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兵入伍后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对新兵的人体测量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疆边防部队2013年度入警的102名男性新兵,其中汉族67名,维吾尔族35名,分别在训练前后测定并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结果:经过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对所有参加测试的新兵而言,体质指数变化不大,腰臀比则显著下降。分层研究表明,经过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体重偏轻(体质指数<18.5 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显著增加,腰围变化不大,臀围显著增加,腰臀比不变;对于正常体重(18.5kg/m2≤BMI<25 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变化不大,腰围显著降低,臀围显著增加,腰臀比显著降低;对于超重(25 kg/m2≤BMI<30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均显著降低。结论:新兵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可以重塑体型,减少腹部脂肪的积聚,促进健康。
[关键词]基础军训;质指数;腰臀比
[中图分类号]R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24-2060-04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及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可被用来预测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以下简称DM)的发生[1]。因而关于这些指标的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2-3]。众所周知,运动,特别是有氧的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强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降低CVD及DM的发生[4-5]。而运动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的研究,特别是在不同BMI层次的健康人群中的分层研究,却少见报道。
每年入伍的新兵在入伍后都要进行约8周的基础的军事训练(basic military training,BMT)。训练内容中既有一般军事动作的学习,也包含着中到大量的体能训练。由于入伍新兵是包含不同BMI层次的健康成年男性,同时入伍后要集中进行8周的BMT,这就为研究运动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难得的受试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限制饮食的情况下,8周的BMT对不同层次BMI的健康男性新兵的BMI、WC,WHR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度武警新疆边防部队入伍的男性新兵102人,平均年龄(18.79±1.50)岁。其中汉族67名,平均年龄(18.72±1.45)岁,维吾尔族35名,平均年龄(18.94±1.61)岁。年龄上两者无差异(P>0.05)。汉族新兵主要来自甘肃、河北、山东三省,维吾尔族新兵则来自新疆本地。
1.2研究方法
1.2.1测试指标:在入伍初未进行BMT前进行一次集中统一的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据此计算出BMI及WHR。然后经过8周的BMT,再进行一次体检,再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再此计算出BMI及 WHR.。由于受试人群既包含汉族,也包含维吾尔族,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在分层研究时,为便于比较,依据的是WHO的标准,即:BMI<18.5kg/m2,为低体重者,18.5kg/m2≤BMI<25kg/m2,为正常体重者,25kg/m2≤BMI<30kg/m2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6]。
1.2.2 BMT的内容:BMT持续8周,所有受训人员都集中在营区内统一食宿并接受统一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军事科目及体能训练,军事科目包括队列训练,射击训练、军事教育,并辅助一些其他军事科目的训练,例如军体拳、单双杆、搏击散打等等。体能训练既包括抗阻训练如俯卧撑、杠铃等,也包含耐力训练如3000米跑,5000米跑等。训练的频次为每周5次,训练的强度一般为中等强度(70%~80%VO2max)。
1.2.3测试的方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定都在清晨空腹时进行。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要求受试者在室温20℃的室内裸体进行测量。其中腰围测量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臀围测量环绕臀部的骨盆最突出点的周径。为避免因人为引起的测试误差,两次测试均由同一测试者完成。测定完成后,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出BMI及WHR。BMI=体重(kg)/身高2(m2);WHR=腰围(cm)/臀围(cm)。
1.3统计方法:BMT前后两次测试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BMT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以体重的变化作为应变量,对BMT前后的体重的变化与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变化(⊿wc、⊿hc、⊿whr)做了直线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方法采用ENTER法。P<0.05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受试人群(n=102)BMT前后各项测量指标的结果见表1。在BMT前,按照WHO的标准,在全部的102名受试人群中,14.71%(15/102)为低体重者,76.47%(78/102)为正常体重者,8.82%(9/102)为超重者。正常体重者在受试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大。8周的BMT后,9.80%(10/102)为低体重者,83.33%(85/102)为正常体重者,6.86%(7/102)为超重者。表明8周的BMT后,低体重者及超重者在测试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降低,而正常体重者在测试人群中的比例升高。
针对所有受试者及正常体重组而言,BMI在训练前后略有降低,但训练前后差异不大(P>0.05)。在超重组中, BMI显著下降(P<0.01).相反,在低体重组中, BMI显著升高(P<0.01)。显示BMT对BMI具有双向的调控作用,可以使低体重者BMI增加,也能使超重者BMI降低,
尽管BMI在BMT前后无显著变化,但腰围,臀围,腰臀比在BMT前后却有显著变化。按照WHO的标准,腰围≥90cm,腰臀比>0.90可诊断为腹型肥胖[7]。在BMT前,超重组腰围:(89.11±5.88)cm,腰臀比:0.90±0.05,基本符合腹型肥胖的标准。另外,由表1可以看出,BMT前,BMI与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正相关,超重组较低体重者及正常体重组而言,具有更大的腰围、臀围、腰臀比。BMT后,BMI与腰围、臀围仍呈正相关,而腰臀比在各组之间却变得无差异(P>0.05)。表明BMT可以重塑人的体型,使人的体型更加匀称,腰臀比更趋于一致。 分层研究表明,针对所有受试者及正常体重组而言,BMT前后相比,腰围明显下降(P<0.01),臀围明显增加(P<0.01),腰臀比明显下降(P<0.01),且腰围下降的幅度(2.2%)要大于臀围增加的幅度(0.75%);在低体重组中,BMT前后相比,腰围,臀围有所升高,但臀围升高的幅度(2.22%)要大于腰围升高的幅度(0.69%),腰臀比训练后较训练前略有升高,但前后差异不大(P>0.05);在超重组中,腰围及臀围均明显下降(P<0.01),但腰围下降的幅度(7.61%)要大于臀围下降的幅度(2.69%),导致训练前后腰臀比也明显下降(P<0.01)。以上表明,BMT前后相比,除低体重组以外,其余各组腰围,腰臀比都明显下降(P<0.01) 。
BMT前后,腰围的变化(⊿wc)对体重的变化影响最大。换言之,BMT导致的体重的变化最主要由腰围的改变而引起。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体内存在一套精细的监测及调控系统维持体重的稳定。体重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双重调节,最终影响能量摄取和消耗的效应器官而发挥作用[8]。与单一的饮食控制体重不同,运动可以改变人的机体组分,重塑体型[9]。研究表明,BMT能燃烧体内脂肪并增加所有受试新兵的瘦体重[10]。对于低体重者而言,训练后由于自身可被分解利用的脂肪有限,热量的摄入增加,进而身体合成的脂肪量也增加,表现为腰围,臀围增加,因而低体重者在BMT前后BMI显著增加。对于超重者而言,机体内有大量可供利用的自身脂肪,训练后大量脂肪分解,因而身体的脂肪量明显降低,表现为腰围,臀围显著降低,因而超重者在BMT前后BMI显著降低。同时这也提示,对于超重及肥胖人群而言,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单一的运动减肥是可行的。
腹部的脂肪积聚,特别是内脏脂肪的积聚,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的发生密切相关[11]。尽管由于技术的发展,CT或MRI可以准确评估体内脂肪分布,但目前仍然认为腰围是诊断腹部脂肪积聚最重要的临床指标,且测定方法更为简单、可靠[12]。而腰臀比反映的则是机体的脂肪分布情况[13]。研究发现重量集中在腹部的人较重量集中在臀部的人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14]。即所谓“苹果体型”的人较“梨型体型”的人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除低体重组以外,就所有新兵及正常体重组的新兵而言,尽管BMI在BMT前后并无明显变化,但腰围、腰臀比在BMT前后均明显下降 (P<0.01),臀围在BMT前后均明显上升(P<0.01),且腰围变化的幅度大于臀围变化的幅度;就超重组的新兵而言,腰围及臀围均明显下降,但腰围下降的幅度(7.61%)也要大于臀围下降的幅度(2.69%),从而导致训练前后腰臀比明显下降(P<0.01)。这些都表明,BMT可以优先降低腰围,改善人的体脂分布,从而减少腹部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的积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运动对心血管的保护原因。另外,回归分析表明,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变化对体重的变化都有显著影响,其中腰围的变化对体重的变化影响最大。这也说明,由运动所导致的体重的减轻最主要是由腰围的下降,即腹部积聚的脂肪下降而引起的。
总之,BMI、腰围、腰臀比是评价受试新兵体质及健康状况的简单而实用的指标。在这三个指标中,就所有受试人群而言,BMI在BMT前后并无差异;腰臀比在BMT前组与组之间有差异,但BMT后组与组之间也无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在这3个指标中,腰围的改变最能反映机体的适应性及训练的效果。另外,通过对这几个指标的检测,笔者可以看到,8周的BMT可以重塑受试新兵的体型,减少腹部脂肪的积聚,降低腰围,增进体质,促进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Balkau B,Deanfield JE,Després JP,et al.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valuation of Abdominal Obesity (IDEA):a study of waist circumferen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 168,000 primary care patients in 63 countries[J].Circulation, 2007,116(17):1942-1951.
[2]Kershaw KN,Hankinson AL,Liu K,et al.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study [J].Am J Epidemiol,2014,179(5):567-575.
[3]Ryan JM,Crowley VE,Hensey O,et al. Waist circumference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numerous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adults with cerebral palsy [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4,95(8):1540-1546.
[4]Mons U,Hahmann H,Brenner H.A reverse J-shaped association of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idence from a large cohort with repeated measurements [J].Heart,2014,100(13):1043-1049. [5]刘继霞.糖尿病患者饮食与运动的健康教育[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40.
[6]Mascie-Taylor CG,Goto R,et al.Human varia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ja review of the universality of BMI cut-offs, gender and urban-rural differences, and secular changes [J].J Physiol Anthropol,2007,26(2):109-112.
[7]De Koning L,Merchant AT,Pogue J,et al.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to-hip ratio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Eur Heart J,2007,28(7):850-856.
[8]Seaman DR.Weight gain as a consequence of living a modern lifestyle:a discussion of barriers to effective weight control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J].J Chiropr Humanit,2013,20(1):27-35.
[9]Mayo MJ,Grantham JR,Balasekaran G. Exercise-induced weight loss preferentially reduces abdominal fat. Med Sci Sports Exerc [J].2003,35(2):207-213.
[10]Mikkola I,Jokelainen JJ,Timonen MJ,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during military service[J].Med Sci Sports Exerc,2009,41(9):1735-1742.
[11]Park SH,Choi SJ,Lee KS,et al.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to-height ratio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Korean adults[J].Circ J,2009,73(9):1643-1650.
[1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09.
[13]冯 逵, 陈 莉 , 韩少梅,等.成年人腰臀比和静态肺容量的关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2):2394-2398.
[14]Li SS,Pan S,Ma YT,et al.Optimal cutoff of the waist-to-hip ratio for dete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Han adults in Xinjiang[J].BMC Cardiovasc Disord,2014,14:93-100.
[收稿日期]2014-07-31 [修回日期]2014-09-20
编辑/何志斌
[关键词]基础军训;质指数;腰臀比
[中图分类号]R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24-2060-04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及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可被用来预测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以下简称DM)的发生[1]。因而关于这些指标的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2-3]。众所周知,运动,特别是有氧的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强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降低CVD及DM的发生[4-5]。而运动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的研究,特别是在不同BMI层次的健康人群中的分层研究,却少见报道。
每年入伍的新兵在入伍后都要进行约8周的基础的军事训练(basic military training,BMT)。训练内容中既有一般军事动作的学习,也包含着中到大量的体能训练。由于入伍新兵是包含不同BMI层次的健康成年男性,同时入伍后要集中进行8周的BMT,这就为研究运动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难得的受试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限制饮食的情况下,8周的BMT对不同层次BMI的健康男性新兵的BMI、WC,WHR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度武警新疆边防部队入伍的男性新兵102人,平均年龄(18.79±1.50)岁。其中汉族67名,平均年龄(18.72±1.45)岁,维吾尔族35名,平均年龄(18.94±1.61)岁。年龄上两者无差异(P>0.05)。汉族新兵主要来自甘肃、河北、山东三省,维吾尔族新兵则来自新疆本地。
1.2研究方法
1.2.1测试指标:在入伍初未进行BMT前进行一次集中统一的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据此计算出BMI及WHR。然后经过8周的BMT,再进行一次体检,再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再此计算出BMI及 WHR.。由于受试人群既包含汉族,也包含维吾尔族,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在分层研究时,为便于比较,依据的是WHO的标准,即:BMI<18.5kg/m2,为低体重者,18.5kg/m2≤BMI<25kg/m2,为正常体重者,25kg/m2≤BMI<30kg/m2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6]。
1.2.2 BMT的内容:BMT持续8周,所有受训人员都集中在营区内统一食宿并接受统一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军事科目及体能训练,军事科目包括队列训练,射击训练、军事教育,并辅助一些其他军事科目的训练,例如军体拳、单双杆、搏击散打等等。体能训练既包括抗阻训练如俯卧撑、杠铃等,也包含耐力训练如3000米跑,5000米跑等。训练的频次为每周5次,训练的强度一般为中等强度(70%~80%VO2max)。
1.2.3测试的方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定都在清晨空腹时进行。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要求受试者在室温20℃的室内裸体进行测量。其中腰围测量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臀围测量环绕臀部的骨盆最突出点的周径。为避免因人为引起的测试误差,两次测试均由同一测试者完成。测定完成后,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出BMI及WHR。BMI=体重(kg)/身高2(m2);WHR=腰围(cm)/臀围(cm)。
1.3统计方法:BMT前后两次测试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BMT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以体重的变化作为应变量,对BMT前后的体重的变化与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变化(⊿wc、⊿hc、⊿whr)做了直线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方法采用ENTER法。P<0.05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受试人群(n=102)BMT前后各项测量指标的结果见表1。在BMT前,按照WHO的标准,在全部的102名受试人群中,14.71%(15/102)为低体重者,76.47%(78/102)为正常体重者,8.82%(9/102)为超重者。正常体重者在受试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大。8周的BMT后,9.80%(10/102)为低体重者,83.33%(85/102)为正常体重者,6.86%(7/102)为超重者。表明8周的BMT后,低体重者及超重者在测试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降低,而正常体重者在测试人群中的比例升高。
针对所有受试者及正常体重组而言,BMI在训练前后略有降低,但训练前后差异不大(P>0.05)。在超重组中, BMI显著下降(P<0.01).相反,在低体重组中, BMI显著升高(P<0.01)。显示BMT对BMI具有双向的调控作用,可以使低体重者BMI增加,也能使超重者BMI降低,
尽管BMI在BMT前后无显著变化,但腰围,臀围,腰臀比在BMT前后却有显著变化。按照WHO的标准,腰围≥90cm,腰臀比>0.90可诊断为腹型肥胖[7]。在BMT前,超重组腰围:(89.11±5.88)cm,腰臀比:0.90±0.05,基本符合腹型肥胖的标准。另外,由表1可以看出,BMT前,BMI与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正相关,超重组较低体重者及正常体重组而言,具有更大的腰围、臀围、腰臀比。BMT后,BMI与腰围、臀围仍呈正相关,而腰臀比在各组之间却变得无差异(P>0.05)。表明BMT可以重塑人的体型,使人的体型更加匀称,腰臀比更趋于一致。 分层研究表明,针对所有受试者及正常体重组而言,BMT前后相比,腰围明显下降(P<0.01),臀围明显增加(P<0.01),腰臀比明显下降(P<0.01),且腰围下降的幅度(2.2%)要大于臀围增加的幅度(0.75%);在低体重组中,BMT前后相比,腰围,臀围有所升高,但臀围升高的幅度(2.22%)要大于腰围升高的幅度(0.69%),腰臀比训练后较训练前略有升高,但前后差异不大(P>0.05);在超重组中,腰围及臀围均明显下降(P<0.01),但腰围下降的幅度(7.61%)要大于臀围下降的幅度(2.69%),导致训练前后腰臀比也明显下降(P<0.01)。以上表明,BMT前后相比,除低体重组以外,其余各组腰围,腰臀比都明显下降(P<0.01) 。
BMT前后,腰围的变化(⊿wc)对体重的变化影响最大。换言之,BMT导致的体重的变化最主要由腰围的改变而引起。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体内存在一套精细的监测及调控系统维持体重的稳定。体重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双重调节,最终影响能量摄取和消耗的效应器官而发挥作用[8]。与单一的饮食控制体重不同,运动可以改变人的机体组分,重塑体型[9]。研究表明,BMT能燃烧体内脂肪并增加所有受试新兵的瘦体重[10]。对于低体重者而言,训练后由于自身可被分解利用的脂肪有限,热量的摄入增加,进而身体合成的脂肪量也增加,表现为腰围,臀围增加,因而低体重者在BMT前后BMI显著增加。对于超重者而言,机体内有大量可供利用的自身脂肪,训练后大量脂肪分解,因而身体的脂肪量明显降低,表现为腰围,臀围显著降低,因而超重者在BMT前后BMI显著降低。同时这也提示,对于超重及肥胖人群而言,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单一的运动减肥是可行的。
腹部的脂肪积聚,特别是内脏脂肪的积聚,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的发生密切相关[11]。尽管由于技术的发展,CT或MRI可以准确评估体内脂肪分布,但目前仍然认为腰围是诊断腹部脂肪积聚最重要的临床指标,且测定方法更为简单、可靠[12]。而腰臀比反映的则是机体的脂肪分布情况[13]。研究发现重量集中在腹部的人较重量集中在臀部的人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14]。即所谓“苹果体型”的人较“梨型体型”的人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除低体重组以外,就所有新兵及正常体重组的新兵而言,尽管BMI在BMT前后并无明显变化,但腰围、腰臀比在BMT前后均明显下降 (P<0.01),臀围在BMT前后均明显上升(P<0.01),且腰围变化的幅度大于臀围变化的幅度;就超重组的新兵而言,腰围及臀围均明显下降,但腰围下降的幅度(7.61%)也要大于臀围下降的幅度(2.69%),从而导致训练前后腰臀比明显下降(P<0.01)。这些都表明,BMT可以优先降低腰围,改善人的体脂分布,从而减少腹部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的积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运动对心血管的保护原因。另外,回归分析表明,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变化对体重的变化都有显著影响,其中腰围的变化对体重的变化影响最大。这也说明,由运动所导致的体重的减轻最主要是由腰围的下降,即腹部积聚的脂肪下降而引起的。
总之,BMI、腰围、腰臀比是评价受试新兵体质及健康状况的简单而实用的指标。在这三个指标中,就所有受试人群而言,BMI在BMT前后并无差异;腰臀比在BMT前组与组之间有差异,但BMT后组与组之间也无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在这3个指标中,腰围的改变最能反映机体的适应性及训练的效果。另外,通过对这几个指标的检测,笔者可以看到,8周的BMT可以重塑受试新兵的体型,减少腹部脂肪的积聚,降低腰围,增进体质,促进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Balkau B,Deanfield JE,Després JP,et al.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valuation of Abdominal Obesity (IDEA):a study of waist circumferen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 168,000 primary care patients in 63 countries[J].Circulation, 2007,116(17):1942-1951.
[2]Kershaw KN,Hankinson AL,Liu K,et al.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study [J].Am J Epidemiol,2014,179(5):567-575.
[3]Ryan JM,Crowley VE,Hensey O,et al. Waist circumference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numerous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adults with cerebral palsy [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4,95(8):1540-1546.
[4]Mons U,Hahmann H,Brenner H.A reverse J-shaped association of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idence from a large cohort with repeated measurements [J].Heart,2014,100(13):1043-1049. [5]刘继霞.糖尿病患者饮食与运动的健康教育[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40.
[6]Mascie-Taylor CG,Goto R,et al.Human varia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ja review of the universality of BMI cut-offs, gender and urban-rural differences, and secular changes [J].J Physiol Anthropol,2007,26(2):109-112.
[7]De Koning L,Merchant AT,Pogue J,et al.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to-hip ratio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Eur Heart J,2007,28(7):850-856.
[8]Seaman DR.Weight gain as a consequence of living a modern lifestyle:a discussion of barriers to effective weight control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J].J Chiropr Humanit,2013,20(1):27-35.
[9]Mayo MJ,Grantham JR,Balasekaran G. Exercise-induced weight loss preferentially reduces abdominal fat. Med Sci Sports Exerc [J].2003,35(2):207-213.
[10]Mikkola I,Jokelainen JJ,Timonen MJ,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during military service[J].Med Sci Sports Exerc,2009,41(9):1735-1742.
[11]Park SH,Choi SJ,Lee KS,et al.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to-height ratio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Korean adults[J].Circ J,2009,73(9):1643-1650.
[1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09.
[13]冯 逵, 陈 莉 , 韩少梅,等.成年人腰臀比和静态肺容量的关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2):2394-2398.
[14]Li SS,Pan S,Ma YT,et al.Optimal cutoff of the waist-to-hip ratio for dete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Han adults in Xinjiang[J].BMC Cardiovasc Disord,2014,14:93-100.
[收稿日期]2014-07-31 [修回日期]2014-09-20
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