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谢稚柳谈凭吊张大千故居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看到一篇《于中令拜访陈佩秋世纪会》的报道,即2019年8月14日,于右任先生公子于中令等人因《于右任草书千字文》的出版签售特意拜访已故的谢稚柳先生夫人陈佩秋。读罢这篇报道,勾起我回忆27年前聆听谢稚柳先生谈在台湾凭吊张大千故居的往事。
  1992年5月14日,上海海外聯谊会联谊书画社与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在上海美术馆联合举办会期一周的“海峡两岸当代水墨画联展”。该画展汇集了两岸当代一流画家(上海朱屺瞻、谢稚柳、程十发等48人,台湾李奇茂、王南雄、江明贤等71人)百余幅力作,是迄今为止两岸绘画最高水准的交流。6月19日,应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邀请,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知名鉴赏家、书画家谢稚柳和知名画家刘旦宅赴台湾作为期十天的访问,这是海峡两岸疏离间隔40多年来,大陆画家首次访台。回沪后,7月的一天,我与同事卞直忠前往上海巨鹿路谢老家拜访并归还他展出的画作。谢老在客厅“壮暮堂”热情接待我们,并饶有兴味地聊起在台湾凭吊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的情形。谢老说,他与张大千是多年的至交。1949年后,海天阻隔,相见为难,故益增彼此的思念。张大千去世前两年,还托人带给谢老一幅青绿山水。谢老说,张大千坟就在故居园内的梅林之中,坟上一方巨石,镌刻着张大千手书“梅丘”两字。此时此景,令谢老倍感伤怀,便吟出一首悼诗:“知己犹存海内亲,云天万里隔苍溟。今来泪洒梅丘土,恨不重逢是此生。”谢老还对我们说了一件事。他说,前些年,曾有人议论张大千破坏过敦煌壁画。谢老1942年曾在敦煌帮助张大千整理和研究相关资料,所以有记者问及此事。谢老回答说,他不是为老朋友说话,“张大千敲掉过一块墙是真的,但说他破坏绝对错了,他是有功劳的”。原来,那条甬道,住过难民,烟熏火烤,墙上的画早已模糊掉了。但从一个凹洞中看去,仿佛后面有东西,于是张找人敲掉那块墙。这一敲,敲出了新的壁画。经谢老考证,此壁画成于唐朝开元天宝间。那天告辞时,谢老与我们合影留念,并在我的一本记事本上题写苍劲老辣的“文化生活”四字赠我。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退休干部)
其他文献
钓鱼台是我国接待外国领导人的重要场所。我亲自参加了它的修建工作。1958年“大跃进”时我还在外交学院上学,就参加了两次义务劳动:一次是修建两座楼间通道和一座小桥,以增添“小桥流水” 的情趣;另一次是负责擦净一座楼的全部玻璃窗,以迎接十周年国庆正式开幕典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园中最大的十八号楼(即现在芳菲园原址),它首次开放就接待了当年“N0.1好朋友”赫鲁晓夫。可是吃力不讨好,反被第一位国宾指手划脚
期刊
可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第1期《世纪》刚刚收到,我赶紧阅读,有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1980年四千人大會是1949年后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一环,其派生出来的许多情况,至今还在影响各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能清楚其影响力。《世纪》旧事重提(编者按:指潘潮玄先生《1980年四千人大会讨论〈决议〉亲历记》一文),是有眼光的。潘老师的文章写得也好,他是大会参与者,是亲历者,又是学者身份,更难得,期望他有
期刊
此丁宁非彼丁玲  听到丁宁,人们总以为就是丁玲。殊不知彼丁玲更多的是因为政治因素受到世人关注,而此丁宁早在23岁时,即以“江南才女”闻名于世。  丁宁自幼聪慧非常。6岁时在私塾外嬉戏,先生把她叫进来,罚她对对子。出上联“皮脸鬼”,她俏皮地对“肉头人”,嘲笑先生大腹便便。  大家不知道,丁宁还是文武双全的奇侠女。她曾师从武术名家刘声如,学习过八卦掌和剑术。据说有次她本人乘坐人力车,遇到对面有小汽车撞
期刊
在教会学校搞学运  1937年夏,我还在上海中西女中求学时,有一天学校通知我,代表海涵堂(相当于青年会)去八仙桥青年会开会。主持会议的是沪江大学的学生俞沛文(曾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他倡议各教會学校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全市性的学生组织。不久,成立了“上海基督教学校团体联合会”(下简称“上海联”)。这是一个由党领导控制、以灰色面貌在学生界开展活动的组织,我是七名执委之一。也许看我表现积极,并得悉我有意
期刊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该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布,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结果。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曾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曾撰写《建国大纲》,1931年中共起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6年周恩来代表中共向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提出《和平建国纲领草案》。随着
期刊
在章太炎众多学生与弟子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弟子,他对政治的兴趣与热衷仅次于乃师,他对学术的钻研与创新也不在一般弟子之下,他就是曹聚仁先生。二三十年前社会上有一股“曹热”,人们对他的经历与治学都抱着极大兴趣,直到如今他的影响犹在。 “文革”后的“改革开放”,首先来自思想的解放,一些人开始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如王元化、李慎之、李泽厚……比他们稍年长一点如曹聚仁、钱穆等等,他们无论如何是扮演了思想解放、
期刊
我父亲杨村彬(1911年7月—1989年11月)一辈子献身艺术,喜爱歌德的名句:“浮生若梦,艺术千秋!”他弘扬民族文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断探索中国话剧民族化,创作、编导了许多观众欢迎的好戏,教育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1964年初,父亲刚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导演了3部参加华东话剧汇演的话剧《叶尔绍夫兄弟》《年青的一代》《一家人》,还为上海戏曲学校京剧毕业班导演了周总理指定的出国剧目《杨门女将
期刊
2020年是祖父项松茂140周年诞辰。祖父的英名,真正知道的人甚少。如果说起固本肥皂,可能上海滩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所耳闻。固本肥皂在上世纪初以质优价廉深得中国百姓的喜爱,是驰名全国的民族品牌。祖父和五洲大药房不仅是国货企业的一面旗帜,而且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祖父为营救“五洲”11位员工(义勇军战士)被日寇秘密杀害,成为商界的民族英雄。  祖父做人的准则:一个是“节”,  一个是“义”  
期刊
近些年,有个别人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利用出版某部传记的机会,在书中塞进了所谓“粟裕因三次擅权而在军委扩大会上受到批评”之说,企图否定中共中央军委为粟裕平反的结论。此书广为流传,造成了恶劣影响。针对所谓“三次擅权说”的不实之辞,笔者将根据朱楹将军(粟裕秘书)提供的几份档案,以客观事实作为佐证,分别予以澄清。  一、驳所谓“自行布置准备攻占马祖列岛”  解放金门、马祖,是中共中央军委的决策。1954年
期刊
一张老照片勾起的琐忆  近日整理文稿,不意翻出了一张颇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是1983年在北京参加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工作会议时我与王力先生和欧阳中石先生叙谈的留影,不禁勾起我的一些琐忆。  王力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语言学界泰斗级的学者。他是作为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的名誉校长出席这次会议的。当时中石兄任教于首都师大,兼任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逻辑教研室主任。我当时是中国逻辑与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