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茶禅一味”,茶可以帮助我们领悟自心与佛性的平等不二。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几道茶。今年茗读会四川分会场依旧在蜀州八景之一的天目寺举行。天目寺主持释能照法师带领百多茶友—起祈福,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 茶会现场,才6岁的四位小小茶艺师表演少儿盖碗茶艺。茉莉花茶在小盖碗中翻滚着,小茶艺师们熟练而老到的茶艺表演,一开始就把茶会拉到了高潮。今年四川分会场的主题是“三名读书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禅一味”,茶可以帮助我们领悟自心与佛性的平等不二。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几道茶。今年茗读会四川分会场依旧在蜀州八景之一的天目寺举行。天目寺主持释能照法师带领百多茶友—起祈福,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
茶会现场,才6岁的四位小小茶艺师表演少儿盖碗茶艺。茉莉花茶在小盖碗中翻滚着,小茶艺师们熟练而老到的茶艺表演,一开始就把茶会拉到了高潮。今年四川分会场的主题是“三名读书会”:学名家、读名著、喝名茶,即学名家经典、读名著好书、喝来自产区最好茶。大家伴随著郎朗的读书声回响在茶味间,葫芦丝、古琴、古筝、太极……茶友们在整个茶会中不但喝到了最好的茶,更是让眼睛和耳朵感觉到一场丰富的盛宴。
其他文献
德国分会场在德国西部城市法兰克福“茶道一中国茶与艺术中心”举行,中国茶文化国际(德国)交流会会长、德国“茶道”的执行董事盖哈德-塔姆为本次活动做了精心的筹备。他介绍道,德国分会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亮点包括茶碗泡法与功夫茶茶艺演示、中国茶相关书籍的分享与感想交流、不同品种茶叶的自助冲泡等。老盖说:“相信这些环节对于大部分欧洲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尤其是有着好几百年历史的茶碗泡法,在德国基本上都看不
摄影:Wan Chaw 鸣谢:四姐妹茶室 曉睿(茶会甜点) 北半球,寒风阵阵。南半球,烈日炎炎。时空与季节造成的巨大反差,使人产生不在同一个地球的错觉。然而,一杯芳香甘美的中国茶,却能跨越自然的囿限,让处在南北半球的人,在同一时刻感受新年的喜悦气氛。 当地时间1月11日下午,2020《茶道》茗读会暨全球茶友迎新茶会澳洲分会场在澳大利亚“四姐妹茶室”(Four Sisters'Tea)里拉开
今年茗读会声森堡分会场在有福酒家举办,酒家的主人陈有福原籍福州长乐,现旅居卢森堡国,任欧福联卢森堡国执行主席。茶会当日,他邀请了当地的喜爱中国文化、中国美食的卢森堡朋友一同品鉴福建名茶。当喝到家乡的茉莉花茶时,陈有福百感交集,即兴写下了这篇充满真挚思乡之情的《茶是故乡的香》: 夜深人静时,酒楼的客人已陆续离开,此时我泡了一壶家乡的茉莉花茶,耳边回荡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古筝声音,手中端着一杯香气扑人的
摄影:林圣奇 鸣谢:加拿大福建华联总会福建茶葉学会加拿大办事处多元文化茶协会信达国际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林徽因《静坐》 林徽因这首写于84年前的《静坐》,在旅加华人琳琳的口中被深情地演绎。此时此刻,多伦多已是滴
通过品茶了解福建茶及源遠流长的茶文化,茶友们倍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能接触到这么多种类、品种的茶,尚属首次。可以说,这完全刷新了他们对中国茶的认识。
去年第一次参加茗读会的韩国茶人,在聽说今年还有举办后都十分踊跃报名参加。在韩国,百姓非常注重个人健康,因此近年来喝茶的人口呈现大幅增长。
在新西蘭有大量的福建人,当他们收到来自家乡的锦囊时倍感兴奋,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为了烘托气氛,茶会现场还点亮了红灯笼、红蜡烛,幸福映照在每个人的脸庞。
自2010年创办茗读会以来,《茶道》杂志就将这场活动作为团结全国各地办事处、联络点的利器,把福建最好的茶品通過迎新茶会的形式分享给天下茶人。一杯好茶在人与人之间搭建心灵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就算遥隔千里万里,也会因此变得近在咫尺。
茗讀会石家庄分会场在正定蕉林茶书屋举办,茶书屋里暖黄色的灯光安静温暖,行至后庭院,抬首入目皆为翠绿,芭蕉遮目,竹叶相映成趣,蕉林馆内流水声不断,踩在细碎的石米上,仿佛春天来到这里就没再离开过,有四季颠倒之感。 茶事开始,蕉林茶师恭敬侍奉一杯茶汤,怀着“一期一会”的心情,诚心礼遇今天到场的所有朋友。福鼎白茶、政和白茶以“才女”“美女”之姿,让大家细细品味采茶原料之佳,制茶工艺之妙;大红袍、马头岩肉
在广州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茶中有饭,饭中有茶”这句谚语可谓道出了茶在广州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食在广州,茶也在广州。“一盅两件”的广州早茶文化、引领全国的凉茶文化构成了广州茶道的主要形式。广州人喝茶,从早贯穿到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二厘馆”到“茶居”再到“茶楼” 广州茶楼业的兴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从“二厘馆”到“茶居”再到“茶楼”的过程。 清咸丰同治年间,一些店家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