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和广大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及安全管理的认识,对护理安全和安全管理的概念,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建议。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安全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能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防范策略
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之一。促进护理安全,即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不仅是医疗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2]。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护理风险无时不有,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如患者的日常护理、就医场所的环境、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各种仪器的应用等,使护理安全管理无处不在,更体现其重要性。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安全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能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管理因素 主要指由于部分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没有严格的执行操作规程。继续教育工作存在不足,管理者没有履行管理职能,岗位职业道德教育不全面,管理监督不严格等,影响了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2 人员因素 主要指有些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或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不能保证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临床护士普遍低龄化,缺乏系统化培训及临床经验,独立上班时往往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缺少针对性,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看不到安全隐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预防和补救。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只注重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3 技术因素 主要指由于一些护理人员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缺乏经验,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或协作能力不高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需求。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4 医源性因素 主要指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这方面因素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1.5 住院环境因素 主要指住院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差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缺少护栏造成患者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造成烫伤等。
1.6 患者因素 主要指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医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不遵医行为发生的比例越高,对护理安全性构成的危害越大。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理工作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健康,也可能因某些失误造成伤害。鉴于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大多数护理活动又都是在无人监督状态下完成的特点,故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的教育,并且不断强化,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尽职尽责,确保护理安全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应是一般性讲授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安全教育要坚持常抓不懈。
2.2 完善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流程及加强安全质量监控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医院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的相关制度”[4]。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对高难度、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如对昏迷、休克、猝死、中毒等30个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组织全院性的操作观摩示教。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每月不定期检查各级人员对急救物品的管理、查对、交接班、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护理文件的书写等至少5项质控情况,加强薄弱时间段内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环节的现场督导。
3 小结
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寻求最佳实证支持,建立适合医院特点的护理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相关措施并进行落实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消除护理风险,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切实将患者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创建护理安全文化,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49.
[2] 丁力,姜安丽,叶旭春.患者安全相关问题的国外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4):55-56.
[3]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4]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年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手册(试行),2003:1-9.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防范策略
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之一。促进护理安全,即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不仅是医疗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2]。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护理风险无时不有,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如患者的日常护理、就医场所的环境、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各种仪器的应用等,使护理安全管理无处不在,更体现其重要性。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安全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能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管理因素 主要指由于部分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没有严格的执行操作规程。继续教育工作存在不足,管理者没有履行管理职能,岗位职业道德教育不全面,管理监督不严格等,影响了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2 人员因素 主要指有些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或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不能保证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临床护士普遍低龄化,缺乏系统化培训及临床经验,独立上班时往往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缺少针对性,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看不到安全隐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预防和补救。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只注重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3 技术因素 主要指由于一些护理人员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缺乏经验,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或协作能力不高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需求。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4 医源性因素 主要指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这方面因素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1.5 住院环境因素 主要指住院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差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缺少护栏造成患者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造成烫伤等。
1.6 患者因素 主要指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医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不遵医行为发生的比例越高,对护理安全性构成的危害越大。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理工作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健康,也可能因某些失误造成伤害。鉴于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大多数护理活动又都是在无人监督状态下完成的特点,故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的教育,并且不断强化,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尽职尽责,确保护理安全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应是一般性讲授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安全教育要坚持常抓不懈。
2.2 完善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流程及加强安全质量监控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医院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的相关制度”[4]。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对高难度、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如对昏迷、休克、猝死、中毒等30个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组织全院性的操作观摩示教。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每月不定期检查各级人员对急救物品的管理、查对、交接班、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护理文件的书写等至少5项质控情况,加强薄弱时间段内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环节的现场督导。
3 小结
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寻求最佳实证支持,建立适合医院特点的护理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相关措施并进行落实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消除护理风险,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切实将患者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创建护理安全文化,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49.
[2] 丁力,姜安丽,叶旭春.患者安全相关问题的国外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4):55-56.
[3]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4]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年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手册(试行),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