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34b/c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iR-34b/c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联性。

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重性抑郁障碍患者302例和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27例,于入组当日检测其P300数据。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样本的miR-34b/c基因位点多态性。

结果

(1)单位点分析中,纳入分析的三个位点rs4938723、rs2187473和rs28757623在抑郁障碍患者和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rs4938723-rs2187473-rs28757623的C-C-C型在抑郁障碍患者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46;OR=1.322,95%CI=1.004~1.740);(2)与对照组相比,重性抑郁障碍患者P300的N2、P3a、P3b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性抑郁障碍患者P300指标在miR-34b/c基因rs28757623位点含有G等位基因(G/G+G/C基因型)组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G等位基因组N1、P3a、P3b潜伏期[分别为(90.80±28.62)ms,(281.79±37.89)ms,(323.87±41.17)ms]长于CC基因型组[分别为(77.40±20.96)ms,(253.00±34.36)ms,(297.30±23.7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R-34b/c基因rs4938723-rs2187473-rs28757623单倍型CCC与重性抑郁障碍存在关联,可能为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iR-34b/c基因rs28757623多态性与P300主成分潜伏期相关联,提示遗传因素对重性抑郁障碍认知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环腺苷酸(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基因多态性(rs889895,rs3770704,rs2551645,rs4675690)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rs7124442,rs10835210)交互作用是否与反复发作抑郁症有关。方法提取768例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及51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DNA,通过质谱分析检测5个标签SNP(tag SNP)
目的报道1例恶性石骨症患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远期视功能变化。方法 1岁2个月女性患儿,诊断为恶性石骨症,行HLA全相合的CD+34细胞分选的无血缘相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的探讨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lcium channel,voltage-dependent,L type,alpha 1C subunit,CACNA1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纳入1 4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 153名正常对照,采用连接酶检测-聚合酶链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DR-PC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的两个功能多态性位点(5-HTTLPR和STin2VNTR)与酒精使用障碍的关联性。方法对281例酒精障碍患者(AUDIT评分≥10)和277例健康对照(AUDIT评分≤5)的上述两个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病例-对照关联性分析。结果该人群正常对照中5-HTTLPR的L等位基因频率为39.01%、STin2VNTR的10等位基因频率为8
目的探讨慢性酒依赖患者戒酒期外周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收集21例慢性酒精依赖男性患者(患者组)与21例健康体检男性(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使用HAMD-24和酒精依赖筛查量表(michigan alcoholism screening test,MAST)进行调查评估。分别测定患者组和对照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
目的探讨抑郁症不同发作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的快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支持。方法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纳入单次抑郁发作患者(A组,n=22),复发性抑郁患者(发作≥2次)(B组,n=26),卒中后抑郁患者(C组,n=19)。将2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4组入组时进行晚21时~次日晨6时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描记
目的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理论在正常人群中的适用性;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理论基础,了解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依据Keyes心理健康双因素理论,采用问卷法对1 900名浙江省正常人群进行消极、积极两个层面的心理健康调查,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浙江省人群中的拟合指数更为理想(χ2/df=3.63,RMR=0.04 ,RMSEA=0.095);不同心理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rs2030324和rs11030101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CR/测序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BDNF基因rs2030324、rs11030101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采用PANSS量表评估患者症状,分析rs
认知功能障碍作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纤维肌肉痛(FM)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其发生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事件相关电位(ERP)可实时客观反映大脑信息加工过程中脑电变化,为了解CFS、FM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神经机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提供了可能。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CFS、F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ERP研究文献,发现CFS患者在执行Oddball范式时主要表现出N200、P300潜伏期延长,P3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多态性位点rs7124442、rs6265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连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280例完成6周抗抑郁治疗的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进行BDNF基因型分型,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