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要从“小”抓起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式外语”以及“外语中式教学”是现阶段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常见的诟病,而造成这个教学现象的病因就在于跨文化教学的堵塞。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聚焦于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言应用,而忽略了语言的内在成分——文化。正是这被忽略的部分,导致了我們的“外语中式教学”,导致了学生们的“中式外语表达”,本来追求原汁原味的英语教学不知不觉就“变了味儿”。小学教学如此,就更不用说接下来的中学,甚至更远的英语教学及生活应用了。可见,跨文化知识的渗透,在小学就不容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要从“小”抓起。即便是在小学课堂里,我们也不能放松对文化的传播,应在课堂的细枝末节处巧妙地插入跨文化知识,在情境的随意对话中穿插跨文化交际,在课外阅读的一方天地中嵌入跨文化知识,让学生们自然地接触西方文化,感受英语所带来的美感与独特体验。我相信,在这样氛围中发生的英语教学,一定充满了英语味儿。
  一、于无声处渗透,强化意识
  文化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又厚重的概念,如果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跟他们谈英语的文化背景、英语的发展历史、跨文化交际的成因、内容、影响等等,想必对他们来说,就如同“鸭子听雷声——轰隆隆”,老师讲得再深入再仔细再精彩,他们也很难理解,更不用谈消化与吸收了。因此,小学阶段的跨文化教学,既不得不讲,又要讲究方法,尽量地以“随风潜入夜”的形式,悄无声息地渗透在我们已有的教学内容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这也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格外精心,细心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并通过设疑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它们。
  在教学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这单元的“story time”教学中,我尝试将“Culture time”渗透到语篇故事的教学中,在语篇中,渗透“Christmas”、“Thanksgiving”这两个西方传统节日,通过节日歌谣、庆祝方式、节日特征等的讨论与对比,深化学生们对这三个中西方节日的理解。如在导入教学中,我将Chinese New Year与Christmas放在一起,以中国小朋友与外国小朋友之间的对话,插入这两个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同时,鼓励学生们通过寻找“节日标签”,如中国新年的firecrackers,西方圣诞节的Christmas tree等等。通过不经意的渗透,让学生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于情境中对话,提高能力
  对话是培养学生们交际能力的“绿色通道”,对于培养跨文化交际,也是如此。在课堂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训练学生们对重点句型的表达与应用能力,更要善于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提高学生们对整体语境的把握能力,引导他们以外国人的思维,思考对话,设计对话,从而让我们的对话内容及对话形式都更加的地道。
  在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这一课时,“Culture time”板块为我们介绍了英国小朋友们的主要假期,这与我们的寒暑假差异较大,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个新奇又陌生的知识点。为了深化学生们对英语小朋友“the Easter holiday,the summer holiday and the Christmas holiday”的认识,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这个活动中,我创设了“talk with our holiday”的对话活动,在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对话人物、对话主题以及相应的对话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小线索,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对话设计、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多媒体提出的小任务,并邀请小组成员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在这样的情境对话中,跨文化知识巧妙地深入其中,学生们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促进了识记。
  三、于阅读中深化,拓展眼界
  好英语“读”出来。这个阅读,除了我们教材中要求的语篇阅读,还应包括更加丰富的课外阅读,这样的阅读发生于课堂,也发生于课外。在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中,我们除了深挖教材中现有的教学资源,还应搜寻更多丰富多彩、适宜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以阅读拓展学生们的跨文化视野,深化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为他们的语言交际和应用提供更多富有文化底蕴的语料。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这单元中“Culture time”时,这个文化广角为我们介绍“metro”地铁在英国与美国的不同表达,“In the Uk,people call the metro‘underground’;In the US,people call it‘subway’”。在教学中,我借助这个文化广角,借机向外延伸,创设了“British English VS American English”的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将班级分为两个阵营,分别代表“British English”和“American English”,要求他们根据多媒体提供的阅读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探究活动,找出各自阵营的表达方式,并以同台PK的方式,开展发音、词义、语法等之间的口语训练。
  总之,跨文化是英语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即便是在基础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也要格外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以跨文化知识装备他们的英语思维,陶冶他们的英语素养。此外,在课堂的操练与课外的阅读活动中,我们还要善于制造机会,给学生们以对话与实践的平台,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曾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古今中外很多学者也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想真正有收获,就须勤动笔墨。那么,读书怎样“动笔墨”呢?今天我们就以苏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一篇散文《桂花雨》为例来谈谈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话题。  方法一:做记号  读书的时候,对书中重要的、精彩的、关键性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圈圈点点画画,可以帮助理解书的内容,收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
期刊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教师一方面的传播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很少,没有更多的机会沟通,教师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一般是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考试的成绩等方式间接得到反馈。学校务必要做到在教育思想方面坚持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思维,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可以科学客观的检验教学的成果,也能决定学校发展的成功与否。教师在课堂上坚持将学生作为主体,可以影响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学质量甚至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师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方面。而小学作文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而要想小学作文得到充分的提升,就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只有个性突出的作文写作,才能够吸引教师的兴趣,让教师对于作文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个性化的文章要想创作出来,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教师为
期刊
【摘 要】  音乐是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之一,然而初中音乐教学却始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未有效激发其音乐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探究了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开展初中音乐兴趣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 音乐教学 学习兴趣 心理特点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式较为形式化,加上大部分家长并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师生多为此苦恼!初中语文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督促学生日常积累、引导学生勤加练笔三个方面阐述加强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兴趣 积累 勤练 多评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面对学生抓耳挠腮使劲咬笔杆却写不出来一句话,教师显得很无
期刊
【摘 要】  诗歌语言的凝练性赋予我们运用转换文体这一教学策略的可能性。借助记叙文、议论文,或者散文、戏剧等形式,适当改编诗歌,能够帮助高中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感悟。  【关键词】  诗歌 文体 转化  毫无疑问,赏鉴诗歌的第一步依然接触既有的言语材料,即所谓的基本内容。这是必不可逾越的门槛。但是,我们不能把学生带入简单的复述或翻译的误区,因为机械的呈现无疑破坏了诗歌的意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内涵和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写作的时候,应当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授人以渔,注重对写作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优化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由于写作的基本知识比较少,教师一般都是按照过去的教学框架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普遍以写作模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死记硬背教学模板,随后在写作练
期刊
新课标要求我们开展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丰富学生知识范围拓展学生视野有着积极作用,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对课外阅读引起高度重视,如今我们语文教育体系逐渐开放,正确的课外阅读不在仅仅的局限于我们教育课程外的“点缀”,它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因此,我们对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扩大其阅读量这是很有必要的,不仅
期刊
笔者曾参加江苏高考阅卷,发现点开有些学生的试卷,一股陈腐味扑面而来,一些学生只知道在“故纸堆”里找东西,司马迁被宫刑了千万次,屈原跳江了千万次,项羽自刎了千万次……有限的老素材被反复咀嚼,让人很是乏味,没有任何的时代气息和活力,这样的作文怎么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那些既富有激情,又充满理性的触摸社会脉搏的“时鲜”作文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笔者试图以江苏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型为例,在本文中探索“时评味”
期刊
很多老师常常在上完课后困惑不已:课前费尽了心思,课上用尽了气力,孩子们总是不领情,课堂气氛沉闷,愿意举手表达的寥寥无几,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也大受影响,参与度不高。面对无人捧哏的尴尬,教师有时只好自说自话,以完成教学环节的推进。课堂上“长啸一声山回谷应,举头四望海阔天空”的融洽欢畅,现如今却只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这种可怕的沉默从何而来?从学生的角度探究,不外乎这样几种原因:不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