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大多数人认为系统教育中的大多数内容很难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帮助,导致高中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将各项知识点形式化、符号化,很难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利用起来,构建成熟的知识体系,影响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简述如何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弊端,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数学诞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又服务于日常生活。因此,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是能够直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大多数学生都会将学习的最终目的放在考试以及升学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度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各项知识点,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仅停留在了考试时的应用。这样的学习理念,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各项知识,甚至会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将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变成对公式、概念的“死记硬背”,很难保障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各种数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就要解决问题,这也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1]。数学问题大多具备较强的绝对性,想要通过数学问题的答案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放宽课堂教学的氛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发现各种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不是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上的文本,找出文本中的问题,教师要适当的为学生列举一些数学现象,让学生观察两个现象之间的差异性,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产生的问题,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逐渐引出新的只是概念。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行为。
例如,教师在进行“抽样”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大箱子,在箱子中准备若干巧克力球,并且在其中一小部分巧克力球上镶嵌瓜子仁。为学生抽取其中一个巧克力,在抽取之前,教师要告知学生箱子中的两种巧克力球,但是隐瞒两者之间的数量。在抽取巧克力球时,教师要轻轻抓一把镶嵌着瓜子仁的巧克力球,让学生产生“有瓜子仁的巧克力球数量较多的认知”。在学生肯定箱子内有瓜子仁的巧克力球数量较多时,为学生展示箱子内普通巧克力球与镶嵌了瓜子仁的巧克力球的数量,并提出问题:“我这样的‘抽样’合理吗?”让学生产生疑惑,并由此引出抽样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抽样概念的印象。
二、利用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数学课堂过于沉闷,教师在台上讲述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知识,而学生则在课下一丝不苟的听[2]。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本就担负着升学的压力,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虽然有时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但是教师提问以及学生回答的方式仍然过于单一,甚至过于无趣。想要真正意义上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善课堂的气氛,让问题具备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问题,而非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教师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拳游戏,并记录胜负。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有意重点说明“胜负”,而忽略在猜拳过程中平局的可能。教师让学生进行总共20组猜拳游戏,并记录下每一次的胜负。在猜拳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平局的情况,部分学生可能会将平局的这一次弃置,而有的学生则会将平局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平局算不算是随机事件呢?如果要计算概率,需不需要将平局计算在内呢?”由此帮助学生完善随机事件以及概率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三、结合现实生活提出问题
数学本就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在通过问题驱动展开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问题,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相应的數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进行“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询问学生:“你们认为我们学校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多?”。让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男生女生大胆猜测学生的男女生占比以及教师性别占比。在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时,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时,就可以就此引出“样本”以及“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样本”的概念,完成该课的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中,虽然教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很难融入到问题当中,只是机械式的回答问题。想要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转变问题的形式以及教学的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239.
[2]贾勇.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20.
[3]郝慧.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31+233.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数学诞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又服务于日常生活。因此,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是能够直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大多数学生都会将学习的最终目的放在考试以及升学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度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各项知识点,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仅停留在了考试时的应用。这样的学习理念,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各项知识,甚至会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将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变成对公式、概念的“死记硬背”,很难保障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各种数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就要解决问题,这也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1]。数学问题大多具备较强的绝对性,想要通过数学问题的答案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放宽课堂教学的氛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发现各种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不是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上的文本,找出文本中的问题,教师要适当的为学生列举一些数学现象,让学生观察两个现象之间的差异性,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产生的问题,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逐渐引出新的只是概念。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行为。
例如,教师在进行“抽样”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大箱子,在箱子中准备若干巧克力球,并且在其中一小部分巧克力球上镶嵌瓜子仁。为学生抽取其中一个巧克力,在抽取之前,教师要告知学生箱子中的两种巧克力球,但是隐瞒两者之间的数量。在抽取巧克力球时,教师要轻轻抓一把镶嵌着瓜子仁的巧克力球,让学生产生“有瓜子仁的巧克力球数量较多的认知”。在学生肯定箱子内有瓜子仁的巧克力球数量较多时,为学生展示箱子内普通巧克力球与镶嵌了瓜子仁的巧克力球的数量,并提出问题:“我这样的‘抽样’合理吗?”让学生产生疑惑,并由此引出抽样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抽样概念的印象。
二、利用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数学课堂过于沉闷,教师在台上讲述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知识,而学生则在课下一丝不苟的听[2]。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本就担负着升学的压力,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虽然有时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但是教师提问以及学生回答的方式仍然过于单一,甚至过于无趣。想要真正意义上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善课堂的气氛,让问题具备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问题,而非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教师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拳游戏,并记录胜负。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有意重点说明“胜负”,而忽略在猜拳过程中平局的可能。教师让学生进行总共20组猜拳游戏,并记录下每一次的胜负。在猜拳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平局的情况,部分学生可能会将平局的这一次弃置,而有的学生则会将平局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平局算不算是随机事件呢?如果要计算概率,需不需要将平局计算在内呢?”由此帮助学生完善随机事件以及概率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三、结合现实生活提出问题
数学本就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在通过问题驱动展开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问题,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相应的數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进行“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询问学生:“你们认为我们学校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多?”。让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男生女生大胆猜测学生的男女生占比以及教师性别占比。在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时,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时,就可以就此引出“样本”以及“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样本”的概念,完成该课的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中,虽然教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很难融入到问题当中,只是机械式的回答问题。想要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转变问题的形式以及教学的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239.
[2]贾勇.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20.
[3]郝慧.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