失调,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受Ca2+调节酶如磷脂酶、蛋白酶、核酸酶被激活,胞浆膜成分被分解,花生四烯酸(AA)大量产生,当再灌注时产生大量的前列腺素、血栓素(TXA2)和氧自由基(OFR)使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致脑微循环障碍。复方丹参具有[5,6]:①扩张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氧缺血,增加脑内ATP含量;②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抑制血小板释放,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凝血,改善微循环;③阻止Ca2+内流,可直接清除体内大量的氧自由基(OFR),并通过微循环调节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使OFR生成减少,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膜损伤作用,促进器官功能修复与再生;④明显镇静作用。正是这些药理作用与偏头痛发病机制一致,同时因其具有镇静作用,才使偏头痛很快得到缓解。复方丹参治疗小儿偏头痛已被证实有效[5]。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儿童偏头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认为复方丹参是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吴希如,林 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3-637.
[2]魏克伦.现代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60.
[3]姚宝珍,丁 琼,刘智胜.儿童偏头痛与癫痫相关性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3):235-237.
[4]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77-1078.
[5]赵 珊.复方丹参治疗偏头痛26例[J].临床荟萃,2006,21(12):910.
[6]李 玮,刘爱华.复方丹参光量子液体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6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4):249.
(收稿日期:2007-04-30 修回日期:2007-07-02)
(编辑:梁明佩)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偏头痛;儿童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381-02
中图分类号:R 747.2
文献标识码:A
偏头痛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大约为2%~5%[1]。随着社会发展,中小学生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增大,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率增高。7岁儿童出现头痛及偏头痛的比例分别为37%及27%,14岁儿童则分别为69%及10.9%[2]。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儿童偏头痛,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1年3月~2006年9月我院儿科门诊共诊治偏头痛患儿144例,诊断采用Prensky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均列入观察对象[3]:①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②并有以下6项中至少3项:a:一侧头痛;b:头痛为搏动性;c:头痛时或不头痛时伴发作性腹痛,头痛时恶心或呕吐;d:休息或睡眠后完全或基本缓解;e:有视觉异常征兆;f:有偏头痛家族史。全组患儿均符合偏头痛诊断,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头痛,如:头痛性癫痫、颅内肿瘤、高血压、眼屈光不正、脑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7~11岁30例,~14岁42例,平均病程8.9个月,发作持续时间平均为3.9小时;对照组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7~11岁32例,~14岁40例,平均病程9.1个月,发作持续时间平均4.1小时。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口服(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生产),7~11岁,每次1片,~14岁,每次2片,每日3次。对照组予消炎痛片0.5~1.0 mg/(kg·次),每日3次,口服,谷维素片,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片,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前发给每位患儿家长头痛观察表,记录头痛发作次数、程度、伴随症状及服药后反应,每周来院随诊1次,4周评定疗效。
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好转50%以上;有效:上述各项指标好转,但在50%以下;无效: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4.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治疗组72例,显效47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72例,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χ2=8.36,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讨论
儿童时期大脑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而产生偏头痛。偏头痛的病理机制[4]:病理基础是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如果大脑皮质某部位出现过度的放电活动,或血脑屏障破坏,大量含钾液体向外渗出,使细胞间隙[K+]e超过12 mmol/L,则胶质细胞的缓冲作用消失。胶质细胞内钾导致±20 mV的胶质细胞去极化,后者引起缓慢的抑制性电位扩展,此时钠、钙、氯进入神经细胞,水分则进入胶质细胞,最终促发典型偏头痛时神经障碍。偏头痛发作通常是阵发性、跳动性或撞击性头痛,可使脑部的血管神经更加紧张,脑血管痉挛,脑缺氧缺血,细胞的ATP供应不足,钙泵功能失调,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受Ca2+调节酶如磷脂酶、蛋白酶、核酸酶被激活,胞浆膜成分被分解,花生四烯酸(AA)大量产生,当再灌注时产生大量的前列腺素、血栓素(TXA2)和氧自由基(OFR)使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致脑微循环障碍。复方丹参具有[5,6]:①扩张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氧缺血,增加脑内ATP含量;②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抑制血小板释放,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凝血,改善微循环;③阻止Ca2+内流,可直接清除体内大量的氧自由基(OFR),并通过微循环调节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使OFR生成减少,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膜损伤作用,促进器官功能修复与再生;④明显镇静作用。正是这些药理作用与偏头痛发病机制一致,同时因其具有镇静作用,才使偏头痛很快得到缓解。复方丹参治疗小儿偏头痛已被证实有效[5]。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儿童偏头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认为复方丹参是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吴希如,林 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3-637.
[2]魏克伦.现代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60.
[3]姚宝珍,丁 琼,刘智胜.儿童偏头痛与癫痫相关性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3):235-237.
[4]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77-1078.
[5]赵 珊.复方丹参治疗偏头痛26例[J].临床荟萃,2006,21(12):910.
[6]李 玮,刘爱华.复方丹参光量子液体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6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4):249.
(收稿日期:2007-04-30 修回日期:2007-07-02)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