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讲授上起先秦、下讫明清的代表性文学作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较科学、客观的理解,能够从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一、秘书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秘书学专业开设本课程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门课程目前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量产生矛盾
  从先秦至明清,涉及的文学体裁众多,包括诗歌、散文、词、杂剧、散曲、小说等,而且作家作品数量庞大,学习内容非常繁复。但教学计划中只安排开设一个学期,共64课时,因此产生了教学容量过大与教学时数过少的突出矛盾。如果面面俱到,则极容易流于表面,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果只重点讲授一小部分内容,则无法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面貌。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更丰富、更经典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程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大纲不完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上,课程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适用的理论知识外,更要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之秘书学专业实践性较强,本课程应该考虑使古代文学与现实人生在精神上紧密契合,同时深入挖掘古代文学的实用价值。这样一来,古代文学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不再是与现实社会距离遥远的僵死的历史性存在,也避免了在教学中出现尴尬的局面。
  (三)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式为主,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灌输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课上讲解的内容与教材中的知识完全无异,学生作答也谈不上任何创新。而且,传统教学模式大都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即教师如何去教,却忽略了学生如何去学、如何接受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传统教学模式是僵化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知识体系性强,全部是文言作品,极易给人枯燥无味的印象。对此,笔者在开课之初,面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7级秘书学专业学生发放44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了解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认知度,59%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没有特别的爱好,大多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应付考试。第二,了解学生对古代经典的阅读情况,98%的学生阅读古代文学名著的数量不超过十本,这个结果显示出学生的阅读量普遍偏少。第三,了解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接纳度,只有34%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模式,其他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充满期待。
  总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秘书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针对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在2017级秘书学专业的授课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对2017级秘书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教改探索。
  (一)參与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僵化的弊端,教师在授课时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即参与式教学。在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制定中,选出一些有意思且相对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课下自学,课上主讲。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既掌握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又学会授课技巧,可谓一举多得。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诗词的赏析能力有较大提升,对诗词的翻译也更加得心应手,理解更为透彻。
  除了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授课外,教师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同时又要注意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启发学生思考,适度开展课程思政。例如,讲授苏轼诗词时,着重强调苏轼在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乐观、旷达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很多学生都谈到他们从苏轼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豁达精神中汲取了营养,这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启发性的内容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而应该寻找更加契合时代精神的闪光点,而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调整、重组教学内容,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
  改革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以朝代为序,以著名作家为纲,因此知识体系显得庞杂,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疲倦和迷茫,特别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很容易将前一阶段的知识淡忘,这样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接受。在对2017级秘书学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进行“模块化”组合,即“常识”“赏析”“诵读”“写作”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围绕古诗、古文、词、小说等四种文体展开,重点突出“赏析”与“写作”模块,课程体系更加与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契合。由于课时量有限,因此“常识”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不作为课上教授内容。这种背景性知识的提前梳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更为“赏析”部分内容打好了前期基础。总体上看,该门课程知识体系模块化以后,更利于突出重点,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量大与课时量少而产生的矛盾。
  (三)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助推课程教学
  近年来,“新文科”走进人们的视域,“新文科”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文科。相对传统的文科来说,“新文科”更加注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对改善文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水平至关重要。“新文科”理念下,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针对“新文科”影响越来越大的趋势,本学期在给2017级秘书学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引入了新的教学手段。首先就是引入“微助教”,“微助教”利用手机的辅助功能,让学生参与课堂签到、课堂答题、课堂讨论等多种互动活动,成功地让“低头族”抬起头来,积极参与进课堂。这种带有趣味性又操作简单的应用,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微助教”的使用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和讨论话题,通过记录,发现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态度有了明显改观,对后期的教学反思和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在课程初期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利用一些视频、图像资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PPT的设计时,教师要加大图片的利用率,这些图片多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对课本中枯燥的文字材料有补充作用。同时,授课期间可以给学生播放百家讲坛等名家讲座,如康震教授对李白、杜甫的讲解。其间,学生都认真投入,效果显著。因此,在涉及作家作品时,学生往往能很快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总之,课堂教授过程中,由于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合理的网络资源,《中国古代文学》课不再是枯燥无味,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课堂。在期末课程总结中,很多学生提到四个月的学习提高了其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认知能力,其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诗词等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能更好地体会古代文学的风采,积累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增强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结语
  通过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7级秘书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在“新文科”视域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正契合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科技手段的应用正悄然影响高校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适当地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YB2018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树平(1983-),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以旅游文化发展为导向对景区建筑文化与室内设计进行综合研究,有效顺应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就实际发展而言,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深刻融合当地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综合性文化,将其应用于建筑文化创新和发展中,最终体现在建筑设计层面,能够切实促使地区性建设系统的综合形成,提升各个系统存在的和谐性,这对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等方面朝科学方向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定地区的旅
期刊
现如今,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装饰材料出现,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了前提。色彩设计是居室空间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增强人们视觉感受和提升空间品质的有效手法。它的设计主旨是“以人为本”,只有尊重个人对空间感官的差异,寻找对于不同的人的理想配色方案,才能使居室色彩带给个人美的享受和内心的满足。本文通过分析色彩的魅力和色彩在居室空间中的应用,总结了色彩的一些应用规则。同时,强调色彩设计不仅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景观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其意义与内涵。景观设计通过材料的多样性,体现景观的视觉效果,其中硬质材料作用明显。四川水磨古镇地处民族交汇区,羌族特色尤其鲜明,而将羌族特色硬质材料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硬质材料在水磨羌族景观设计中选择的原因。  一、水磨羌族文化对其景观硬质材料选择的影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
期刊
《咬文嚼字》杂志社于2018年12月3日公布了这一年的十大流行语,“店小二”当选为年度流行语之一。本文通过对流行语成因的分析,阐述“店小二”在历史发展中形象及内涵的演变,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店小二”的旧词新意,旨在说明流行语“店小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揭示语言与社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密切关系。  自2008年以来,《咬文嚼字》杂志社征集当年的流行词汇已成为其特色与传统,每年都吸引众多网民參与,
期刊
法国雕塑家Jean-Philippe Richard于1947年出生于法国巴黎。自1978年以来,他定居在普罗旺斯生活和工作。Richard的作品让人感到宁静、和谐、美好。Richard认为:“雕塑应该用极少的元素来表现最本质的东西。例如,虽然看不到眼睛,但也可以看到脸上少女的表情。”  一、用美感经验分析理查德作品  理查德所雕的少女大多眉眼平和、仪态优美、衣裙翩翩,自信又美丽。当欣赏她的作品时
期刊
图像时代,高校油画专业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部分突出问题,如教学体系和社会审美不符、教学理念和内容相对落后、教学改革和创新过于形式化。因此,笔者探究了图像时代下高校油画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即引导学生从艺术史角度明确自我定位,加强材料和技术上的针对性写实教学,鼓励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一、图像时代下高校油画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和社会审美不符  现阶段,高校油画专业教学体制
期刊
从艺术语言中分析雕塑的概念,即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体的各种艺术形象;从某些经典词汇中分析雕塑艺术,它的含义虽有模糊性却更直观,如“朽木不可雕也”“雕梁画栋”“雕栏玉砌”,这里的“雕”字都是动词,都是对硬材料的加工;但是只从术语中给雕塑下个界定不是易事,因为简单的定义很难适应实物的复杂情况,纸糊一扎被称为软雕塑,废铜烂铁一堆叫金属雕塑,凡是加工了的硬材料都被视作雕塑。  一、雕塑的
期刊
舞蹈是一门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舞蹈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环境局限,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氛围中能够获得丰富、多元的资源,接受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从而提高舞蹈训练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从高校舞蹈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进行探究,并结合教学实际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策略,以期对提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有所助益。  舞蹈是一门通过
期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记录我国近代以来历史进程的教学素材之一,不仅概括了我国社会、文学等领域的发展,还使得学生了解基本国情与社会本质,在我国教育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我国历史进程为主,详细描述了我国封建社会如何走向破灭,指出历史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我国近代以来抵御侵略、记录民族走向独立、实现解放的历史,不仅使得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历史上的推进作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引发的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加,这就要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要着力优化和打造具有国际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的新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标准和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商务人才。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也获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