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2008年2月22日止,日本主流媒体对3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专题报道仍然很少。现仅将朝日新闻于2月22日对胡锦涛第二届任期的长篇报道综述如下:
该文中先对首脑人事安排进行预测,预测习近平将出任国家副主席,李克强为第一副总理。
再者,预测机构改革,将导入“大部门制”。中国国务院除办公厅,辖28个部、委员会及18个直属机关,大大超过内阁为12个府省的日本等主要国家,虽有直线领导的行政体系,但有超过80个的职责重复。因此,按政策领域分类整编的“大部门制”方针将在这次全国人代会上表决。而胡锦涛在2007年10月党代会上曾明确提出“推进机构统合,摸索将各职能有机整合的大部门制”。
最后,则是在经济政策方面,关注中国政府将如何解决通货膨胀的难题。胡锦涛在2007年秋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迫切需要“转换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2008年1月上旬开始的雪灾,造成运输瘫痪,加剧了食品价格上涨,1月份的消费物价上升指数创11年来新高,高达7%。2007年“两会”时,温家宝提出2007年把物价上涨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但实际达到了4.8%。虽然2007年GDP紧逼世界第三位德国,但城乡差距、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严重。
从报道的先后顺序及篇幅看,中国高层的人事变动仍然是日本媒体关注的第一要务。对主要人物的报道重点更涉及到人脉关系,并配备图像构绘出其人脉系列,令读者一目了然。当然,文图并茂,浅显易懂是日本表达方式的一大特点,亦为日本媒体的特长。但是,凡属有关政权调整的专题报道和重点报道中所涉及的人事解读仍然使用了日本惯有的思维方式。
日本式读解指基本按照日本式的人际关系来认识并反映外国的人际关系。那么,日本式的人际关系和外国有哪些不同呢?借此机会,笔者仅就其整体轮廓之一角略作介绍。
与各国相比较,日本人不善于也不赏识横向交往,及其注重停留在同行业、同范围、同路人为主的小圈子交流。每个人虽然都从属于某个或公或私的小圈子,但圈子与圈子之间却相对的封闭,一般无双向深层交流。日本思想家丸山真男曾对此状态做过形象的比喻,他说这种圈子关系就像许多章鱼罐,罐与罐之间是密封的。这种结构事实上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形成了以非流动为本的人际关系的模式,因此日本人的交往对象基本都限定在特定的圈子内,并极其重视与圈内人的共鸣、同步,以维系这种社会生态。这样自然滋生了集团主义的行为方式;为集团而忍让、献身的企业文化;无论条件待遇如何,以终生供职于一社为美德的敬业精神。直至今天,日本社会对调动工作次数多的人仍然持怀疑态度。
由于章鱼罐式人际关系与礼教相结合,罐内的成员以与他人协调为美,自觉默守各自的定位范围,以避免与其他成员发生摩擦。久而久之,谨小慎微的处事方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另外,个人与集团的从属关系之基准不是理念和原则,也不是道德和宗教,而是个人间、上下级间的感情纽带。
不过,对内是纵向的等级关系,对外由所属集团代表担当交涉,分担明确,安分守己是从上到下的公共意识,社会程序。在程序的轨道上,每个人的位置及派系都很透明,而横向关系则无意中扰乱了固有的程序。所以,日本人一个心眼儿按程序思维、行事,以至于将外国的人事变动也依照程序解读,并划出罐式派系结构图,给当事者定位。很早以前我就和日本友人讨论过,这种解读与以理念为凝聚力的外国现实难免产生差距,回答是:这种解读才能令日本读者接受。
看来,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民众的价值取向及认知范围的差异越来越多地显露了出来。
(稿件反馈请发至zhoujin_gongwu
@sina.com欢迎读者与主人持人交流。)
责编:周瑾
该文中先对首脑人事安排进行预测,预测习近平将出任国家副主席,李克强为第一副总理。
再者,预测机构改革,将导入“大部门制”。中国国务院除办公厅,辖28个部、委员会及18个直属机关,大大超过内阁为12个府省的日本等主要国家,虽有直线领导的行政体系,但有超过80个的职责重复。因此,按政策领域分类整编的“大部门制”方针将在这次全国人代会上表决。而胡锦涛在2007年10月党代会上曾明确提出“推进机构统合,摸索将各职能有机整合的大部门制”。
最后,则是在经济政策方面,关注中国政府将如何解决通货膨胀的难题。胡锦涛在2007年秋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迫切需要“转换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2008年1月上旬开始的雪灾,造成运输瘫痪,加剧了食品价格上涨,1月份的消费物价上升指数创11年来新高,高达7%。2007年“两会”时,温家宝提出2007年把物价上涨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但实际达到了4.8%。虽然2007年GDP紧逼世界第三位德国,但城乡差距、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严重。
从报道的先后顺序及篇幅看,中国高层的人事变动仍然是日本媒体关注的第一要务。对主要人物的报道重点更涉及到人脉关系,并配备图像构绘出其人脉系列,令读者一目了然。当然,文图并茂,浅显易懂是日本表达方式的一大特点,亦为日本媒体的特长。但是,凡属有关政权调整的专题报道和重点报道中所涉及的人事解读仍然使用了日本惯有的思维方式。
日本式读解指基本按照日本式的人际关系来认识并反映外国的人际关系。那么,日本式的人际关系和外国有哪些不同呢?借此机会,笔者仅就其整体轮廓之一角略作介绍。
与各国相比较,日本人不善于也不赏识横向交往,及其注重停留在同行业、同范围、同路人为主的小圈子交流。每个人虽然都从属于某个或公或私的小圈子,但圈子与圈子之间却相对的封闭,一般无双向深层交流。日本思想家丸山真男曾对此状态做过形象的比喻,他说这种圈子关系就像许多章鱼罐,罐与罐之间是密封的。这种结构事实上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形成了以非流动为本的人际关系的模式,因此日本人的交往对象基本都限定在特定的圈子内,并极其重视与圈内人的共鸣、同步,以维系这种社会生态。这样自然滋生了集团主义的行为方式;为集团而忍让、献身的企业文化;无论条件待遇如何,以终生供职于一社为美德的敬业精神。直至今天,日本社会对调动工作次数多的人仍然持怀疑态度。
由于章鱼罐式人际关系与礼教相结合,罐内的成员以与他人协调为美,自觉默守各自的定位范围,以避免与其他成员发生摩擦。久而久之,谨小慎微的处事方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另外,个人与集团的从属关系之基准不是理念和原则,也不是道德和宗教,而是个人间、上下级间的感情纽带。
不过,对内是纵向的等级关系,对外由所属集团代表担当交涉,分担明确,安分守己是从上到下的公共意识,社会程序。在程序的轨道上,每个人的位置及派系都很透明,而横向关系则无意中扰乱了固有的程序。所以,日本人一个心眼儿按程序思维、行事,以至于将外国的人事变动也依照程序解读,并划出罐式派系结构图,给当事者定位。很早以前我就和日本友人讨论过,这种解读与以理念为凝聚力的外国现实难免产生差距,回答是:这种解读才能令日本读者接受。
看来,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民众的价值取向及认知范围的差异越来越多地显露了出来。
(稿件反馈请发至zhoujin_gongwu
@sina.com欢迎读者与主人持人交流。)
责编: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