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高速列车是我的梦想
1972年出生的梁建英,小的时候,家住在镇上离火车站非常近的一个地方,每次梁建英看到火车一列一列从眼前呼啸而过,一种神奇的感觉不自觉涌上心头。
高考后,梁建英被上海铁道学院录取。每次从吉林坐火车去上海,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有的同学为了回家,竟然要在火车上站十几二十个小时,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痛苦了!1995年,梁建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她就与高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在公司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速度动车组项目取得重大成功之际,因为业务精湛,梁建英参与到了新的动车组的研发设计中。对此,梁建英说:“多少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前辈们,一辈子没有等到的机会,我们得到了。设计高速列车是我的梦想,而今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我的理想就要放飞,我怎能不激动呢?”
在激动之余,梁建英更是备感压力。从表面看,高速动车组只是比一般铁路客车速度快一些,可真正投入研发,就会发现高速的背后,却有一道道高难度的技术门槛需要逾越。
巨人的肩膀不好站,
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
为了攻克这一道道的难关,梁建英与设计团队的同事们,首先对技术引进进行消化吸收,通过系统梳理,从关键部件展开研究,通過仿真分析和试验,把一摞摞资料变成了方案可行的图纸。在这背后,有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艰辛。
在业务总结会上,梁建英深刻体会到,在整个技术引进的过程当中,国外的产品可以花钱买,但技术的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因为在和合作的公司进行整个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对方的公司技术人员会告诉你如何去实施,但原理是什么,对方公司的技术人员每次都非常神秘。梁建英说:“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
因此,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设计,完全是自主研发,梁建英担任了这个车型的主任设计师。
做科研工作是辛苦的,“早八晚九”的工作制、没有节假日,几乎成为梁建英生活的常态。常常为了一个方案的论证、一个试验结果的分析而通宵达旦。在繁忙的日子里,常常是梁建英下班回家,年幼的女儿已经睡着了;早晨,梁建英去公司上班时,女儿还没有起床。
2007年12月,由梁建英所在的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成功下线。
跳过一个高度,挑战新的高度
因为表现优异,2008年6月,公司决定让梁建英担当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设计任务。最高运行时速将达380公里,梁建英面临的是攀登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最高峰的艰巨挑战。在铁路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速列车是试验出来的。”的确如此,只有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试验,才能确定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动态行为、性能和规律。2009年7月,为列车提供动力的牵引系统组合试验在湖南进行。当时,正值高温季节,试验场所炎热潮湿,大家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许多人身上都起了湿疹,吃住也很不习惯。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并没让梁建英和她的团队后退,根据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先后进行了23种软件变更,成功解决了列车启动时的加速性能、电磁干扰等问题。
CRH380A成功面世后,立即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更是成为国家领导人“推销”中国高铁时频频亮出的一张“名片”。高速列车的研发没有止境,在梁建英的带领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也已启动研制。
让中国高铁“走出去”,是梁建英和她的团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梦想。2017年,梁建英所在的公司还斩获美国13亿美元的地铁订单,创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出口发达国家的最高纪录……
2018年2月3日,梁建英做客央视“开讲啦”。在和嘉宾的互动中,梁建英说她多年前去瑞士出差,买了张苏黎世到日内瓦的车票,可坐着坐着却有点晕。所以,从那一刻起,梁建英就下定决心:我们生产的产品,一定要让大家坐在上面有良好的体验感。梁建英还调侃地说道:“如果有一天别人问起,为什么中国的高铁都这么平稳,大家可以大声告诉他:‘因为中国的高铁总设计师晕车!’”(摘自《恋爱·婚姻·家庭》)
1972年出生的梁建英,小的时候,家住在镇上离火车站非常近的一个地方,每次梁建英看到火车一列一列从眼前呼啸而过,一种神奇的感觉不自觉涌上心头。
高考后,梁建英被上海铁道学院录取。每次从吉林坐火车去上海,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有的同学为了回家,竟然要在火车上站十几二十个小时,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痛苦了!1995年,梁建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她就与高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在公司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速度动车组项目取得重大成功之际,因为业务精湛,梁建英参与到了新的动车组的研发设计中。对此,梁建英说:“多少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前辈们,一辈子没有等到的机会,我们得到了。设计高速列车是我的梦想,而今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我的理想就要放飞,我怎能不激动呢?”
在激动之余,梁建英更是备感压力。从表面看,高速动车组只是比一般铁路客车速度快一些,可真正投入研发,就会发现高速的背后,却有一道道高难度的技术门槛需要逾越。
巨人的肩膀不好站,
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
为了攻克这一道道的难关,梁建英与设计团队的同事们,首先对技术引进进行消化吸收,通过系统梳理,从关键部件展开研究,通過仿真分析和试验,把一摞摞资料变成了方案可行的图纸。在这背后,有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艰辛。
在业务总结会上,梁建英深刻体会到,在整个技术引进的过程当中,国外的产品可以花钱买,但技术的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因为在和合作的公司进行整个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对方的公司技术人员会告诉你如何去实施,但原理是什么,对方公司的技术人员每次都非常神秘。梁建英说:“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
因此,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设计,完全是自主研发,梁建英担任了这个车型的主任设计师。
做科研工作是辛苦的,“早八晚九”的工作制、没有节假日,几乎成为梁建英生活的常态。常常为了一个方案的论证、一个试验结果的分析而通宵达旦。在繁忙的日子里,常常是梁建英下班回家,年幼的女儿已经睡着了;早晨,梁建英去公司上班时,女儿还没有起床。
2007年12月,由梁建英所在的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成功下线。
跳过一个高度,挑战新的高度
因为表现优异,2008年6月,公司决定让梁建英担当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设计任务。最高运行时速将达380公里,梁建英面临的是攀登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最高峰的艰巨挑战。在铁路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速列车是试验出来的。”的确如此,只有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试验,才能确定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动态行为、性能和规律。2009年7月,为列车提供动力的牵引系统组合试验在湖南进行。当时,正值高温季节,试验场所炎热潮湿,大家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许多人身上都起了湿疹,吃住也很不习惯。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并没让梁建英和她的团队后退,根据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先后进行了23种软件变更,成功解决了列车启动时的加速性能、电磁干扰等问题。
CRH380A成功面世后,立即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更是成为国家领导人“推销”中国高铁时频频亮出的一张“名片”。高速列车的研发没有止境,在梁建英的带领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也已启动研制。
让中国高铁“走出去”,是梁建英和她的团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梦想。2017年,梁建英所在的公司还斩获美国13亿美元的地铁订单,创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出口发达国家的最高纪录……
2018年2月3日,梁建英做客央视“开讲啦”。在和嘉宾的互动中,梁建英说她多年前去瑞士出差,买了张苏黎世到日内瓦的车票,可坐着坐着却有点晕。所以,从那一刻起,梁建英就下定决心:我们生产的产品,一定要让大家坐在上面有良好的体验感。梁建英还调侃地说道:“如果有一天别人问起,为什么中国的高铁都这么平稳,大家可以大声告诉他:‘因为中国的高铁总设计师晕车!’”(摘自《恋爱·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