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at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完成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任务、指导初中学生适应社会、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文价值观念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并以之作为人文教育的知识资源
   语文学科除了交流思想外,还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任,是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如今的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仅有许多描绘祖国河山、歌颂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优秀篇章,还收入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名篇佳作。这些文章闪烁着古今名人的光辉思想、弘扬者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传统美德……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理想、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教材。如学习《背影》,就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让学生体味祸不单行下父亲的用心和艰辛,感受无微不至的舐犊情深;阅读冰心老人的《谈生命》,就让学生在深情地诵读中,感受字里行间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启发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二、联系历史和现实,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文教育渗透
   语文不仅仅是中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也是中学生观照自我、观照社会、观照时代的窗口。在教学中,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意加大了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在讲述《那树》一课时,我拿出珍藏多年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给学生们讲述自然的神秘、山河的大美、发展的代价、环境的危机。祖国壮丽河山的图片让同学们心驰神往、惊叹不已;而环境遭到破坏、美丽化为乌有的图片则让同学们扼腕叹息、感慨万千。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经过这一课,学生们一定会对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这些人性的闪光点深深地影响了学生、感染了学生。接下来,关于人生的抉择、关于舍生取义等都在师生热烈的互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三、开展课外阅读,吸纳人文精华
   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还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境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科情况、思想情况、情感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外国名著和中国历代佳作囊括了大地沧桑、融会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人文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我在引导学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阅读内容后,又为学生引荐许多名篇佳作。在阅读教学中,我还引用当代文学的例子,树立学生的社会和历史意识。如余秋雨的《信客》、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曹文轩的《草房子》等,他们的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要加以吸收和借鉴。此外,我还给学生介绍彰显主流、积极向上、催人深思的美文和新闻报道,让学生品位思索。如散文《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心存感激是一种美德,关爱他人是一种素质;《一个侧扑,救了女儿一命》的新闻报道,让许多学生为之落泪,无不深感亲情的可贵,母爱的伟大。
   四、开放作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而脱离了生活的作文,不仅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还钝化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灵活设计文题,引导学生了解时事百态、关注热点焦点,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那里时刻上演着或喜或悲、或忧或乐的“乐曲”,学生在感受到这样的认识后,作文选材时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我还经常引入大众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融入到作文素材中,进一步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既现实又长远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人文教育将是一种开放性、包容性极大的活动,它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从应试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引导学生接触自然、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创新教学,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  文化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知识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积累学生
期刊
新编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熟读成诵。背诵要讲究方法,讲求效率,必须克服机械记忆的毛病,掌握科学的记诵方法。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从多方面点拨学生进行课文背诵,效果颇佳。现将有关初中文言文记诵技巧总结归纳如下,希望能给同学们帮助。  一、理解课文内容  理
期刊
语文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满腹经纶,能说会道”。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培养说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思促读以读促讲  多思善疑方得真知灼见。学生因家庭环境、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素质较好的一部分学生有上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忠孝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忠孝是古代中国从上到下,君民共同遵循的社会共识。西晋人李密所著《陈情表》以不足六百字的短文委婉畅达,真情流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孝文化的经典之作和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仔细品读《陈情表》能解读到文中蕴含的些许忠孝文化思想。   一、“移孝作忠”,忠孝文化发挥着强大的政治教化作用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
期刊
一、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与优势  (1)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
期刊
数理化教与学有章可循,程序清楚,学生进门之后,往往越学越有劲。而语文呢,灵活多样,也杂乱无章,往往越学越茫然。我想谈谈初中生学习古诗的程序,希望能给学生一点启发和帮助。   一、反复吟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点夸张,但可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有瘾”。学习古诗,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反复吟读几遍或十几遍再说。   二、理解意思。古诗语言精炼,且有文言词,理解字面意思很有
期刊
在辨析病句时,即使学生生对六种病句类型比较熟悉,也未必能准确迅速地做好病句辨析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命题规律,找到诊断病句的切入点。下面,结合实例介绍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句中出现并列短语时,句中出现并列短语,有时会存在以下几种语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大小概念并列不当。    例: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
期刊
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追求全体学生自我教育,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当中,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实施成功教育呢?笔者认为把握下面几点很重要:   一:提出积极、合理的要求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他就是寓成功教育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典范。他始终信奉这样的信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我参照魏老的信条,每每新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所,只有老师在
期刊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诗词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影视导入、情境导入等等。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在教学中,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