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鸣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o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哼鸣是歌唱发声训练中的一种特殊手段。它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自然的歌唱状态,找到正确的气息支点,获得高位置的声音,进而使歌唱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和增强。本文指出了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哼鸣的分类、如何掌握正确的哼鸣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声乐训练;哼鸣;高位置;作用;方法
  
  哼鸣是只哼音调不唱歌词的一种歌唱方式。莫威在《声乐文化的哲学》中认为:“正确的哼鸣是最有价值的练习,它引导到正确的发声。”许多声乐教师经常使用哼鸣练习作为稳定声音位置和调节声音共鸣的一种方法,但也有不少声乐教师和学生对哼鸣训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忽略了哼鸣的引导教学。笔者在声乐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使用哼鸣练习受益匪浅,在此就哼鸣的作用、分类及练习的方法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1 哼鸣的重要作用
  
  1.1 哼鸣可以使初学者建立自然的歌唱状态。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所讲的:“歌唱本来是一个简单的事。方法越简单,越容易,也就越好。可是人们往往把它复杂化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接受训练时,由于不具备很好地协调各发声腔体的能力,很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导致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发僵。如果开始训练时让他(她)做开口发声练习,他往往是顾此失彼。比如,要求他放下喉头的同时,打开喉咽腔,提起软腭,保持住气息的支持力,他往往是喉头放下了,但软腭又抬不起来了,要求他打开喉咽腔,气息又保持不住等等。如果从哼鸣练习入手,就可避免诸如此类的情况发生。正确的“哼鸣”练习,能使整个歌唱器官处于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当我们在作哼鸣练习时,软腭向上提起,喉头自然向下,喉、鼻、咽腔充分打开。而且闭口哼唱时,不受下巴、嘴、舌头、口腔的大小等因素的干扰,可以集中精力去体会位置、气息和状态,尽快的找到和掌握歌唱中各个发声器官的运作能力,为自然的歌唱状态的形成找到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觉。
  1.2 哼鸣有助于调整共鸣腔体一获得“高位置”的声音。美声学派有一种很通俗的提法——声音的“高位安放”。高位安放机能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鼻腔共鸣、调节和运用好鼻腔共鸣与其它腔体的混合共鸣。在歌唱方法中,正确运用共鸣器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扩大和美化声音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有掌握好共鸣,才会使原本单薄的声音获得共鸣效果,才能得到歌唱的高位置,获得一个不费劲而又嘹亮,光彩的声音。但对于声乐学习者,尤其初学者来说还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然而哼鸣正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声音高位置和发展共鸣的练习方法。通过哼鸣练习能帮助歌者比较容易地体会到鼻腔共鸣,进而找到头声感觉,这是由哼鸣所特有的发声状态所决定的。
  作哼鸣训练时,鼻腔、鼻咽腔高度兴奋,声带在气息的作用下所发的声音集中于此,并波及到有关窦部。此时头部、特别是面部能感到明显的振动,这就是典型的哼鸣状态及感觉。当学生高部位声音的感觉找到了,就可用哼鸣转唱母音,并使各母音统一在哼鸣的位置上,这样经过反复练习,不断完善各发声机体的协调性。发出的声音就会又集中、又柔和、又圆润,上达头腔共鸣,下通胸腔共鸣,形成上下通贯的共鸣声道,从而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1.3 哼鸣可以有效地控制气息,使声音具有灵活性。王秉锐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哼鸣的应用有着独到的体验。他认为练习哼鸣就是练习气、声的结合,就是练习歌唱的整体配合。歌唱用气的多少要适度,气息的控制要协调平衡,这种协调是横膈膜与腹部肌肉之间的一种平稳的控制能力。有的时候由于过分注意呼吸和气息,往往会使气息僵硬,反而造成了漏气或憋气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哼鸣练习。因为在哼鸣时,当保持深呼吸、下降横膈膜,气息在腹肌、腰肌有控制的支点上稳稳地下沉时,哼鸣能使气息均匀、节省又有控制,使歌唱者能用最少的气息获得最大的声音效果。从而在气息灵活流畅又有支持的条件下,发出的声音既灵巧轻松、自如流畅又富有弹性。
  1.4 哼鸣可以纠正不良发声习惯,使声带得到恢复。世界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说过:“许多歌唱家每天都要闭口练习,我的亲身经验可以证明这种练习的好处。闭口哼鸣使声音增加灵活性,而又使声带得到休息。据我所知,某几个歌唱者由于过度疲劳而损伤了声音,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而恢复正常的。”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毛病。如有的学生发声感觉喉音很重、生硬、吃力、声嘶力竭,这样的声音容易使嗓子疲劳或嘶哑。还有的学生是声音空、散,不集中,共鸣薄弱,咽肌无力,下巴僵硬等,再加上练习时间与力度又不会控制,造成歌唱难以持久,音色缺乏变化。以上这些歌唱毛病的所在就是没能找到正确的声音焦点。因此,更应用哼鸣练习来调整、恢复。练习时应以轻声哼鸣为主,放松喉头,因为气流不能从口腔出来,使软腭后面的气息震动,可以有效增强咽喉肌肉的韧性,扩展鼻咽腔共鸣。有了集中的声音焦点,声音就不空不散,音色会明亮优美,共鸣也会丰满起来。那么过度紧张的下巴或脖子肌肉也会慢慢松弛下来。可见。哼鸣练习不仅能训练嗓音同时还能恢复声带疲劳,治疗声音嘶哑。
  
  2 哼鸣的分类及练习方法
  
  2.1 闭口哼鸣。闭口哼鸣是双唇闭拢,但口腔里面呈张口唱的感觉,里面要打开。哼鸣时既要感觉到头部有振动,又必须排除喉头用力的现象。发音必须要轻,应感觉到气和声好像是从鼻腔流出一样。在声乐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是闭口哼鸣的形式。这种哼鸣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闭口用鼻子哼,要掌握住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 在一个自然的站姿下,目视前方,双唇轻轻的闭合。上下牙略分开,舌尖轻抵上门齿背,舌面平放靠近上腭,面部略带微笑状,上腭和颊骨稍微提起,同时找到打哈欠时的那种腔体状态。
  2.1.2 喉部打开放松并保持良好地吸气状态,气息通过声门呼出,震动声带产生基音,通过咽腔沿舌面向前向上移动。打开鼻腔,软腭和小舌头向上提起形成一个拱型,而声音就在这拱顶下的一团气息中振动形成。
  2.1.3 声音在咽腔和鼻腔同时产生共鸣,连同眉心处都有震动的感觉。这种震动,歌者在练习中可以感觉到,鼻腔顶端似乎有声浪和气浪在冲击,这个冲击点正是歌唱中所要找的共鸣点。
  2.1.4 我们常用鼻音声母m来体会声音在鼻腔顶端震动的感觉,练习时采用由高到低的下行音阶来练效果较为理想。这样可以使鼻道和鼻咽腔活跃,让发声共鸣通道与鼻腔连接起来,从而强调了发声器官和共鸣腔体的协调配合。
  2.2 开口哼鸣。开口哼鸣,即放松地打开牙关,发子音“n”的练习,要求声音共振的位置要尽可能靠近闭口哼鸣的感觉位置上。开口哼鸣哼唱时将舌根与软腭贴住,让声音进入鼻咽腔和鼻腔,要注意张嘴发“n”而不要发成了“a”。发声时要面带微笑,口腔打开的程度要适当,主要是打开鼻腔,让声音通过鼻腔 扩散到额窦、鼻甲骨等处。轻声哼,能体会到上口盖的后上方是个充满空气使声音振动的共鸣空间。鼻咽口向下到胸口有互相通气的感觉,腰的四周始终保持吸气时轻微膨胀的状态。在开口哼唱时,下巴、舌根、前颈部都要放松,感觉用力的不是嘴而是鼻子上部,这样才能正确地发出开口哼鸣“n”。用这种感觉可以稳定喉结,避免撑喉头,以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获得富有光泽而又明亮的声音。不管是闭口哼鸣还是开口哼鸣,哼唱时要感到喉部发声器官几乎没有用力,而仅仅是肺部发出的气息在鼻腔上部鸣响。
  2.3 带母音的哼鸣练习。掌握了闭口哼鸣和开口哼鸣练习之后,可以换练其它母音的哼鸣练习。带母音的哼鸣练习有mo,mu,mi,mei,nv,ma等,要求与以上练习大致相同,特别是母音的口型变化要准确。哼鸣时要像打喷嚏那样积极、敏感打开鼻腔,声音要保持连贯、圆润,高音要靠激情作动力,来获得共鸣丰富的声音。以下是具体的练习方法:
  2.3.1 mo练习要求歌者首先从心里意识,感觉嘴长在鼻子上,在叹气的同时咬“o”母音,牙关打开,口成。型。哼。母音时,千万不能有唱的感觉,这种哼。母音的练习可以使牙关放松,鼻腔充分的打开,避免撑大喉头而破坏歌唱状态,使发出的声音空旷、集中。
  2.3.2 mu与mo要求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发。母音着力点在嘴两旁,而u着力点在双唇,牙关打开的程度也相应小些。
  2.3.3 哼mi母音时,嘴唇成扁型,头部的鼻窦、喋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发出的声音较明亮靠前。
  2.3.4 哼mei比mi口腔打开稍大,声音在鼻腔产生共鸣回旋到口腔的成份比mi要多,声音比i要宽广。哼出来的声音走向是向后向下的。
  2.3.5 哼nv时,嘴唇撮成小扁圆孔形,声音在鼻腔共振后回到口腔的成份较少,nv口腔喇叭小,声音明亮,较靠前。
  2.3.6 ma是开口音,最容易出现撑喉头和牙关紧等现象,一般要求面带微笑哼ma。用吸气的感觉打开鼻腔,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口腔打开的程度要适当,用顺着上腭往里吸气的感觉,把声音深深向后向下吸下去。
  以上哼鸣练习均应从男女高音声部自然声区的D调开始练唱,然后采取半音递进的方法推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声音高度后,再运用此法依次下行练习。男女中音歌者应往下移一个小三度音程。男女低音歌者再往下顺延一个大二度音程。
  一旦我们掌握了哼鸣练习的方法以后,音域会很快得以扩展,同时可以把哼鸣效果与艺术歌唱紧密配合形成一体,在歌唱时只需把嘴唇张开,保持里面的腔体状态不变,即可发出一种美妙、动听,又具有金属般明亮光泽和穿透力的声音,这也是我们歌者所追求的歌唱状态和歌唱技巧。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看出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特殊作用是任何其它练习都无法替代的。它是一把快速启开声乐之门的金钥匙,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歌唱发声仅有哼鸣练习也是不够的,其它的训练方法也必不可少。我们应当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把哼鸣练习与其它训练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NK·那查连科,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3
  [4]韩勋国,歌唱教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5]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6]周映辰,哼鸣新探[J],中国音乐,2003,(2)
其他文献
舞蹈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记忆水平、领悟水平和自觉主动性。首先,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的大脑经常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必然会精神集中,提高警惕,做到训练有素,动作敏捷。再次,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游戏、舞蹈中启发想像力,通过用身体语言来描述和模仿大自然中诸如自云、流水
期刊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当这首当前流行的网络歌曲在孩子们中间传唱时,我们再也无法忽视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影响。网络、电视、广播、时尚杂志等媒体铺天盖地,学生或主动或被动从它们那里获取信息。其实,最受他们关注的莫过于流行乐坛的趋势动向了。那些包装精美,令人目不暇接的音像制品、名目众多的排行榜,在可视的舞台和银幕上,是“灯光刺激、音响震撼、场面火爆、极具冲击力”的视听效果,这些都使音乐课本
期刊
[摘要]色彩是绘画中流动的生命。作为造型艺术的形式要素,色彩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诸如“芬芳的”、“柔和的”、“明亮的”等等色彩的形容词。色彩作为绘画元素,可以造成一种情感的震动,形成一种心灵的共鸣。色彩是能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  [关键词]色彩;魅力    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对色彩的欣赏水平和美学要求也日益提高,在绘画中人们也希望看到高水
期刊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应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能从中受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其“主人”的身份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拥有的,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给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讲解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归纳各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大量的练习与测验,占用了绝大多数的教学时间。这样看起来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东西很完美,但是我们留给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很多内容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效益差,更谈不上对学生获取知
期刊
[摘要]声乐的演唱艺术与教学具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必须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断开拓与创新。借鉴与继承,扎实的苦练基本功,切勿急功近利。本文通过多角度论术声乐考级与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关键词]拔苗助长;声乐;基础教学;弊端    前言    紧张激烈、一年一度的全国业余音乐考级又将拉开帷幕,广大音乐爱好者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尤其是“乐童”们,他们技术规范
期刊
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音乐教学中应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发展个性化思维,使每位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知识课和技能课的施教方法是不同的。知识课可以采用讲述、灌输以及逻辑性很强的理性教学方法,而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中薰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有无美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水平运动队在部分高校兴起,给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适应高校篮球运动发展需要,使高校篮球运动水平尽快提高,除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各项动作技术外,应注重队员心态对比赛的影响,队员的心态是影响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高校篮球比赛中队员各种心态的变化在比赛中的影响进行了浅析,提出了克服比赛中心理障碍方法,使大学生篮球比赛队员在比赛中调整良好心态,做到处变不
期刊
[摘要]关于乒乓球文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和体育社会学的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乒乓球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究,系统地阐述了乒乓球文化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功能,以期望为乒乓球文化的发展与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乒乓球文化;体育文化;内涵    1 前言    乒乓球运动发展至今已逾百年,现今,乒乓球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已在全球广泛传播,并拥有了
期刊
1 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的冲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为了美化生活和环境,用一定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及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作品,且以此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或省思。因此,美术教育包括弘扬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功能,即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以及通过美术学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