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回归到实践的现实要求,是最终落脚点,是思想政治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化生活》培养公共参与素养要着重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丰富学生参与的知识、提升学生参与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参与的实践行动,让学生成为敢担当有责任心的优秀公民。
关键词:文化生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者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又是有机统一的。其中,公共参与素养是将其他三要素的观念落实到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和外化,是将“知”拓展到“行”,由理论回归到实践的现实要求,是最终落脚点。本文以《文化生活》教学为例,阐述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一、 公共参与素养:思想政治课顺应时代的需要
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公民为了维护或促进公共利益,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共道德所具备的知识、态度、意愿与能力。公民通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丰富了自身的精神生活,维护了自身的利益诉求,维护了公共秩序的合理运行,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曾几何时,由于过于片面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导致公民习惯于被动地服从国家、社会和集体,缺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的主动性和热情。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开放精神大变革的现代化转型新时代,民主政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催生与激发,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是公共事务的“看客”或“旁观者”。
但是,人们公共参与的素养还不高,主要表现为公共参与的知识匮乏、公共参与的美德欠缺、公共参与的能力不足、公共参与的行动不够,难以具体有效地影响公共事务的运作。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体素养、实现个体由“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使同学们成为敢担当有责任心的公民。
《文化生活》模块,以文化为核心,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为主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以文化交流传播和文化发展创新为两翼。具体内容包括交流传播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等,都需要每一位有责任担当的公民积极参与其中。
二、 公共参与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 巧借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公共参与之意
虽说较之以前,我国公民公共参与的意识、参与的热情有所提高,但学生对社会公共领域各项事务的治理的理性认识和参与的自觉性,以及对公共道德意识、公共利益意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等方面还存在明显欠缺。同时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生成,轻视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过于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过于注重理论逻辑的分析,轻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这同样抑制了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与意愿。
泉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内容之前几周,笔者就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或课后,收集当地素材,如①建筑文化: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和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安平桥。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等许多风格各异的闽南建筑。②戏曲文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以及提线木偶、高甲戏、梨园剧等。③宗教文化:古寺庙开元寺、承天寺、天后宫、清净寺、草庵等宗教场所。在每次上课前五分钟连续展示泉州文化名城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成就,使同学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如何继承发展创新家乡文化,提高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自觉,树立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文化强国强乡的意识。
(二) 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公共参与之知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多样,有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材外,我校还开设了众多的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还有师生本身不同的生活经历、学习方式方法;還有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网络资源、家长资源等校外课程资源。
在讲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时,笔者播放“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自拍纪录短片,让学生感性了解前人在进行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是遵守了什么参与规则、承担什么参与责任、掌握了什么参与技巧。利用刘姓学生家长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现身说法,告诉学生要想较好地进行公共参与,必须具备一定的参与知识,如参与程序、掌握参与技巧,参与的意义,以及对所要参与的公共事务的当下状况、未来趋势,有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参与效果。反之,缺乏参与知识,参与的过程就会变成凑热闹的围观,达不到参与的目的和效果。
(三) 开展活动体验,提升学生公共参与之能
解决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与热情,即“想参与”,还要提升学生参与的素质与能力,即“能参与”“会参与”。公共参与的能力有很多,在这里重点指出学生应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涉能力、协商包容能力,以及辩护能力。
公共参与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因此语言表达要逻辑清晰,信息要准确真实;在公共参与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分歧,为了寻求共同的立场,人们需要准确理解他人语义、冷静客观分析不同立场观点、适时交换意见,要加强沟通交涉,善于接纳他人合理的诉求,对他人的观点抱开放、欣赏的态度,协商包容,超越自我的视角,为自己的立场做出辩护,实现从“异识”走向“共识”,达到既维护公共利益又维护自身利益的双重目的。 如在讲授“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这一框题时,如果只从考试角度来分析,那肯定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对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非常有用。笔者利用我校开办了国际课程实验班每年有上百名学生出国的便利,布置学生模拟体验当你身处他国时,你打算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如何向外国朋友宣传中华文化?当别人提出怀疑甚至不屑时,你如何做?又如在学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利用制作“班标”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阐述说明,对别人的质问进行辩护,对多种方案进行整合。
(四) 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公共参与之行
解决了“想参与”“会参与”“能参与”,公共参与素养还差“最后一公里”,就是“去参与”,要把公共参与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文化生活》中的公共参与的行动,可以表现参与文化决策、文化建设、文化监督等等。例如在学习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之前,笔者便布置学生开展与闽南文化相关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首先确定课题,必须结合学生既有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如《泉州特色小吃——土笋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闽南建筑风情》《泉州美食文化今朝与明日》《闽南茶文化发展与创新》《闽南语》《古井的前世、今世与未来》《闽南传统民俗——普渡》等等,采取个人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问卷等方式,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主题文化的发展创新方案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知识,养成科学态度,把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政治教研组与团委会、学生会合作,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举行经典歌曲大合唱,诗歌朗诵,硬笔书法比赛、毛笔字比赛;与语文组合作,进行对对联比赛。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的伟大实践中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梦。
再如,笔者还组织过学生到敬老院、永春珍卿希望小学等地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与爷爷奶奶们一起唱经典歌曲,看经典影片,教小朋友们咏诵经典诗词,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既充实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传播了传统文化。
上述四个方面的内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学生必须具备公共参与的积极态度,才能更努力地学习公共参与的知识,在相关知识的指引下开展公共参与的实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公共参与的能力,增强自身对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的价值体验。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16(1).
[2]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學科课程[J].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16(5).
[3]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5).
作者简介:赵爱辉,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第五中学。
关键词:文化生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者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又是有机统一的。其中,公共参与素养是将其他三要素的观念落实到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和外化,是将“知”拓展到“行”,由理论回归到实践的现实要求,是最终落脚点。本文以《文化生活》教学为例,阐述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一、 公共参与素养:思想政治课顺应时代的需要
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公民为了维护或促进公共利益,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共道德所具备的知识、态度、意愿与能力。公民通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丰富了自身的精神生活,维护了自身的利益诉求,维护了公共秩序的合理运行,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曾几何时,由于过于片面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导致公民习惯于被动地服从国家、社会和集体,缺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的主动性和热情。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开放精神大变革的现代化转型新时代,民主政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催生与激发,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是公共事务的“看客”或“旁观者”。
但是,人们公共参与的素养还不高,主要表现为公共参与的知识匮乏、公共参与的美德欠缺、公共参与的能力不足、公共参与的行动不够,难以具体有效地影响公共事务的运作。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体素养、实现个体由“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使同学们成为敢担当有责任心的公民。
《文化生活》模块,以文化为核心,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为主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以文化交流传播和文化发展创新为两翼。具体内容包括交流传播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等,都需要每一位有责任担当的公民积极参与其中。
二、 公共参与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 巧借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公共参与之意
虽说较之以前,我国公民公共参与的意识、参与的热情有所提高,但学生对社会公共领域各项事务的治理的理性认识和参与的自觉性,以及对公共道德意识、公共利益意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等方面还存在明显欠缺。同时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生成,轻视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过于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过于注重理论逻辑的分析,轻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这同样抑制了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与意愿。
泉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内容之前几周,笔者就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或课后,收集当地素材,如①建筑文化: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和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安平桥。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等许多风格各异的闽南建筑。②戏曲文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以及提线木偶、高甲戏、梨园剧等。③宗教文化:古寺庙开元寺、承天寺、天后宫、清净寺、草庵等宗教场所。在每次上课前五分钟连续展示泉州文化名城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成就,使同学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如何继承发展创新家乡文化,提高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自觉,树立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文化强国强乡的意识。
(二) 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公共参与之知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多样,有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材外,我校还开设了众多的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还有师生本身不同的生活经历、学习方式方法;還有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网络资源、家长资源等校外课程资源。
在讲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时,笔者播放“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自拍纪录短片,让学生感性了解前人在进行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是遵守了什么参与规则、承担什么参与责任、掌握了什么参与技巧。利用刘姓学生家长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现身说法,告诉学生要想较好地进行公共参与,必须具备一定的参与知识,如参与程序、掌握参与技巧,参与的意义,以及对所要参与的公共事务的当下状况、未来趋势,有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参与效果。反之,缺乏参与知识,参与的过程就会变成凑热闹的围观,达不到参与的目的和效果。
(三) 开展活动体验,提升学生公共参与之能
解决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与热情,即“想参与”,还要提升学生参与的素质与能力,即“能参与”“会参与”。公共参与的能力有很多,在这里重点指出学生应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涉能力、协商包容能力,以及辩护能力。
公共参与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因此语言表达要逻辑清晰,信息要准确真实;在公共参与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分歧,为了寻求共同的立场,人们需要准确理解他人语义、冷静客观分析不同立场观点、适时交换意见,要加强沟通交涉,善于接纳他人合理的诉求,对他人的观点抱开放、欣赏的态度,协商包容,超越自我的视角,为自己的立场做出辩护,实现从“异识”走向“共识”,达到既维护公共利益又维护自身利益的双重目的。 如在讲授“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这一框题时,如果只从考试角度来分析,那肯定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对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非常有用。笔者利用我校开办了国际课程实验班每年有上百名学生出国的便利,布置学生模拟体验当你身处他国时,你打算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如何向外国朋友宣传中华文化?当别人提出怀疑甚至不屑时,你如何做?又如在学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利用制作“班标”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阐述说明,对别人的质问进行辩护,对多种方案进行整合。
(四) 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公共参与之行
解决了“想参与”“会参与”“能参与”,公共参与素养还差“最后一公里”,就是“去参与”,要把公共参与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文化生活》中的公共参与的行动,可以表现参与文化决策、文化建设、文化监督等等。例如在学习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之前,笔者便布置学生开展与闽南文化相关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首先确定课题,必须结合学生既有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如《泉州特色小吃——土笋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闽南建筑风情》《泉州美食文化今朝与明日》《闽南茶文化发展与创新》《闽南语》《古井的前世、今世与未来》《闽南传统民俗——普渡》等等,采取个人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问卷等方式,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主题文化的发展创新方案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知识,养成科学态度,把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政治教研组与团委会、学生会合作,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举行经典歌曲大合唱,诗歌朗诵,硬笔书法比赛、毛笔字比赛;与语文组合作,进行对对联比赛。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的伟大实践中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梦。
再如,笔者还组织过学生到敬老院、永春珍卿希望小学等地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与爷爷奶奶们一起唱经典歌曲,看经典影片,教小朋友们咏诵经典诗词,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既充实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传播了传统文化。
上述四个方面的内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学生必须具备公共参与的积极态度,才能更努力地学习公共参与的知识,在相关知识的指引下开展公共参与的实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公共参与的能力,增强自身对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的价值体验。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16(1).
[2]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學科课程[J].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16(5).
[3]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5).
作者简介:赵爱辉,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