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实施背景
此案例是笔者历年来在所任教学校,个人对所任教班级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资料。以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例,我所任教的班级共42名学生,该案例的实施对象主要为班级内一些学习基础较差、思想较落后的后进生,为帮助这些后进生跟上教学进度,增加学习兴趣与信心、稳定安心学习、不断追求上进而专门制定的一套学习计划。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同于语文、英语等依赖记忆的科目,主动探索,积极实践,手脑共用,师生及生生间合作交流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其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案例主要实施对象为班级内6名数学基础较差的后进生,由于基础理论相对薄弱,数学成绩靠后,这些后进生普遍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感到恐惧甚至厌倦,对于过去所学内容掌握不牢,对于新学习的内容更感吃力,出现听不懂、学不会、恐惧学、不好意思问、自甘堕落的恶行循环。我针对这些后进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设计出一套由浅入深,互帮互助的教育教学方案,使这些后进生能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与乐趣。同时,通过同学间的互助互动,协作完成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念。
三、案例实施具体过程
1.了解班内学生基础知识水平,选出实验对象
首先,我根据以往已学内容和本学期新教学内容,设计出一套能力评估试卷。试卷题目难易程度适中,由浅入深,由窄至广,能通过学生分数与错题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学生的数学现有水平。阅卷后,从班内选出分数最低,基础较差的6名同学为此次帮助对象。通过与该6名学生沟通交流,使其充分了解了老师的教学目的,并取得其信任和配合,6名学生均表示愿意参与并保证完成课业任务。
2.量身定制作业,及时沟通调整,定期测验反馈
针对6名后进生的现有基础情况,总结归纳出6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老师从课余书中找出相应部分的练习题,设计出6套独立试卷。该6套试卷总题数均为10题,试卷题目均不重复,难易度安排为较浅显较基础的题目,目的为使后进生做题时不会因难度太大而产生退缩情绪。试卷的最后一道题目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为较容易的开放性试题,这样既提高了后进生的做题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试卷设计完成后,分别发给6名学生,并规定2天之内做完。完成后将手里试卷依次传给下一名同学,并同样在2天之内完成。以此类推,直到2个星期后,6名同学均完成了6份试卷。在试卷的完成过程中,如遇到难解的题目,鼓励询问之前做过该卷的同学,请教帮助或共同探讨。一轮过后,若仍有题目是6名同学讨论后均未解决的,老师给予帮助解答。计划实施过程中,老师积极与6名同学沟通,了解作业完成的情况,难易程度是否适合,题量是否适中,并根据反馈结果,适当增加了题目难度和题量,并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感受。
两个星期后,进行一次小范围测验,测验内容为6套试卷所涉及的内容,难易度稍增加,通过此次测验的结果,进一步了解6名后进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制定下一轮的作业内容,同时使作业内容逐步跟上教学进度。案例实施完成后,进行一次全班级考试,内容涉及新旧知识,难度适合全班多数同学。评分比较后,观察实施案例的具体收效。
四、案例实施后的收效
经过四轮,为期近四个月的师生思想交流、作业及测试后,6名后进生在数学的学习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安心继续学习,增强了争取更大进步的信心。首先,由于在正常课时及作业之外增加了6名学生的作业量,使其在做题的熟练度和牢固度方面显著提高。通过及时沟通了解到,在布置作业的初期学生均感到压力和困难,做试卷的时间平均为2-3个小时。后期明显感觉到多数题目可以应对自如,平均完成时间提升为1-2小时,仅有1-2道题感到困难,但也有些许解题思路,相比与之前毫无头绪要好得多。其次,由于试卷难易度适中,且是为后进生量身定做,使其在由浅入深的解题过程中明显感受到自身解题水平的不断提高,6名学生均表示在过程中感受到以前未有过的成就感,并表示面对问题的信心大大提高,不会想要躲闪或是逃避。再次,由于试卷设计了结合实际的发散性题目,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不是枯燥无味,困难重重的,并且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一方面由于6名学生学习成绩相近,没有来自成绩的等级划分感,且老师鼓励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们敢于说出自己不会,敢于请教其他同学,且乐于共同探讨,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另一方面,老师规定六个人全部探讨过后仍不会的问题才可以问老师,使得学生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了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脱离对老师的完全依赖。
五、关于本案例的教育教学反思
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均不同于其他科目,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更要引导学生享受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这“过程”不仅能辅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有形和无形价值,增强学以致用,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并感受生活与所学学科新知识的联系,从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体验本学科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在本学科学习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能自觉萌发安心学习,相信自我,自身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转变错误与落后的思想,争取其它学科也能取得较大进步的思想和行为。几年来,本人所任教的班级在各学期的县期末统考中数学科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等均居于学校前列,受到全校师生及社会群众等多方面的好评。
这一教学案例引发了三个方面的思考:
1.教的思考:本案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策划者、引导者、交流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朋友、甚至互换了位置而成为了学生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教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反馈,聆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这就使得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基本,除了这些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和精力去了解学生,把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个体化,从而更好地教授学生。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只要施与适当的正确的学习引导和学习方案,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这是否能说明没有笨学生而只有“笨”老师呢?
2.学的思考:学生任务已从学会逐渐转变为会学,用自主学习去取代接受式学习。案例中的学生没有只停留在“你问我答”的阶段,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去思考问题,“你问我想我研究我答”,从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同时,案例中的教学模式、试卷设计、老师沟通等等都是希望学生不仅仅依靠自己的脑袋当成任务去学,而是希望能带着自己的信心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去享受。因为源自快乐和自信而学习到的东西远比源自压力和任务而去学习的东西更深、更广、更牢、更有意义。
3.育人的思考:古话说教书育人,教书是标,育人才是本。老师教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加减乘除,更是人生里的取舍沉浮。教育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应以学生的聪明或是愚笨进行区别对待。几年来,由于采取了本案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感情,并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工作效果良好,我所任教班级都没有出现学生半途辍学的现象;同时也带动了不少教师自觉不断摒弃落后思想,采取优化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如何做才能在教育事业中,既推助尖子生更上一层楼,又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科名中学)
此案例是笔者历年来在所任教学校,个人对所任教班级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资料。以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例,我所任教的班级共42名学生,该案例的实施对象主要为班级内一些学习基础较差、思想较落后的后进生,为帮助这些后进生跟上教学进度,增加学习兴趣与信心、稳定安心学习、不断追求上进而专门制定的一套学习计划。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同于语文、英语等依赖记忆的科目,主动探索,积极实践,手脑共用,师生及生生间合作交流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其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案例主要实施对象为班级内6名数学基础较差的后进生,由于基础理论相对薄弱,数学成绩靠后,这些后进生普遍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感到恐惧甚至厌倦,对于过去所学内容掌握不牢,对于新学习的内容更感吃力,出现听不懂、学不会、恐惧学、不好意思问、自甘堕落的恶行循环。我针对这些后进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设计出一套由浅入深,互帮互助的教育教学方案,使这些后进生能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与乐趣。同时,通过同学间的互助互动,协作完成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念。
三、案例实施具体过程
1.了解班内学生基础知识水平,选出实验对象
首先,我根据以往已学内容和本学期新教学内容,设计出一套能力评估试卷。试卷题目难易程度适中,由浅入深,由窄至广,能通过学生分数与错题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学生的数学现有水平。阅卷后,从班内选出分数最低,基础较差的6名同学为此次帮助对象。通过与该6名学生沟通交流,使其充分了解了老师的教学目的,并取得其信任和配合,6名学生均表示愿意参与并保证完成课业任务。
2.量身定制作业,及时沟通调整,定期测验反馈
针对6名后进生的现有基础情况,总结归纳出6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老师从课余书中找出相应部分的练习题,设计出6套独立试卷。该6套试卷总题数均为10题,试卷题目均不重复,难易度安排为较浅显较基础的题目,目的为使后进生做题时不会因难度太大而产生退缩情绪。试卷的最后一道题目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为较容易的开放性试题,这样既提高了后进生的做题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试卷设计完成后,分别发给6名学生,并规定2天之内做完。完成后将手里试卷依次传给下一名同学,并同样在2天之内完成。以此类推,直到2个星期后,6名同学均完成了6份试卷。在试卷的完成过程中,如遇到难解的题目,鼓励询问之前做过该卷的同学,请教帮助或共同探讨。一轮过后,若仍有题目是6名同学讨论后均未解决的,老师给予帮助解答。计划实施过程中,老师积极与6名同学沟通,了解作业完成的情况,难易程度是否适合,题量是否适中,并根据反馈结果,适当增加了题目难度和题量,并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感受。
两个星期后,进行一次小范围测验,测验内容为6套试卷所涉及的内容,难易度稍增加,通过此次测验的结果,进一步了解6名后进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制定下一轮的作业内容,同时使作业内容逐步跟上教学进度。案例实施完成后,进行一次全班级考试,内容涉及新旧知识,难度适合全班多数同学。评分比较后,观察实施案例的具体收效。
四、案例实施后的收效
经过四轮,为期近四个月的师生思想交流、作业及测试后,6名后进生在数学的学习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安心继续学习,增强了争取更大进步的信心。首先,由于在正常课时及作业之外增加了6名学生的作业量,使其在做题的熟练度和牢固度方面显著提高。通过及时沟通了解到,在布置作业的初期学生均感到压力和困难,做试卷的时间平均为2-3个小时。后期明显感觉到多数题目可以应对自如,平均完成时间提升为1-2小时,仅有1-2道题感到困难,但也有些许解题思路,相比与之前毫无头绪要好得多。其次,由于试卷难易度适中,且是为后进生量身定做,使其在由浅入深的解题过程中明显感受到自身解题水平的不断提高,6名学生均表示在过程中感受到以前未有过的成就感,并表示面对问题的信心大大提高,不会想要躲闪或是逃避。再次,由于试卷设计了结合实际的发散性题目,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不是枯燥无味,困难重重的,并且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一方面由于6名学生学习成绩相近,没有来自成绩的等级划分感,且老师鼓励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们敢于说出自己不会,敢于请教其他同学,且乐于共同探讨,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另一方面,老师规定六个人全部探讨过后仍不会的问题才可以问老师,使得学生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了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脱离对老师的完全依赖。
五、关于本案例的教育教学反思
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均不同于其他科目,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更要引导学生享受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这“过程”不仅能辅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有形和无形价值,增强学以致用,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并感受生活与所学学科新知识的联系,从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体验本学科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在本学科学习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能自觉萌发安心学习,相信自我,自身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转变错误与落后的思想,争取其它学科也能取得较大进步的思想和行为。几年来,本人所任教的班级在各学期的县期末统考中数学科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等均居于学校前列,受到全校师生及社会群众等多方面的好评。
这一教学案例引发了三个方面的思考:
1.教的思考:本案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策划者、引导者、交流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朋友、甚至互换了位置而成为了学生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教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反馈,聆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这就使得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基本,除了这些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和精力去了解学生,把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个体化,从而更好地教授学生。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只要施与适当的正确的学习引导和学习方案,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这是否能说明没有笨学生而只有“笨”老师呢?
2.学的思考:学生任务已从学会逐渐转变为会学,用自主学习去取代接受式学习。案例中的学生没有只停留在“你问我答”的阶段,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去思考问题,“你问我想我研究我答”,从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同时,案例中的教学模式、试卷设计、老师沟通等等都是希望学生不仅仅依靠自己的脑袋当成任务去学,而是希望能带着自己的信心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去享受。因为源自快乐和自信而学习到的东西远比源自压力和任务而去学习的东西更深、更广、更牢、更有意义。
3.育人的思考:古话说教书育人,教书是标,育人才是本。老师教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加减乘除,更是人生里的取舍沉浮。教育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应以学生的聪明或是愚笨进行区别对待。几年来,由于采取了本案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感情,并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工作效果良好,我所任教班级都没有出现学生半途辍学的现象;同时也带动了不少教师自觉不断摒弃落后思想,采取优化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如何做才能在教育事业中,既推助尖子生更上一层楼,又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科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