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已经两年多了,已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改中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确实很先进,自己也能够接受,但到课堂上该如何落实却使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由于一些教师对课改倡导的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课堂行为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本文把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中的一些问题疏理出来,以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并提出几点建议,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 课改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努力地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积极投身改革,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欣喜的背后,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改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前,我们很多学生与老师提到的学习就是:读书、练习、考试等等。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必然在单一、被动的局面下完成所谓的“学习”。必然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必然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激情。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改变,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但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的课堂。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小班合作交流过于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在各种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老师马上会让学生分小班进行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们都很积极,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各做各的事,或是没有围绕同一目标进行,不合作,甚至不会合作,或是“强者”说了算,“弱者”跟着走,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相互之间也缺乏交流和互相倾听。从学生汇报发言中的“我认为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班认为怎么样”,不难看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合作交流”。
3.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有的教师的理解有些偏差,如在《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在摸球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学生小班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班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班交流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4.评价滥用失真
课改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小老师一般都会说:“讲得真好!”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待遇”。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我便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小老师翘起的大拇指。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二、寻找改进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课改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上述问题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讲,应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改正,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1.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目前,我们很多学生与老师提到的学习就是:读书、练习、考试等等。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必然在单一、被动的局面下完成所谓的“学习”。必然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必然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激情。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改变,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阅读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应该改变我们原有的做法,做到课堂上或者课堂之外是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以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重视教师基本功的提升
系统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深入地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多动脑筋设计好教案,从知识技能框架、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精益求精。以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贯彻实施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同时,继承传统中可取做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重视数学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3.加强教研培训的力度
教研培训方式应多样化,从实际出发。加大校本培训是最为有效、最经济的培训方式,对于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使学校变为培训的中心,教室是培训场。组织者和实践者在教学行为中是对话、交流的和谐方式,使课程改革处于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能使问题真正得以发现和解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自上而下应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课程改革都是只停留在表面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和教师搭建舞台,让其充分发挥。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的导向有了改革,才能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程度来评价,使评价既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又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更能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评价应有利于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应是科学的评价,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品德。要把知识和品德视为同等地位加以评价,对知识的考查可以是多元的、多次的,改变单纯的“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对学生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成长的记录卡,让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考评,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活动方面一定结合农村的实际,联系日常生活、组织开展活动。
总之,新课改对农村教育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任重道远,现在需要尽快全方位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村学校在新课改中的行动能力,才能走的更远,才能顺利完成这重大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熊生贵.教学创新新视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9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3]项家庆.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8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 课改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努力地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积极投身改革,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欣喜的背后,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改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前,我们很多学生与老师提到的学习就是:读书、练习、考试等等。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必然在单一、被动的局面下完成所谓的“学习”。必然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必然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激情。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改变,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但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的课堂。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小班合作交流过于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在各种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老师马上会让学生分小班进行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们都很积极,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各做各的事,或是没有围绕同一目标进行,不合作,甚至不会合作,或是“强者”说了算,“弱者”跟着走,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相互之间也缺乏交流和互相倾听。从学生汇报发言中的“我认为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班认为怎么样”,不难看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合作交流”。
3.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有的教师的理解有些偏差,如在《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在摸球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学生小班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班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班交流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4.评价滥用失真
课改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小老师一般都会说:“讲得真好!”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待遇”。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我便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小老师翘起的大拇指。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二、寻找改进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课改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上述问题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讲,应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改正,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1.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目前,我们很多学生与老师提到的学习就是:读书、练习、考试等等。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必然在单一、被动的局面下完成所谓的“学习”。必然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必然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激情。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改变,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阅读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应该改变我们原有的做法,做到课堂上或者课堂之外是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以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重视教师基本功的提升
系统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深入地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多动脑筋设计好教案,从知识技能框架、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精益求精。以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贯彻实施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同时,继承传统中可取做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重视数学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3.加强教研培训的力度
教研培训方式应多样化,从实际出发。加大校本培训是最为有效、最经济的培训方式,对于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使学校变为培训的中心,教室是培训场。组织者和实践者在教学行为中是对话、交流的和谐方式,使课程改革处于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能使问题真正得以发现和解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自上而下应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课程改革都是只停留在表面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和教师搭建舞台,让其充分发挥。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的导向有了改革,才能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程度来评价,使评价既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又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更能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评价应有利于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应是科学的评价,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品德。要把知识和品德视为同等地位加以评价,对知识的考查可以是多元的、多次的,改变单纯的“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对学生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成长的记录卡,让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考评,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活动方面一定结合农村的实际,联系日常生活、组织开展活动。
总之,新课改对农村教育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任重道远,现在需要尽快全方位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村学校在新课改中的行动能力,才能走的更远,才能顺利完成这重大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熊生贵.教学创新新视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9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3]项家庆.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