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的演唱艺术与教学具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必须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断开拓与创新。借鉴与继承,扎实的苦练基本功,切勿急功近利。本文通过多角度论术声乐考级与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关键词]拔苗助长;声乐;基础教学;弊端
前言
紧张激烈、一年一度的全国业余音乐考级又将拉开帷幕,广大音乐爱好者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尤其是“乐童”们,他们技术规范、表现力强,所选曲目也超乎想象的大。就声乐考场而言。往年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竟也能完成《在银色的月光下》、《可爱的中华》、《我和我的祖国》、《赶圩归来阿哩哩》、《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爱你中国》等成人曲目,表面上展示了声乐教学的成果,似乎表明了目前我国少儿声乐基础教学是多么令人鼓舞!也给考生、家长和长期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然而也是考级,暴露了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基础教学的弊端,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和考生急功近利的心态,普遍选择了拔苗助长的教学手段,这对中小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素质的培养、音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所显露出来的问题有待于规范和改进,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 为考级而练歌
许多考生一开始学习声乐就问老师:“象我这样的水平能考几级?”、“我不久要参加考级,我这样唱能考优秀吗?”。或要求“从现在开始这一年的时间就练两首考级的歌曲”。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我们知道,歌唱决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是文化领域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思想性和文学性较高的优秀诗词作品;歌曲的旋律本身也包含着许多音乐理论知识,如果歌唱者不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不去广泛地接触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怎么能表现和再创造其艺术形象呢?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歌者,绝不能仅仅唱好一两首歌就行了,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从基础练起,做为这些考生的声乐教师,应该精通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而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想要走捷径而不付出努力是行不通的。在许多人看来,时下社会上兴起的“快男”“超女”现象似乎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这些“男女”们也并非速成。他们也是经过长期艰苦默默无闻的学习,最终借助比赛这一平台成就了自己。
2 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
许多考生和家长都认为歌曲唱得越大分数就越高,于是选唱与自己水平不相符的曲目,而考级“优秀”的标准是:技术上过得去,无错音,音准没有问题,有了这样的标准,考生照着它去练就行了。在考试时只要做好这几样,拿个“优秀”没问题,“合格”更是小菜一碟。去年的一个考场上,一名七年级的考生演唱的曲目是《我爱你,中国》,从事声乐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一曲目在高校的音乐专业声乐教材中被编人大学四年级的教程,它的难度可想而之。但这位初一的考生硬是把它给唱下来了,现场听起来效果还不错,虽然技巧还不是非常的娴熟,但以她这样的年龄已经非常不容易,达到少儿声乐考级的“优秀”应该不成问题,“及格”更是小菜一碟。但就是这样一位考生,对笔者就这首歌曲里出现的几个常见的音乐记号和符号的提问无一能回答,笔者还要求她把引子部分的谱唱一遍,但也是磕磕巴巴、错漏百出,当然这是考场外的插曲。笔者连续向几位据说考得“很好”的考生提问一些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但能回答的极少。而据说这样的现象在参加声乐考级的考生里(包括成人考生)很普遍,但他们的许多人照样拿到“优秀”证书。这会向广大的青少年传达一个错误的导向:临时抱佛脚照样考“优秀”!这样的后果非常可怕。这不禁让人质疑,考级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普及和提高国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吗?这些考生怀揣“九级”“十级”的等级证书有价值吗?
3 指导教师水平良莠不齐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其常规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歌唱教学为主,其中渗透音乐基础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双基”水平。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结构和以及自身的修养,是普及中小学生音乐技能,尤其是提高中小学生的歌唱能力,促进声乐教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关键。但透过考级,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音乐指导教师的水平令人乍舌,它直接影响了考生的发展,许多教师直接把考级曲目作为教材,而且除了教学生发声技术就不会再教别的,哪怕是谱面上出现的基本的音乐术语和音乐记号。也不向学生解答,有的老师认为那些东西不重要,有的老师压根自己就不懂。而且这种现象很普遍,这种实用主义、拔苗助长的做法对考生在音乐上的发展产生了畸形的影响,许多孩子除了考级曲目不再唱任何作品。这些孩子由于急功近利,以至于长时间刻板地练习一两首歌曲,不但不会提高和进步,反而会产生厌烦、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歌唱的积极性。这些能力差的教师制约了许多极有音乐天赋的孩子的发展,他们只会教考生如何应付考级。而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在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横向地拓展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才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这样的教师也才是我们当今所迫切需要的。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歌唱人才绝不仅仅在于他(她)会唱一两首歌,而应该取决其出色的音乐才能,因此我们不妨学习央视的歌手大赛,考级内容除了歌唱还加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这样至少能更客观、全面地考评考生的音乐能力。而这也从侧面考评着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
结语
时下,考生参加音乐考级各有目的,有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演唱(或演奏)能力确实达到了某一水平;有的是指导教师为了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有的根本没那份天赋,只是为升学择校而临时“抱佛脚”,而很大一部分的考生是属于后者,正因为有了那带功利性的目的,于是催生了拔苗助长的教学怪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视考级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视其为教学目的和目标,更不应成为一些个人和机构图谋利益的工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否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艺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一年一度的全国音乐考级已成为音乐爱好者尤其是“乐童”们的盛事,许多考生把这一考场当作展示自己音乐才能的舞台,他们在默默地苦练着、准备着,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广大青少年考生,应以正确的、健康的心态对待考级。也希望有关部门和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很好的利用这一平台,促进和健全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尤其中小学阶段的基础音乐教育,继而把整个国民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这才是音乐考级的目的所在。
参考资料
[1]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拔苗助长;声乐;基础教学;弊端
前言
紧张激烈、一年一度的全国业余音乐考级又将拉开帷幕,广大音乐爱好者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尤其是“乐童”们,他们技术规范、表现力强,所选曲目也超乎想象的大。就声乐考场而言。往年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竟也能完成《在银色的月光下》、《可爱的中华》、《我和我的祖国》、《赶圩归来阿哩哩》、《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爱你中国》等成人曲目,表面上展示了声乐教学的成果,似乎表明了目前我国少儿声乐基础教学是多么令人鼓舞!也给考生、家长和长期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然而也是考级,暴露了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基础教学的弊端,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和考生急功近利的心态,普遍选择了拔苗助长的教学手段,这对中小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素质的培养、音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所显露出来的问题有待于规范和改进,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 为考级而练歌
许多考生一开始学习声乐就问老师:“象我这样的水平能考几级?”、“我不久要参加考级,我这样唱能考优秀吗?”。或要求“从现在开始这一年的时间就练两首考级的歌曲”。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我们知道,歌唱决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是文化领域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思想性和文学性较高的优秀诗词作品;歌曲的旋律本身也包含着许多音乐理论知识,如果歌唱者不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不去广泛地接触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怎么能表现和再创造其艺术形象呢?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歌者,绝不能仅仅唱好一两首歌就行了,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从基础练起,做为这些考生的声乐教师,应该精通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而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想要走捷径而不付出努力是行不通的。在许多人看来,时下社会上兴起的“快男”“超女”现象似乎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这些“男女”们也并非速成。他们也是经过长期艰苦默默无闻的学习,最终借助比赛这一平台成就了自己。
2 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
许多考生和家长都认为歌曲唱得越大分数就越高,于是选唱与自己水平不相符的曲目,而考级“优秀”的标准是:技术上过得去,无错音,音准没有问题,有了这样的标准,考生照着它去练就行了。在考试时只要做好这几样,拿个“优秀”没问题,“合格”更是小菜一碟。去年的一个考场上,一名七年级的考生演唱的曲目是《我爱你,中国》,从事声乐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一曲目在高校的音乐专业声乐教材中被编人大学四年级的教程,它的难度可想而之。但这位初一的考生硬是把它给唱下来了,现场听起来效果还不错,虽然技巧还不是非常的娴熟,但以她这样的年龄已经非常不容易,达到少儿声乐考级的“优秀”应该不成问题,“及格”更是小菜一碟。但就是这样一位考生,对笔者就这首歌曲里出现的几个常见的音乐记号和符号的提问无一能回答,笔者还要求她把引子部分的谱唱一遍,但也是磕磕巴巴、错漏百出,当然这是考场外的插曲。笔者连续向几位据说考得“很好”的考生提问一些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但能回答的极少。而据说这样的现象在参加声乐考级的考生里(包括成人考生)很普遍,但他们的许多人照样拿到“优秀”证书。这会向广大的青少年传达一个错误的导向:临时抱佛脚照样考“优秀”!这样的后果非常可怕。这不禁让人质疑,考级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普及和提高国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吗?这些考生怀揣“九级”“十级”的等级证书有价值吗?
3 指导教师水平良莠不齐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其常规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歌唱教学为主,其中渗透音乐基础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双基”水平。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结构和以及自身的修养,是普及中小学生音乐技能,尤其是提高中小学生的歌唱能力,促进声乐教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关键。但透过考级,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音乐指导教师的水平令人乍舌,它直接影响了考生的发展,许多教师直接把考级曲目作为教材,而且除了教学生发声技术就不会再教别的,哪怕是谱面上出现的基本的音乐术语和音乐记号。也不向学生解答,有的老师认为那些东西不重要,有的老师压根自己就不懂。而且这种现象很普遍,这种实用主义、拔苗助长的做法对考生在音乐上的发展产生了畸形的影响,许多孩子除了考级曲目不再唱任何作品。这些孩子由于急功近利,以至于长时间刻板地练习一两首歌曲,不但不会提高和进步,反而会产生厌烦、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歌唱的积极性。这些能力差的教师制约了许多极有音乐天赋的孩子的发展,他们只会教考生如何应付考级。而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在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同时,横向地拓展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才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这样的教师也才是我们当今所迫切需要的。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歌唱人才绝不仅仅在于他(她)会唱一两首歌,而应该取决其出色的音乐才能,因此我们不妨学习央视的歌手大赛,考级内容除了歌唱还加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这样至少能更客观、全面地考评考生的音乐能力。而这也从侧面考评着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
结语
时下,考生参加音乐考级各有目的,有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演唱(或演奏)能力确实达到了某一水平;有的是指导教师为了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有的根本没那份天赋,只是为升学择校而临时“抱佛脚”,而很大一部分的考生是属于后者,正因为有了那带功利性的目的,于是催生了拔苗助长的教学怪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视考级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视其为教学目的和目标,更不应成为一些个人和机构图谋利益的工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否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艺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一年一度的全国音乐考级已成为音乐爱好者尤其是“乐童”们的盛事,许多考生把这一考场当作展示自己音乐才能的舞台,他们在默默地苦练着、准备着,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广大青少年考生,应以正确的、健康的心态对待考级。也希望有关部门和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很好的利用这一平台,促进和健全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尤其中小学阶段的基础音乐教育,继而把整个国民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这才是音乐考级的目的所在。
参考资料
[1]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